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实践:人居型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活化之路

2019-11-26 03:41邵甬胡力骏徐刊达SHAOYongHULijunXUKanda
世界建筑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数据处理

邵甬,胡力骏,徐刊达/SHAO Yong, HU Lijun, XU Kanda

人居是指包括乡村、集镇、城市、区域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落及其环境。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人,包括个体的人和由人组成的社会;二是由自然的或人工的元素所组成的有形聚落及其周围环境[1]。

人居型世界遗产地是人居中的佼佼者,它们是历史上由人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建设而成的聚落,在漫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逐渐适应地理、水文、气候环境,融合文化发展形成的建筑群或城镇、乡土景观。它是居民生产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反映当地社会文化习俗、宗教、政治制度等的物质空间载体。因其重要的突出普遍价值,而整体列入世界遗产。

1 人居型世界遗产地的特征与价值

1.1 人居型世界遗产地的双重特征:遗产特征和人居特征

这类遗产地既具有遗产特征:绝大多数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城市、街区和村镇,能够体现所在地域的文化特征或规划思想,至今保留着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同时,又具有非常鲜明的人居特征:它们在历史上是一个生活场所,有些甚至是一座城市、村镇等聚落重要的功能组成部分,今天仍然是一种容纳着日常生活的、依然处在生长、变化中的文化遗产。

因此,与其他类型遗产地相比,人居型世界遗产地的遗产与人居的双重特征不可分割,是一种“活态遗产”[2]。也正因为如此,人居型世界遗产地拥有更加综合的价值,其保护与发展也更加复杂、更加动态。

1.2 人居型世界遗产地的价值:世界与地方两个层面

由人居型世界遗产地的双重特征我们可以看到其价值体现在世界与地方两个层面。在世界性这一层面,其“突出普遍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讨论。以平遥古城为例,其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ii、iii 和iv1)。而在地方层面,通过统计数据及居民问卷调查2)可以发现,世界遗产对其直接的利益相关者、遗产社区和遗产城市而言意义重大。

(1)情感联结:舍不得

对人居型世界遗产地而言,当前大量居民正在居住、工作的场所等皆为世界遗产的组成部分,他们的祖先很有可能就是这些遗产的创造者。这些遗产空间,尤其是私有产权房屋,往往被视作家族遗产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家族记忆,具有强烈的情感联结作用。2018 年调查中,受访居民中78.5%在古城中已居住20 年以上,60%以上没有迁出的打算,近半数因为“舍不得离开古城”(47.67%)。

(2)身份认同:大家共同的责任

城市学者艾德·麦克马洪(Ed McMahon)说:“场所是将你和我的家乡相区别。”3)对于人居型世界遗产地内的遗产社区而言,遗产构成的这些场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熟悉的历史背景、相同的生活形态、紧密的邻里关系,虽然现在人们不一定完全居住在古城里面,但这里仍然有一种非常强烈的社区内聚性,具有强烈的身份认同作用。

在平遥居民问卷调查的多选题中“您认为‘世界遗产’称号给古城带来什么”,66%的居民认为是“传承保护了平遥特色”。而在“您对平遥古城保护的态度”这个单选题中,80.85%的平遥居民认为平遥古城的保护是“大家共同的责任”。而这样的认同感,有助于整个社区社会结构的稳定,和谐生活氛围的延续,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3)福祉提升: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人居型世界遗产地代表着传统的人类居住地的杰出范例,祖辈们处理“人-地”关系的智慧对今天的人们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世界遗产城市因为能够更好地阐释和展示这种智慧及相关的建造逻辑、美学特征、工艺方式等,而具有更大的教育功能和旅游发展的潜力。

被列入“世界遗产”同时又得到较好的保护的遗产地是该遗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动力。我们比较一下历史上与平遥非常相似的祁县、太谷4)等几个城市在1980、1990、2000 和2010 年代几个历史阶段的GDP 增长中,可以看到,虽然平遥和祁县、太谷在1980 年代几乎处于同一水平,但是后续的社会经济发展却很不同——虽然另外两个城市中也有大量珍贵的文物保护单位并且大力发展旅游(图1、2)。

在旅游大规模发展的同时,居民的人均收入也在逐年增长(图3)。居民调查中受访居民的79.26%认为被列为“世界遗产”给古城带来了发展机会,为居民增加了收入和就业机会。

