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仰聪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
2019年7月,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强数学科学研究工作方案》明确指出:“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重大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该方案还提到:“数学已成为航空航天、国防安全、生物医药、信息、能源、海洋、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1]这充分表明,一个国家的数学实力是决定其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数学课程教育应该成为学校以及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领域。多年以来,社会上对数学学科存在的世俗化、功利化偏见为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在高职院校,数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往往不受重视。数学文化建设的长期缺位,直接导致高职学生数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缺失,以及浮躁心态的滋生和蔓延。在新形势下,促进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高职院校寻找落实和推进数学文化建设的新路向和新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不断纵深发展,有关墨子思想文化的探讨和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并且成为一些高职院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切入口。被后世誉为“科圣”的墨子,是先秦时期最具科学素养的思想家。梁启超在《墨经校释·自序》中提到:“在吾国古籍中,欲求与今世所谓科学精神相悬契者,墨经而已矣。”[2]墨子科学思想对新时代高职院校倡导工匠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墨子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瑰宝,正如《韩非子·显学》所载:“世之显学,儒墨也。”墨子科学思想不但包括了数学、力学、军事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和文化,同时还蕴涵了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态度,以及“为天下兴利除害”等丰富的民本思想和人文情怀。因此,墨子科学思想是支撑和促进数学创新发展的文化自信。高职院校通过弘扬墨子科学思想,不但可以为新形势下校园数学文化建设和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切实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加深墨子思想和文化素质教育之间的融会贯通,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1)科学态度——质疑批判、创新进取。
我国高职数学课程在“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指引下,先后经历了由本科“压缩型”向职业教育“模块化”或“类别化”等教学模式的转变[3]。但长期以来,高职数学缺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忽视学生数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育,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普遍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唯书”、“唯答案”、“随大流”的思想成为主体。长久下去,学生在潜意识中将不会对所谓的“答案”有所怀疑。失去质疑和反思的高职数学教育,势必严重影响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对旧事物的质疑和批判,是科学技术通向创新、进步和发展的开端。《淮南子·要略》记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这说明早年曾经以儒学为师的墨子,通过自身独立的思考判断和从实践活动中得到的社会经验,对当时的儒家和道家学说产生怀疑以及进行深刻的批判,逐步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墨家学说。《耕柱》提到:“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诛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墨子通过批判儒家尊礼复古和轻视生产实践劳动的思想,提出“节葬”、“非命”、“兼爱”、“尚贤”等主张。他在《非命上》提出“三表法”,即“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认为不应该以落后的先王传统和世俗偏见为标准,而应该基于社会的实际和人民的利益来衡量事物的是非曲直[4]。此外,墨子创造性地提出“辩”的观点,创建了墨家独有的逻辑学体系,提出要以概念的涵义作为事物分类的依据,以及得到推论的准则和方法[5]。针对儒家提出的对君子“必服古言”、“循而不作”等观点,墨家经典著作《墨经》通过小农业与手工业在生产实践上的融合,不断积累和总结技术经验,形成了墨子科学思想的知识来源和文化基础,实现了工匠和学者、科学理论和技术实践之间的完美结合[6]。
马克思认为,批判不是对旧事物采取简单的否定和控诉,而是要进行积极的扬弃[7]。对旧事物的质疑和批判,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新事物的创新与发展。《小取》记载:“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墨子认为,科学活动的基本任务是要正确描述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生活上的实际问题,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经上》指出:“法,所若而然也。”《经说上》提到:“然也者民若法也。”这里的“法”指的是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墨子指出人们要达到目标,其行动必须服从自然规律[8]。在尊重科学规律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创新活动,充分展现了墨子科学思想中理性和进取的品质。
2)行动抉择——实践笃行、重利贵用。
在数学素养和学习积极性等方面,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高职数学课程也普遍暴露出偏重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应用的矛盾。面对当前世界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知识型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创新型技术人才,高职院校首先需要让学生具备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因此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墨子实践笃行和重利贵用的行动抉择,为目前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改革和文化建设带来重要的启示。
