河北省涿州市西丁市口学校 温惠萍
《北京的春节》一文的作者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导入时,我首先播放贺年曲,一边叙说:春节,一个万象复苏、草木更新的节日,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一个隆重而传统的节日,关于春节,同学搜集了哪些资料或者想起了哪些令自己难忘的春节经历呢?学生畅所欲言,兴趣盎然,很快就进入了情境。
随后,我随即出示童谣,大家齐读: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这个童谣所描述的内容与我们北方的春节习俗是相通的,孩子们更觉亲切。于是,我对孩子们说:“这就是北京的春节的写照。很有特色是吧,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讲春节经历,读春节童谣,两个环节的设置简直是珠联璧合,使文本与生活真切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生活与文本零距离的对话,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童年的朋友》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课文以“我”曾经想当拳击手为线索,通过描写小熊可爱的外形和以往与“小熊”形影不离的点点滴滴,来表达我与朋友小熊之间真挚的情感。于是“我”自责不该忘却“小熊”曾经带给自己的快乐,改变了主意,并且立誓“永远也不想当拳击家了”。全文语言极富儿童化、生活化,作者感情投入也尤为真切、自然而又感人。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感受文中“我”与伙伴小熊之间的深厚情谊。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为了加深孩子们对我与小熊之间的深厚情谊的体会,我设计了一个想象的环节:请孩子们结合现实生活中自己与好朋友相处的美好回忆,想象我和小熊还会在什么时候形影不离?这一问题的设计立刻激起了孩子们对生活中与好朋友相处的种种的回忆,思维的火花不断地碰撞,孩子们写的语段令人感动不已。如:上学前,我会亲吻它的额头,恋恋不舍地跟它说“再见,宝贝!”回到家,我会高兴地给它一个大大的拥抱。看电视时,我会让它坐在我的旁边。写作业时,我会把它放在我的书桌上,时不时地给它一个微笑。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场景,我与小熊的情谊引起了孩子们情感的共鸣,更加深刻体会到了我和小熊的深厚情谊。
《皮皮鲁的风筝》的结尾是这样的:“皮皮鲁拿定主意不出售龙。至于以后还做不做龙风筝,要看第一条活龙的命运再定。”这篇文章的结尾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局,他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而且本单元的习作就是续编《皮皮鲁的风筝》。虽然是想象作文,但是也不能天马行空,胡编乱造。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第一,皮皮鲁做不做龙风筝要看第一条活龙的命运,那么,你认为活龙的命运会有几种?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被动物园的经理抓住了;有的说被马戏团的团长抓住了。总之都是被抓住、被利用。我顺势问了第二个问题:那么活龙如果是这样的命运,皮皮鲁还做不做龙风筝?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不会做。第三个问题:这条活龙的命运怎样,皮皮鲁才会做龙风筝?这时,孩子们的思维被打开,龙可以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的生活,与小动物们和谐相处,互帮互助;龙利用自己的呼风唤雨,吞云吐雾等高超的本领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学生充分想象之后,教师再追问:这条活龙的经历,皮皮鲁是怎样知道的呢?孩子们的思维更活跃,答案层出不穷,从电视新闻看到的,看朋友圈了解的,阅读百度新闻知道的等。通过这几个问题,为学生的续编故事做好了充分的铺垫,明确了主题,选材也有了方向,而且加深了对这篇文章思想的理解,明白了什么是真善美,激发了学生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这样,联系生活的已有体验,补充文章的“空白之点”,这无疑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迸发出的创造火花,是学生生活经验给语文课堂增添了无穷的活力!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隽永的短文。课文叙述了自己在德国街头所见到的奇丽的景色,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本文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精炼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从“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教学难点是初步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
通过品读文中的语句,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德国街头的奇丽风景,了解了德国的民族风情,同时感受到了德国人无私奉献的品质。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只有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活动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于是,在充分理解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思后,我因势利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其实包含了我们对人处事的态度。“我为人人”,表面上看似乎是别人受益,但其实最终受益的是自己。就像课文中,如果人们不把鲜花种在窗外,那我们又怎能欣赏到如此奇丽的景色呢?生活中的哪些事也是如此?
学生们通过对生活的体味,很自然地联想到生活中的事例,例如同学们把自己的图书捐献到图书角,就可以让更多的人阅读到自己的书籍,自己也可以从别人的书本中受益,做到资源共享。
抓住这“四点”,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广泛参与热情,就能激活求异思维的能力,锻炼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使生活化教学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