因此,正因为人居型世界遗产地兼有世界性的“突出普遍价值”和地方的情感联结、身份认同和福祉提升等等价值,因此我们无法将遗产物质要素从其所在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剥离出来,更不能将这类遗产与创造它、拥有它和使用它的人割裂开来。但是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的很多世界遗产城市却往往处于一种“只见遗产,不见人”的发展状况,或者因为更多关注外来的人:投资者和游客,而忽略了地方层面的“人”。

2 2001-2018年平遥县旅游总收入及增长率变化图

3 2011-2018年平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 中国人居型世界遗产地的突出矛盾

2.1 旅游大规模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1)遗产旅游与遗产社区争夺有限的空间资源

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2012 年发布的亚太地区遗产监测阶段性评估报告,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东北亚地区,旅游与游客是目前对遗产保护工作造成最大负面影响的因素5)[3]。由于世界遗产地的高知名度,遗产地政府往往过分注重其遗产的旅游价值而忽视其人居属性,或迁出原住民作为封闭式景点进行管理与开发,或开发大量高档旅游服务、地产项目。

在有限的空间内,现有土地、建筑资源争夺严重,处于弱势地位的遗产社区需配备的基本生活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等被旅游服务设施所取代,遗产地内生活成本显著提升,导致了过度商业化、绅士化、原住民流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2)外来文化的快速入侵

在全球化旅游的背景下,各类酒吧、连锁餐饮等的大举入侵,对具有当地特色、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本土产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这也意味着世界遗产地的旅游从业人员由以本地居民为主向以外来人员为主发生转变。外来的经营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产业的提升、吸引人气具有一定帮助,但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本地居民在旅游中的获益,导致了大量特色商店与便民服务设施的变更。

(3)产业的单一化导致的城市韧性不足

当前大多世界遗产城市的产业结构较不均衡,旅游业往往成为其最主要的经济支柱。在旅游取得高收入的背后,遗产资源也在快速地变化着:人工环境中的建筑和空间被大量改造以适应现代旅游的需求;周边农田被大量征用进行地产开发;古城内的原住民大量外迁,通过出租古城内住房,寻求收入增加。单一的产业结构导致了遗产资源被过度消耗,同质化的商业项目与地产项目不断复制,传统的人-地关系被外来人口及旅游项目割裂。上述改变使城市整体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续动力与替代性产业。

2.2 “人居型世界遗产”管理制度长期缺位

目前涉及人居型世界遗产的保护规划、遗产利用规划与其他社会发展规划等均是基于行政管理体系划分,忽视了人居型世界遗产地是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忽视了这种活态遗产地的“整体”和“动态”的特征,造成复杂的人居型遗产地规划的整体性差和管理协调困难。

由于人居型世界遗产地双重属性及其特征,这类遗产地内的“动态”变化是必然的。中国传统的“保护规划”思路偏于原则性的终极蓝图,“文物保护”机制则陷于单纯的技术管理。因此,针对这类活着的“人居型世界遗产地”,还需要更加综合的理念和更加多元的方法,来弥合并加强遗产与人居之间的关系,重构并保护和谐的人地关系,促进遗产保护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人居型世界遗产地的发展转型

3.1 人居型世界遗产地的发展需要转型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指出,城市发展已到了重要的转型时期,相较于城镇化率,城市发展质量应当是重点衡量的标识。而这其中生态环境、民生问题、文化创新应是转型过程中的焦点6)。

平遥、丽江等这些中国较早成为世界遗产的城市,往往采用旅游为单核产业,虽然带来了很高的GDP 增长,但是不仅造成了城市未来发展缺乏可持续性,也威胁到人居型世界遗产地的独特价值。因此,这类城市的发展迫切需要转型,需要以价值为基础寻找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3.2 人居型世界遗产地的双重发展目标

基于人居型世界遗产地的特征,其发展应达到以下双重目标:

(1)保护文化遗产——充分尊重该类型遗产地的历史文化特征,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体现其历史文化价值和内涵。比如平遥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正是城墙、公共建筑和大量的街巷、传统民居院落等物质遗产与推光漆器、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应建立“整体的”清晰的保护框架,明确保护标准,建立保护监测和评价体系。