梁启超曾经称赞墨子是“中国独一无二之大实行家”[9]。在诸子百家中,墨家是最富有实践意识的学派。《经说上》指出:“知,接也。知也者,以其知过物而能貌之。”墨子认为,要真正认知外界事物,首先要通过人们对事物的接触和观察。至于判断命题和认知是否正确,最终必须经过实践活动的检验,正如《贵义》所说:“瞽不知自墨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此外,墨子提出了“闻、说、亲”三种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闻”包括“传闻”和“亲闻”,再对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说”表示人们要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思考和分析;“亲”分为“虑、接、明”三个步骤,指出人们需要通过思考和接触事物,并且进行分析和推断,从而最终掌握知识[4]。
墨子终其一生坚持实践笃行,源于他“重利贵用”的科学伦理主张。《经上》提到:“利,所得而喜也。”墨子认为,“利”必须是能够让老百姓有所获得而感到快乐的事情。综观墨子所进行的科技发明和社会活动,其宗旨都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增加社会财富,极力反对非正义战争所带来的生产大破坏。《非攻下》指出:“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墨子认为,科学技术应该用来遏制无义的战争,因此墨家在军事学上重视的是守城方法和技巧,而非征战掠夺的用兵之术[10]。在重利贵用的思想启发下,新时代高职院校数学文化素质教育应该着重体现实践性和社会性,学生通过掌握和利用数学知识和技术方法,不但学会如何准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培养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态度。
3)价值取向——义利同体、道技合一。
《论语·里仁》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因此,儒家认为“义”和“利”各自代表着对立的价值观。与此相反,《天志下》指出:“义者,正也。”墨子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认为“义”应该理解为拨乱反正、济世为怀,这与他对“利”的定义是高度统一的,正如《经上》所说:“义,利也。”墨子创造性地把“义”与“利”统一起来,并且进一步提出“义利同体”的科学思想。《贵义》认为:“万事莫贵于义。”这表明,“义”是一切事情的首要考虑因素,“行义”是墨家从事实践活动的核心价值所在。《耕柱》提出:“用义为政于国。”墨子认为,“行义”的最终目的是“公利”,即天下之利,以实现《天志中》描述的平民社会理想:“刑政治,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无忧。”[10]
墨子不但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兼爱下》)的主张,而且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理想追求,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与道德伦理相统一,即“道技合一”的科学思想。“道”和“技”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道”是目的,指引着“技”的发展方向;“技”是手段,体现着“道”的核心价值。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固然可以为人们带来丰富的物质享受和生活体验,但漠视伦理道德规范的唯科学主义思想和行为,却成为戕害社会文明的罪魁祸首。贫富悬殊、环境污染、伦理危机等严峻的人类发展问题,大多可以归结为“技”无限膨胀和“道”不断萎缩的恶果[10]。墨子从人民和社会的根本利益出发,一生致力从事遵循道德规范、增进民众福祉的科学技术活动,充分体现了墨子科学思想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目前我国高校文化建设的不足之处,归根结底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缺失。高职院校数学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要给学生传达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念: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技术的根本意义,不只是为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重要是为了推进人类社会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全面进步,以实现全方位的平衡和充分发展。
综上所述,墨子科学思想的内涵和高职数学课程的育人目标高度契合。在墨子科学思想的启发和引导下,高职院校数学文化建设在尊重数学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必须努力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学习态度和职业道德等各方面着手,潜移默化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术本领,数学文化素养实现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今后,高职院校应该构建一套“以墨子科学思想育人”为中心、“以墨子科学思想育智、育德、育心”为主要内容的数学文化建设体系(见图1)。
图1 基于墨子科学思想的高职院校数学文化建设体系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11]因此,高职数学教育要体现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墨子在《兼爱下》指出:“用而不可,虽我亦将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这表明了可用性是判断事物善恶的重要标准。高职院校数学文化建设要做到与时俱进,注重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加强数学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建模教育为学生亲自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广阔的思维舞台,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是目前高职院校数学文化建设“以墨子科学思想育智”的重要途径。数学知识虽然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并不意味是颠扑不破的“绝对真理”。质疑和批判意识的缺失,将导致数学科学的创新发展成为无源之水。数学建模教育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针对生产生活中的某个特定问题,学生不需要给出所谓“正确无误”的结论,而是努力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解决方法,或者是对已有的方法技巧提出合理的改进,甚至是具有颠覆意义的改造。此外,无论是对原有方法的质疑和反思,还是对新方法的摸索和探讨,学生还必须做到实事求是,所得结论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学生利用数学软件编程求解,再与实际情况进行反复的对比分析,在不断试错和修正下改进和完善数学模型,最终总结出合理的结论。墨子及其弟子在《墨经》中善于从易到难、由简入繁,用严格、抽象的定义来描述科学概念,阐述科学问题和结论[12]。数学建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总结科学真理的表述语言和方法。学生通过撰写文章,学会使用科学语言客观、准确地阐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技巧,清楚解释所得结论及其合理性,并且对数学模型进行总体评价和分析。
