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养老方式多样化选择及其发展趋势

2019-11-26 11:54洪丽孙钰
绿色科技 2019年20期
关键词:家庭养老社区养老

洪丽 孙钰

摘要:指出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一直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社会保障事业完善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年人养老方式呈现多元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基于这一背景,针对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资料分析等方式,对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方式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传统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新型养老方式出现的原因以及养老方式多样化的原因,为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养老方式;家庭养老;社区养老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20-0238-03

1引言

老年人群体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它的规模在逐渐扩大,而家庭规模小型化、子女生活压力过大等问题导致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面临极大的风险,新型养老方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下面临的风险,但仍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探究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以及政府、社会及家庭所应承担的责任,是一个紧迫的而具有现实意义的难题,这不仅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老年人的养老现状

国际上通常把60周岁或65周岁以上的人群界定为老年人。实质上,与养老最为相关的,是生理年龄或者说是健康状况,因为这决定了对养老资源的依赖程度。据此,有学者将老年人划分为自理老年人、介助老年人和介护老年人三类,自理老年人是指日常生活行为完全可以自理,不依赖他人;介助老年人可以半自理,但有时候需要人帮助;介护老年人是指完全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可以看出,这三类老年人对养老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步递进。依据居住情况,还可以将老年人划分为“空巢老年人”和“独居老年人”,“空巢老年人”是指子女离家后的老年人,而“独居老年人”常指因丧偶、离异或未婚等原因而只能独自一人居住的老年人。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超过2億人的国家。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7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由1.78亿人增长到2.4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由13%增至17.3%,平均近4个劳动力抚养1位老人。据预测,我国将在2025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人,占总人口的34.9%。这个庞大的老年群体眼下最现实最突出的问题莫过于如何养老了。

2.1传统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

目前学术界按提供养老资源的主体不同将养老方式分为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按养老居住地不同分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公寓养老、异地养老等。中国传统的观念是“养儿防老”,儿孙满堂承欢膝下,安享天伦之乐。这种观念催生出一种原始粗放型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子女或亲属照料老人,服务的内容和质量因家庭条件和服务者的素质而不同。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家庭养老”的模式,赡养老年人是每一位国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父母在,不远游”、“百行孝为先”等都是孝道伦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父母养育儿女,儿女赡养父母,这种下一代对上一代予以反馈的模式在每两代之间的取予是互惠均衡的,在家庭单位内形成一个天然的养老基金的缴纳、积累、增值以及给付过程。这种环环相扣的模式即费孝通教授1983年提出的中国养老的“反馈模式”。这种养老模式具有以下作用:①促进代际交流,给予老年人精神归属感。对于中国的老年人而言,家庭保留了老年人整个生命历程的印记,满足老年人“叶落归根”的心理。子女赡养老年人,老年人从子女身上获取的情感慰藉即“儿女孝顺,含饴弄孙”是中国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最大精神寄托。②降低社会成本。与社会养老相比,家庭养老是用子女赡养老年人的成本替代整个社会的养老负担,一旦政府不能兑现其社会保障职能,便可以规避养老基金在管理方面的风险,同时也不用支出服务等费用。

2.2社会化养老方式——机构养老

社会化养老方式——机构养老,是一种专业化、社会化和规模化的养老方式,具体分为3种方式:①老年公寓。服务项目种类齐全、服务水平一流,费用较高,适用于生活自理或仅有轻微障碍的老人。②养老院。有高、中、低三种收费标准,适用于生活自理或有轻微障碍的老年人。③护理院。具备康复功能,有高、中、低3种收费标准,适用于生活自理出现严重障碍或不能自理的老人。机构养老不仅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照料,而且满足老年人疾病预防、医疗保健、护理与康复以及精神文化等需求。

2.3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

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指整合各种养老资源在家庭中居住生活的最佳养老方式。具体分为6种方式:①依靠子女照顾。无论父母生活自理程度如何,主要依靠子女照顾老年人的生活。②相互照顾。在空巢两人家庭中,夫妇二人生活自理或一方出现自理障碍,二人相互照顾彼此。③自我照顾。在指空巢两人或一人家庭中,可以自理或出现自理轻微障碍,依靠自己照顾自己。④雇小时工。指无论何种家庭结构或父母生活自理程度如何,依靠雇佣小时工照料老年人。⑤雇保姆。指无论何种家庭结构或父母生活自理程度如何,依靠雇佣保姆照料老年人。⑥社区照顾。指无论何种家庭结构或父母生活自理程度如何,依靠社区照料实现居家养老。6种不同类型的居家养老方式均需要社区提供不同内容和水平的照顾和服务。

社区托老——从居家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的方式。指老年人白天寄宿在就近社区养老院、所,晚上回家的一种养老方式,其费用较低,适用于生活自理或仅有轻微障碍的老年人。

3养老方式多样化的原因分析

3.1传统养老方式——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原因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家陪伴老人安度晚年已经让儿女们“心有余而力不足”。58.9%的老年人认为“养儿防老”已经过时。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潜伏期”的显性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正面临着来自人口条件、家庭结构、居住方式和文化观念等方面的挑战。

(1)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结构趋于核心化、小型化,亲属关系便会疏远,家庭功能将不断弱化。(2)空巢老人。独生子女远离家庭外出工作导致出现很多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的现象日趋严重。(3)子女生活节奏加快。子女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在“4-2-1”的模式下,子女可能并没有充足的精力照顾老年人。

