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记者 张 涛
摄影 王硕
同发展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指出,产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质内容和关键支撑,要在更高层次整合京津冀产业发展,合理安排三地产业分工特别是制造业分工,着力理顺京津冀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将产业升级转移与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需要取得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
2019年9月,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积极推进全产业链布局,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开展协商建言。为做好会议主旨发言材料准备工作,由市政协经济委牵头,邀请民革市委、民盟市委、民建市委、民进市委、农工党市委、致公党市委、九三学社市委、台盟市委、市工商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龙信数据(北京)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联合调研组,在林抚生、陈军两位副主席的带领下,于2019年7月至8月,围绕“积极推进全产业链布局,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展了深入调研,共组织各类考察、座谈等调研活动12次,参与调研的委员及党派成员近200人次。调研组先后听取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协同办等3个政府部门情况通报,实地调研了本市中科院半导体所、以岭药业等单位,与天津、河北发改、工信、科技等部门座谈,实地考察天津滨海新区、河北省沧州市、雄安新区等,赴广东省学习交流。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问卷调查、委员沙龙活动等多种途径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委员和专家们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和座谈,深入交流,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很多高质量的意见建议。
调研组认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三地融合发展进入良性通道。因为山水相依,京津冀经济高度依存,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率先突破”三个重点领域之一,积极推进京津冀区域全产业链布局,是实现京津冀区域产业升级转移“率先突破”的关键,更是深入贯彻落实2019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力举措。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强化沟通联动,“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产业协同发展实现良好开局。但大家也认识到,构建京津冀全产业链布局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重、要求高,在更高层次整合京津冀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上仍然面临一系列难点、短板和瓶颈问题。仍然需要三地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加强政策衔接和组织协调,合理安排三地产业分工;着力理顺产业发展要素,推动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和延链,全面提升区域承载能力;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京津冀政协主席联系会议第五次会议
调研组建议,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一定要抓住国家进行“十四五”规划这一战略机遇,打造若干个世界级产业集群,一方面,要明确三地产业发展定位,细化产业发展方向,强化产业链各环节的配套与协作。另一方面,要选择若干个资源禀赋突出、战略性强的主导产业实施全产业链布局,细化产业发展路线图、排出任务时间表,集中优势资源进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相融相促、配套齐全的产业链发展格局。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政府间产业协作联动机制,三地政府要建立定期的不同层级的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就三地协同发展上的重大事项定期地进行共同研究、统筹安排,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产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上、新兴产业的发展上进行深入合作。加强三地现有国有企业的资本合作、产业合作,盘活存量资产,提高整体效益。
再次,要鼓励重点产业链与主要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转变三地政府在区域产业链布局中发展思路。北京应改变长期以来的“补偿者”的角色,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创新带动和发展模式外溢带动区域发展。天津可通过创新产业对接模式,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双链融合,融入到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浪潮中去。河北则要转变思想,一方面,在产业承接中,通过加强创新研发,促进承接产业与自身产业结构融合,实现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在推动京津科研成果在河北落地方面,通过积极主动对接,夯实成果转化基础,提高项目落地率。
最后,要继续发挥北京在区域产业链布局中引领作用,拓展北京产业用地空间,系统梳理其与深圳、上海、杭州、苏州、南京、重庆等在产业政策上的差距,将北京打造成为产业政策高地,并通过打造国际研发机构聚集区,提升北京在区域产业链的引领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