数学建模教育不但具备提升高职学生数学技能水平的育人功能,而且激发学生参与生产实践和服务社会的意识,让学生领悟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数学文化建设中发挥了关键的支撑作用。
墨子在其《尚贤》篇中提出了衡量贤能的标准:“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因此,人才培养的首要因素是德行,即道德品质和行为,体现的是内修与外饰的完美统一[13]。《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提到:“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11]不难看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与墨子“道技合一”的价值取向高度一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4]中华传统数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的科学文化基因,以及浓厚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价值追求[15]。不少数学家和墨家子弟一样,尽管社会地位卑微,受尽权贵阶层蔑视和攻击,但仍然心怀天下人民的福祉和幸福,致力于把平生所学奉献社会,真正做到“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
今后,高职院校应当通过宣传和介绍墨子的生平事迹、数学成就和科学思想,探索培育学生数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途径和方法,实现“以史育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16]高职院校落实和推进数学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育人,必须坚持以德为先,而数学史教育是传播数学文化知识、弘扬中华传统数学文化和科学精神、实现“以墨子科学思想育德”的重要途径。实施和推广数学史教育,对学生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国内外数学文化和科技文明的发展历程都具有深刻的意义。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曾经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随着近代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逐渐衰落,西方科技文化在高等数学体系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高职学生对中国的数学发展成就(包括墨子在数学领域上的贡献)普遍缺乏了解。事实上,墨子及其弟子在《墨经》中就对诸如长度、中心、直线、正方形、圆、倍数、十进位值制等数学概念进行了严格而抽象的定义,体现了高度的数学科学素养。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数学史教育一方面要用中国的数学成就鼓舞学生,用中国数学家的德行感动学生,用实现中国数学事业的伟大复兴激励学生,在潜移默化之间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要向学生分析近代中国数学衰落的背景和原因,说明当代中国数学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激励学生认真学习数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科学技术本领,勇担时代责任。
随着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资讯泥沙俱下,学生的价值观念容易受到社会上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和等价交换原则等消极思想的腐蚀和冲击。一些学生产生了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有的甚至弄虚作假,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众所周知,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技术的研究需要人们沉下心来,而且甘心长期坐“冷板凳”。目前,高职学生对数学在当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键作用仍然认识不足,而且普遍缺乏克难攻坚的决心和意志。学生在数学知识和技术层面的基础薄弱,将不可避免地影响自身在专业技术上的进一步发展。
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17]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也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在奋斗中摸爬滚打,体察世间冷暖、民众忧乐、现实矛盾,从中找到人生真谛、生命价值、事业方向”[18]。墨子把维护和追求公共利益作为个人的终生责任,并且开创了科学理性与功利主义相统一的科技价值观[12],深刻解答了当前高职学生在实现个人价值和履行时代使命之间的疑问和困惑,为学生在数学科学道路上的前进指引了正确的价值方向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为高职院校实施“以墨子科学思想育心”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在墨子科学思想的指引下,高职院校通过大力弘扬墨子“为天下兴利除害”的社会理想和人格精神,对帮助青年学子正确面对生活和学业上的困惑,引导促进学生成才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表现出来的压力和困惑及时予以关心和鼓励,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落实和推进数学文化建设,高职院校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尤其是依靠数学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创新数学文化育人方式,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举办数学文化讲座和数学建模竞赛等活动,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需求,丰富和滋养学生的心灵世界,引导学生把个人的事业发展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复兴紧密结合起来,激励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