(2)改善人居环境——充分考虑该类型遗产地的生活工作等的实际需求,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完善各项配套服务设施,提供就业机会,提升社会福祉,为城市发展提供持久的内部推动力。

3.3 “以人为核心”——理念和方法的转变

不应再仅仅将遗产理解为一个物质遗存并以数据方式进行处理,而应视其为一个与人相关的具有珍贵意义的活态对象,需要以一种更灵活的方式加以对待[4]。

在人居型世界遗产中,无论是为了保护世界遗产本身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还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城市,我们都应当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原则,这里的“人”主要指在地社区的居民。一方面,“以人为核心”可以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从居民的情感利益诉求出发,寻求公私合作等方式,改善现状生活环境。在有限空间与资金的前提下,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以人为核心”可以强化居民、社区同世界遗产之间的关系,通过持续的遗产价值教育培养正确的保护观念。世界遗产也不再仅仅是“为旅游而旅游”,还是“同居民一起生活,并为居民服务创造福祉”7)。

4 平遥实践

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平遥古城与中国其他城市一样开始“旧城改造”:开辟东西南北4 条大街,城墙上开豁口,并开始拆除西大街。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听说以后,紧急带领团队进行调查、编制了《平遥县总体规划》,提出“保护古城,建设新城”的规划思路,并争取到了保护资金,使平遥古城能够完整地被保留了下来。平遥古城在1986 年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1997 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开创了中国规划保护古城的先河,从那时起,古城保护逐渐成为各届地方政府的共识。1997 年入遗后的10 年中,最初,古城的功能几乎完全围绕着旅游业展开。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这一目标来安排各项工作8)。平遥古城内许多机关、企业、医院、学校被搬迁到城外,原址大多改造成为旅游景点(不少成为博物馆);南门、县衙、文庙等重要公共建筑或场所进行了重建和整治;古城主要街道的管线进行了入地改造,部分街巷进行了硬化;对商业街立面进行了整修,对古城人口进行疏散等。尽管在旅游发展上下了不少功夫,古城发展的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城内居民对古城的生活不满意,同时旅游发展的质量也不高。2007 年,正值《平遥古城控制性详细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控规》)编制之时,在现场调查中发现了两个现象:

(1)保护修缮的两级分化。主要街道两侧的建筑和一些较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得到较好的修缮,但只要往大街两侧的小巷子走20 ~30m,就能发现传统院落的破损失修状况非常突出。传统院落中居住拥挤、搭建严重、设施落后、环境脏乱的情况非常普遍,这里萧条、破败的景象与不远处熙熙攘攘的大街形成鲜明的对比。

(2)产业结构不完善,居民受益低。在平遥旅游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但旅游业本身非常脆弱。特别是受2003 年“非典”的影响,当年旅游人次下降了80%。游客只集中于主要街道进行参观,根据2007 年的现场调研,大部分团客在古城的驻留时间不到4 个小时,调查还发现很多青壮年白天“赋闲在家”。

《保护控规》意识到不能仅仅只是完成一个技术性的法定保护规划,而应该统筹考虑城市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和遗产保护三大方面,因为遗产地不是一个独立于城市其他区域的封闭地区,只有将文化遗产纳入到城市社会经济环境中,才能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同时,如果城市能够更合理地利用遗产资源,城市发展也能够获得更可持续的推动力。

4 平遥古城内外的文化场所分布图(绘制:同济大学UHC 工作室)

4.1 城市功能的转变:从“单一旅游”到“复合人居”

《保护控规》从平遥古城的特征和价值两个方面出发,确定平遥古城功能定位为:以文化为核心功能,以旅游为主导产业,以当地居民为主要社会支撑,集文化、旅游和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区。

在这个功能定位中,平遥古城是一个“综合性城市功能区”,而不再是之前的“博物馆城”“旅游城”和“影视城”。再一次将平遥古城作为一个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来进行考虑,因此古城既是一座遗产的城市,同时也是一座生活的城市。在这个总体定位基础上,平遥古城需要突出强调3 个方面的功能。

