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特征,梳理了其常见的六种投资策略和三项风控措施,最后提出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投资方面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私募;证券;基金
在利率下行、刚性兑付逐步打破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持续下行,高收益的非标产品也面临着供需萎缩和收益率承压的问题。近年来各大商业银行陆续推出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正是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迁,满足银行高净值客户财富增长需求的重要转变。
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特征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向少数合格机构投资者和个人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并且投资于证券市场的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是相对于向不特定投资人公开筹集资金的公募基金而言的。按发行渠道来分,我国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方主要有信托、证券、基金、基金子公司、期货、有限合伙公司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從募集方式来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是采用“非公开”的方式来筹集资金的,这与公募基金采取公开募集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大为不同。所谓“非公开”方式,就是在基金的募集环节,基金对参与投资人的数量和基金的宣传方式做出一定限制。如信托平台发行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定300万元以下的投资人不能超过50人,且不得在公众媒体进行公开宣传等。
(2)从募集对象来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只能面向合格投资者进行募集,比如一些大的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个人,这些人一般具有一定投资经验,募集起点金额一般在100万元以上。
(3)从信息披露来说,相较于公募基金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必对行业分布、主要持仓证券、持仓变化等详细信息向投资者进行定期说明,只需要对大类资产的组合比例、基金净值等关键信息进行披露即可,而且披露也只是针对其投资者,其他个人无法查询基金运作信息。
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常见投资策略
1.债券策略。即主要投资在我国债券市场的投资策略,投资标的包括国债、企业债、公司债、其他各种债券及债券期货。在债券组合的构建上,通常会综合运用杠杆策略、久期策略、息差策略等子策略来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由于此类基金标的在债券市场,所以总体风险偏低,收益偏稳。
2.股票策略。即在股票市场上单边做多来获取收益,根据其筛选股票所用的方法不同,又大体可分为主动选股策略和量化选股策略。前者是基金管理人基于基本面、调研或操盘经验,主动判断市场走势,进行人工筛选股票和买卖决策;后者是借助计算机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创设自动交易模型程序,由模型程序根据市场变化的情况来筛选股票组合和决定买卖时点,甚至自动下单交易。在中国没有推出股指期货之前,阳光私募产品绝大多数都采用股票策略。
3.量化对冲策略。即“量化”和“对冲”两个策略的组合运用。“量化”就是上文所述的量化选股,由计算机模型来筛选股票组合,使其具有正向的阿尔法收益(相对于股票指数的超额收益);“对冲”指借助市场上的做空工具,在开立股票多头的同时,引入比例金额相似标的股票指数空头,从而化解整个组合的系统性风险,而只谋求对股票多头组合的阿尔法收益。量化对冲产品天然的有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功能,通过引入相同金额的股指期货对冲甚至可以将组合的系统性风险完全屏蔽掉;而量化策略运用大数据分析来帮助产品最大限度地筛选优质个股,降低非系统性风险,从而获得市场的超额收益。因此,量化对冲策略又称为相对价值策略。
4.管理期货(CTA)策略,又被称为商品交易顾问策略。侧重于期货市场(尤其是商品期货)的投资,投资于商品期货、金融期货、期权与衍生产品等。管理期货策略具有杠杆效应,且可以在一个交易日进行多个波段的交易,操作非常灵活,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机构投资者的重视,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投资绩效。
5.宏观对冲策略。即一种基于宏观经济周期理论对经济增长趋势、资金流动、政策变化等因素进行自上而下的分析,利用宏观经济的基本原理来识别金融资产价格的失衡错配现象,在股票、债券、外汇、商品、衍生品等各类资产进行投资,同时加入杠杆,以期待获取高额收益。由于在某一时段总有表现比较好大类资产,所以宏观对冲策略摆脱了单一市场的涨跌对基金的影响,收益比较稳定。
6.组合基金策略。即通过组合基金(FOF)投资于多个子基金,再透过子基金来间接投资到证券市场。如果其子基金分别属于不同投资策略,则投资人透过FOF基金甚至可以同时实现量化、股票、债券、商品等多种投资策略的适时轮动配置。
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常见风控措施
风险控制是私募基金业绩持续稳定增长的保障,把控风险对于私募基金管理尤其重要。下面分析几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常见的风控措施:
1.仓位控制。以某私募公司为例,其风险管理控制办法规定:“如果基金经理的投资组合总体净值从最高点下跌超过5%,强行卖出50%仓位。由风控专员对交易部门直接下达止损指令,不需要经过基金经理同意。交易部门无条件执行。发生投资组合止损的情况时,风控专员可以参考基金经理和投资总监的意见,来决定平仓的具体品种。”
2. 预警线和止损线。为了让客户的最大损失有所量化,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产品成立前就设立了预警线和平仓线。当产品净值在任一个交易日触及预警线(比如0.85)时,则必须将大部分资产平仓;而当产品净值在任一个交易日触及止损线(比如0.80)时,则必须将产品所投资的所有资产强制平仓变现,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失。
3.安全垫机制。即在产品成立之初,基金实际管理人即用自有资金跟投一定比例(比如10%)的资金作为产品安全垫,率先承担投资亏损。许多私募基金产品都设有安全垫机制。即当产品成立后一个时点(比如一年后)如果基金单位净值小于1.00元,则安全垫机制启动,此时,基金实际管理人放弃其持有的部分或全部份额来最大程度地弥补其投资人的损失。
四、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独特优势
1.私人订制。私募证券基金的投资策略和投资范围较公募基金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可以在股市、债市、商品、量化对冲中寻找最优的投资组合和投资机会,对资产进行主动管理,为高净值客户提供私人定制的资产配置服务。
2.操作灵活。在制度层面上公募基金对仓位的限制比较严格,这就导致了其在熊市中不能完全清仓来规避市场风险;而私募基金没有对仓位的限制,熊市可完全空仓来规避价格下跌的风险,牛市则可以完全满仓以最大程度地获取价值提升,灵活的操作方式使得私募基金的业绩表现更加优秀。
3.精英汇集。我国私募基金的管理人大多经历了中国股市20多年的牛熊市历程,他们之中,有的曾经是战绩赫赫的明星公募基金经理,有的曾在知名券商机构担任营业部投资经理或资深行业研究员,有的曾管理过动辄上百亿的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及企业年金,还有的是源于民间股神的华丽变身……新基金法的实施,私募基金爆发式的增长,都是导致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奔私”的原因。
4.追求绝对收益。在收费模式上,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一般采用“2+20”模式,即2%左右的各种基金固定费用和超过业绩基准以上20%的业绩提成。而私募基金的规模一般较公募基金小得多,管理人能够提取的固定费用较少,因此,私募基金的管理人主要依靠提取业绩提成来获取利润。另外,私募基金管理人往往会拿出自有资金来跟投其管理的基金产品,持有其基金份额的5%-10%。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私募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在最终目标上是完全一致的,只有基金业绩足够好,基金管理人才能赚到钱,这就要求基金管理人必须追求基金的绝对正收益。
参考文献:
[1]倪中新,孙怡沁,巫景飞.基金经理团队特质对私募基金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多样化观点抑或群体转移[J].上海: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
作者简介:
原婧(1979.2- ),女 ,山西太原人,中级经济师,国际金融理财师(CFP),认证私人银行家(C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