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活”起来

2019-11-27 00:03李随锁
名师在线 2019年27期
关键词:三角形图像探究

李随锁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元龙中学,甘肃天水 741033)

引 言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初中阶段又是承接小学,为高中数学做好铺垫的重要时期。教师应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及时更新自身教学理念,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赋予初中数学课堂新的活力。

一、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心重的特点,对于悬念的探究欲望较大。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学生的数学兴趣。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重点关注公式以及解题思路的教学,没有针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设置教学内容[1]。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缺乏交流,想要让初中数学课堂“活”起来就需要重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相交线与平行线》一课中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展示三种角的图形,提出问题:猜一猜三个角具有什么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用量角尺测量同位角、内错角以及同旁内角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通过动手来发现三个角的角度特点。这种悬念设定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让课堂“活”起来。

二、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将生活与数学相联系

数学学科与生活紧密相连,看似抽象的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难度较大,因此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

例如,在《一次方程组》教学中,传统教学中,教师重点讲解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导致学生只会解方程组,往往无法灵活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将方程组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相结合。“鸡兔同笼”是一个较好的问题,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四只脚和两只脚动物在一个笼子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用一次方程组解答应用题。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究实际案例,改善枯燥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学习。

三、合理设计探究性问题,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数学教学中,问题常常由教师所提出,学生被动地接受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其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培养[2]。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探究性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中,让沉闷的教学气氛“活”起来。

例如,在《函数及其图像》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函数及其图像特点进行探究性问题的设计。(1)请根据y=x2的图像,思考y=x2+1,y=(x-1)2的图像是怎样来的。(2)观察已经给出的函数图像,能否得出相应的函数方程式?

探究问题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分析能力进行设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函数的方程式以及与图像之间的联系。如探究问题1 时,每个方程式所对应的函数图像都是不同的,主要表现在x轴和y轴数据的变化上。教师在图像以及方程式联系的讲解过程中,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扩展思维,提升其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探究的过程中寻找到学习的自信,从而打造更加具有活力的课堂。

四、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及学习自主能力处于发展阶段,打造宽松的课堂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让枯燥沉闷的课堂“活”起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课堂氛围,以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真正让数学课堂成为锻炼学生思维及创新能力、展现学生能力的舞台。

例如,在教学《命题、定理、证明》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意义,教师可通过实际例子展开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判断“熊猫是动物”是真、假命题,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能够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让初中数学课堂“活”起来,即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热烈的课堂讨论感染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讨论与探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五、教师进行创新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技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自身的引导作用。教师通过创新教学,寻找适合初中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掌握技巧的同时理解概念,改变传统的硬性教学方式,使初中课堂“活”起来。首先,教师需要具备创新意识,研究各知识点以及相关性,以清晰的教学网络让学生在明确学习目的的同时开展数学学习;其次,在教学手段上进行创新,以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技巧。让学生掌握数学解题技巧,并形成数学思维才是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因此,在进行函数、几何等方面知识的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技巧的讲授,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分析;最后,教师在课后环节也要布置创新型课后作业,在自习课上对学生的探究问题进行评价,利用初中生的好胜心理,多布置探究性问题,让学生更有激情地参与到数学学习、复习和探究中,从而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六、打造学生主体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是初中数学课堂“活”起来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在积极的交流中得出相应结论,再由教师进行纠正和引导,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学《相似图形》时,教师可以给出两个相似三角形,并设计以下探究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探究一:已知两个三角形为相似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边长比例是多少?

探究二:经过两个三角形的边长比例探究,你认为相似三角形的边长以及各个角的角度具有怎样的特点?

教师设计探究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从而更好地开展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和实践活动。仅仅教学理论知识,学生会感到枯燥,无法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及实际内涵,因此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自主探索相应的数学问题,能够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具有趣味性和探索性的课堂才是符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的课堂,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思维。

结 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的重要时期,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数学课堂过于死板,不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也无法帮助学生产生浓厚的数学兴趣。让初中数学课堂“活”起来,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新时期初中教学对教师的更高要求。打造创新型数学课堂,采取符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是初中课堂“活”起来的关键,也是未来我国初中数学课堂发展的方向。

猜你喜欢
三角形图像探究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设问引导探究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趣味数独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