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英
(江苏省高邮市秦邮实验小学 江苏 高邮 225600)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根据对外地成熟经验的学习及我个人在教学工作中所得,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我虽然执教了八年的语文,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
在教学中,学生起着主体作用,而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一个好的教师就是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一个好的组织者,好的领导者。因此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先要吃透教材,先是把课文读几遍,然后再看各类教学参考书,在查阅相关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领悟备课。同时也鼓励学生在学习新课以前通过课外书籍查阅相关资料,在上课时给予表扬肯定,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自觉的学习获得知识。这样教师学生同时运用得来的知识会更牢固,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课程资源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自我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经验所构成的课程实施的内容体系,是课程实施的基础。当课程资源被开发利用时,课程资源本身就作为课程实施的内容,也就成为教学的内容。课程资源是决定“有效教学”能否兑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教材是学生基本的课程资源,教学实践中,在用好教材的同时,应涉及更广阔的课外课程资源。只有在课标的指导下,结合教材,将我们周围的课程资源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开发利用,才有利于教学,才能更好地用好课标和教材,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立足课程的主教材,充分开发、利用课内外生成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
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的学习状态最理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问,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朋友们,我们都对青蛙这种动物非常熟悉,那么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它是怎样长大的?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方法,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不断调整教学方法,选择能引发学生思维或情感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这样的教学问题不是按照教师的思路设计的,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高。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要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活动灵活变动,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要注意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教学环节中来。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系统地开展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努力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