3.2新型养老方式出现的原因

社区养老的集体环境能够激发老年人产生更多的积极情感和更少的消极情感,白天老年人可以融入到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中,如唱歌跳舞、做游戏、谈古论今,同时社区机构为老年人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增强了老年人的体质,晚上老年人回到家中有儿孙相伴,享受天伦之乐,每一天都生活在愉快之中,自然幸福感很高。

(1)全面的生活照料。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衣食住行照料,专业化的服务水平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加贴心的照顾。

(2)专业的医疗服务。当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时,需要有较为专业的医护人员在身边。养老机构24小时有医护人员值班,并按要求配备基本医疗设施及药品,可及时为人住的老年人提供日常医疗服务和健康预防,一旦出现危重病号,可及时通过绿色通道快速送往合作医院,为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3)丰富的文体活动。丰富的文体活动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完善的养老中心不仅健身器材及娱乐设施齐全,周一至周六每天都有专人组织老人活动,台球、乒乓球、麻将、象棋、书法、绘画、手工编织、交谊舞、卡拉OK视唱等应有尽有,而且定期组织文艺联欢和各种比赛,老人们互教互学、其乐融融,结下了深厚友谊。

(4)将家庭照顾和专业化养老相结合。家庭陪伴和专业化照料的养老方式既能满足老年人享受子女陪伴在身边、儿孙绕膝的幸福和快乐,也能享受到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的身体需求。

(5)满足空巢老人、失独老人、三无老人等老年人群体的精神需求。由于子女长期在外或者子女离世,很多老人很孤单。在填补老年人内心的孤单,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上,社区居家养老无疑具有先天优势。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饮食、卫生、沐浴、医疗等服务,老年人不但可以不用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而且还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样的养老方式,让老年人在增加归属感的同时,少了离家的乡愁之忧,更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4“中国式养老”的发展趋势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年召开的《确定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助力老有所养》会议上指出,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可以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业多层次多样化发展,有利于适应人口老龄化和就业形态新变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需求。会议确定。支持商业保险机构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养老保障,积极提供企业和职业年金计划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老年人长期护理、住房反向抵押、意外伤害等商业养老保险,逐步建立康养结合、医养结合、长期照护等养老服务保障体系,探索发展针对无子女、“空巢”家庭等特殊群体的综合养老保障计划。

4.1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多数人的归宿

随着全球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社会化的老年服务,过去那种“积谷防饥、养儿防老”的观念和“四世同堂”的模式已经过时了,更多的老年人因渴望家人的陪伴等原因希望“养老不离家”,而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凭借一定的医疗护理知识和技能,能较好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医疗护理等专业性服务。因此,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业便得以迅猛发展,请专业护理人员到家“一对一”服务的,大多是丧失了行动能力的老年人;但凡能外出行动的老年人,都渴望能与人交流,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老年人文化娱乐健身活动场所等就能很好的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4.2机构养老——政府为老年人“兜底”

集中居住和集中供养的机构养老方式,不仅可以避免老年人和子女因生活习惯等问题引发的矛盾和冲突,而且还可以减轻子女一边工作一边照料老人的压力。机构养老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家庭的养老风险分散,实现集体成员养老资源的共济和共享,在一定范围上化解养老风险。对于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和扶养能力的老年人,由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应承担相应的兜底责任,为其提供无偿的供养、护理服务等,以保证其老有所养。

4.3以“地”养老——为农村养老破题

农村以地养老是比照城市以房养老而来的,是为了保证农业农民农村拥有更好的发展而提出的。目前我国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剧增,导致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数量激增,土地难以合理利用,留守人员的生活水平很难得到保证,农村土地流转租赁不合法现象普遍存在,各类资源难以优化配置。以地养老是指在保障农村老年人宅基地使用权、承包地所有权归属不变的前提下,将流转土地收益返还给老年人,或集中建設老年公寓等,再配合国家出台的相对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政策,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村老年人获得一定的收入,保证自身正常的生活生产。

4.4以房养老——高端化服务

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4+2+1”的家庭模式下,加之老年人晚年的花费日益增多,独生子女一代很难稳妥地用自己的力量给老年人一个天伦之乐的晚年。以房养老的养老方式就应运而生,老年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以接受老年公寓服务或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的一种养老方式。以房养老使老年人在人生的低谷期开启“房产金库”,有效地补偿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解除了老年人对生活没有保障的担心,使老年人保持对生活的自信。

4.5探索多样化的养老方式

当下,养老机构牵手医疗机构建立医养联盟,将老有所医和老有所养结合;智能化、科技化也已成为养老产业新的发展热点,将是未来养老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整合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优势的嵌入式养老也应势而生,多元化的养老方式将会全方位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质优价廉、形式多样的服务,真正让老年人颐养天年。

5展望

政府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老年人的养老状况。

(1)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制度和个人储蓄等多种方式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康养结合、长期照护、医养结合等养老服务保障体系。

(2)通过政策、资金等方式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管理与运营中来,完善养老服务设施、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培育和打造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社会组织或机构,使社会力量成为提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主体。

(3)加强养老护理人员队伍的建设,通过开展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渠道培养养老护理专业人才,进一步提升养老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

(4)加速推动养老服务标准化进程,完善养老服务规范化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积极培育第三方监管机构和组织,建立养老院服务质量监管体系,保证养老服务的质量水平。

猜你喜欢
家庭养老社区养老
浅谈“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英国社区养老照顾对我国的启示
基于家庭养老视域的我国城镇女性劳动力供给研究
社区养老模式下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探析
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责任定位
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家庭养老财务转移代际回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