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武
【摘 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家话语权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特色词汇是承载中国特有的文化价值观的独有词汇。本文将从话语权视角,探讨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技巧。
【关键词】话语权;中国特色词汇;英译
中图分类号: H315.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6-0111-002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statu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attach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discourse right.Vocabula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 unique vocabulary carrying Chinese cultural valu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power,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word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Discourse power;Vocabula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English translation
0 引言
改革開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增强国际话语权,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成了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向世界准确地传达中国的思想和主张并使之被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是话语传播、话语权建立和提升的前提和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高质量的中国特色词汇翻译必将有助于向世界展现中国特色,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1 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
中国特色词汇是指基于我国不同时期的国情而产生的反映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的,承载中国特有的文化价值观的,在其他语言中没有直接对等词的中文独有词汇,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如:精准脱贫、菜篮子工程、三个代表等。
1.1 英文空缺
中英两种语言产生于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汉语中有些概念英文中是不存在的,因此英语中没有对应词,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八卦”、“阴”、“阳”等,现代词汇“愤青”、“裸婚”、“钉子户”等。这类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语中没有完全对应词,因此,无法做到对应翻译,需要译者结合汉语词的汇意义和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进行创新性地翻译。
1.2 内涵差异
中西方不同的发展背景导致了两种语言中某些词汇概念意义相同而内涵意义不同。例如,“梅兰竹菊”,虽然在英文中能找到对应词,但它们只是四种植物而已。而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梅兰竹菊不仅仅是植物,它们代表着人们对优秀的人格的追求,被誉为四君子。英译这类中国特色词汇时需要译者认真研究其的文化内涵和目的语读者的文化接受性,不仅要依据词汇的字面意思,又更要结合其内涵,选择最恰当的翻译技巧,进行适应性和创新性翻译,将其中的文化内涵尽可能准确和全面地传达给西方读者。
2 话语权理论
1970年,法国的米歇尔?福柯提出了话语即权力的论点,指出人通过话语赋予自己权力,话语不只是单纯的文本和语言,而是塑造世界的一种方式。话语和权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话语是权力施展的工具,它以看似隐蔽的方式,成为一种权力控制系统,通过权力的实施,形成话语体系,从而加强权力。
国家话语权,是一个国家国际地位高低的直接体现。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中国声音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但由于中西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误解依然存在。要消除这种误解,让国际社会准确理解中国的思想,信息的正确传播就显得至关重要。
3 话语权理论下的中国特色词汇英译
3.1 英文空缺词翻译
英文中空缺的中国特色词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有名词,另一类是由汉语一般词汇所构成中国特色词汇。为了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扩大中国在国际舞台的话语份额,这类词的英译可采取以下方法。
3.1.1 音译或直译
英文中空缺的中国特色词汇是基于我国不同时期的国情而产生的中国独有词汇,在英文中找不到意义完全相同的对应词,在英译时,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一般采用直译或音译的方式。如:“功夫”、“豆腐”、“八卦”、“新常态”、“供给测改革”可译成“kungfu”,“tofu”,“Eight Diagrams”,“new normal”,“supply-side reform”。这类翻译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或者说是中式英语表达,往往会唤起西方受众对中国的好奇,促使他们向中国文化和声音靠拢,有助于中国语言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外宣,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的话语份额。
3.1.2 音译或直译+注释
英文中空缺的中国特色词汇所描述的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和观念,有时仅仅音译或直译,目的语读者就不能充分理解其意义,尤其在第一次用到这类词汇的场合,为此,译者可在音译或直译的基础上加上注释。如中国北方的街头快餐“煎饼”,如英译成“pie”,虽然含义较为清晰,易于西方读者的理解,但该译文会让他们把中国特有的煎饼和西方的pie等同起来,同时不可避免会产生中国文化流失。对于这种中国特色专有名词,可采用音译+注释的方法,译成:Jianbing, or Chinese pancakes。这样,西方读者既能理解煎饼的意义,又能随着Jianbing使用频率的增加,使其转变为真正的英语词汇,让西方读者接受中国的饮食文化,增大中国的话语份额。
再比如第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可采用上述译法译成:“the five-sphere integrated plan, which includes economic construction,political construct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social construction,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这种译法能准确地传播中国的“话语”信息,有助于中国声音、中国观点被国际社会理解、接受和认同。
3.2 内涵差异词翻译
中西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政治制度等造成了两种语言中相同或相似概念意义词汇的内涵意义的不同。英译这类词汇时,译者要准确把握中文词汇和英文对应词内涵的差异,结合中国向世界传递的话语目的和西方读者的文化背景,灵活选择翻译方法,尽可能准确地把中国的声音传给世界。
3.2.1 直译+补充
英译中西方内涵存在差异的中国特色词汇时,虽然能在英语中找字面相同或相近的词,但完全直译后,目的语读者仅仅依靠西方文化背景是不能正确理解其真意义的。这时,可在直译的基础上,补充英语语境中缺失的信息,帮助西方读者准确理解中文词汇的话语涵义。如“钉子户”,指的是目前中国城市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社会现象,直译成英语为“nail householder”,虽然这种直译对源语表达方式做了有效保留,使目的语读者接近中国文化特色,但西方受众仅依据字面含义难以理解其真实意义。这时可在后面加以补充,将该词汇的话语信息准确地传递给西方读者。所以“钉子户”可译成“nail householder,a person who refuse to have his house torn down for urban redevelopment”。
3.2.2 改译
虽然有一些汉语词汇在英文中能找到近似字面意义的对应词,但这些词具有不同于西方文化涵义的鲜明中国特色,英译时,如只从原文出发,追求与原文的字字对应,英文读者就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文化语境去理解,导致他们误解汉语词汇的话语信息。这时,译者要权衡汉语词汇的涵义和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语境,通过转化、改写,创造性地进行改译,准确传递中国声音。例如汉语中的“个人主义”是一种强调个人自由、个人利益,强调自我支配的人生哲学,明显具有贬义。而英语中的字面对应词individualism按照Collins的解释,指的是the behaviour of someone who likes to think and do things in their own way,rather than imitating other people,Individualism是西方价值观的核心之一,是个十足的褒义词。所以,如把“个人主义”对应译成individualism,其话语涵义就会误传给西方读者。因此,依据其真正涵義,可译成“self-centered behaviour”或“egoism”,准确传递其话语信息。
4 结语
中国特色词汇,承载着中国文化、经济、政治等鲜明特点,其准确的英译必将促进我国对外话语权的建设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龚文静,蒲晓梅.中国特色英语词汇:传媒翻译中的第三空间.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9(5):67-69.
[2]王卓然.从生态翻译学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特色词汇英译技巧规律.海外英语[J],2019(4):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