首先,强调文化功能的重要性。平遥古城是汉民族文化思想和晋商文化的杰出代表,无论从物质层面还是非物质层面都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平遥古城只是对商业街道和晋商文化的宣传和投入较多,这对于整体文化价值的阐释与展示,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而言都远远不足。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平遥历史文化资源的阐释与展示,另一方面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可能性。

其次,强调旅游产业的提升,提出了“让旅游成为一种生活”的愿景。旅游不仅仅是一种产业,也是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的途径。为了改变徘徊在低端的状态,在空间上,旅游一是需要走出景点,让废弃公建、工业遗产、城郊田园成为平遥多样文化展示的新载体;二是要走出商业大街,让平遥旅游获得更多对古城生活的体验。旅游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更是为古城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让游客、居民与古城在发展中共同受益。

第三,需特别强调以“当地居民为主要社会支撑”的居住功能。居民是古城历史的创造者和守护者,遗产没有了居民居住,就缺失了真实性、完整性,游客也不可能体验到真正的地方文化。强调居住功能,需要通过人居环境的改善,使古城在遗产保护的前提下更加满足现代人的居住需求。

4.2 土地资源调整:活化利用废弃土地

基于上述的定位,《保护控规》在古城内外空间的用地做了相应的调整,提出了“核心强化、轴向拓展”的空间结构,将废弃的西北角的柴油机厂、西南角的武庙、东关、城南堡等区块整合到整体的发展框架中。同时将这些用地调整为文化设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旅游配套功能或绿地空间,增加文化、旅游和居住服务的空间。

《保护控规》使平遥古城的文化产业发展得到了充分的保障。2016 年,贾樟柯团队与平遥合作,在柴油机厂废弃厂房的基础上建设电影展区及文化产业园区,在“平遥电影宫”这一新命名的地点内举办平遥国际电影展。平遥每年还有国际摄影展、平遥中国年、国际雕塑节等重大节日,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并造访平遥古城,古城的产业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会展行业,配合这些节日,平遥当地的相应服务配套得到加强;二是文化创意产业,国际的交流拓展了当地手艺人的视野,平遥非物质遗产的文化创新力得到了提升(图4)。节庆经济和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逐步形成,给平遥古城的年轻人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这个变化从数据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近年来,平遥的旅游获得高速发展,近5 年旅游人次的平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但是古城的门票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却在逐年下降(图5)。同时,旅游的淡旺季也更趋平衡。

5 “遗产社区”的维系:政策与机制

正如前面所说,人居型世界遗产的保护中居民以社区为单位的参与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保护规划》的对象除了遗产要素以外,启动对“以人为核心”保护方法的探索,对人居型遗产地而言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5.1 “公私合作,保房也留人”:面向居民的公共政策

平遥古城内除了文物保护单位以外,还有将近500 个传统民居院落。这些院落是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2006 年之前由于没有保护措施,长期缺乏必要的修缮和维护,以致大量的民居院落损毁坍塌。同时,为了避免很多历史街区采取的由政府或开发商主导,大量居民外迁的商业开发模式,平遥古城“以人为核心”来制定具体的遗产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的实施措施,形成“政府主导+居民自主”的“公私合作”模式。

在一系列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12 年平遥县政府发布了《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工程资金补助实施办法》。简而言之,即政府设立公共的民居修缮资金(平遥县人民政府从旅游门票收入中设立专项资金),由古城居民自主提出符合《保护控规》和《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整治导则》9)(以下简称《导则》)要求的修缮方案以申请修缮资金,由专家委员会审定后给予补助实施修缮。从2012年开始至2018 年,平遥古城内通过补助、实施完工的传统院落已有4 批共93 处,累计投入补助资金约1000 万元。通过这项政策,公共补助和私人资金以契约模式结合,将居民日常建筑修缮改造的行为纳入到符合遗产真实性的要求中。项目也培养和锻炼了当地的修缮设计和施工队伍,并对项目外的其他古民居修缮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图6)。

5 2011-2018平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图片来源:根据晋 中统计年鉴,平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绘制)

5.2 “人居平遥”:尚需努力

在资本的冲击下,平遥古城的原住居民相对处于弱势,加强对居民生活的保障正是城市发展转型的过程需要增强的工作。

《保护控规》积极利用棕地调整弥补文化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的不足;增加各级开放空间,特别是梳理出传统民居中的场院空间,为居民提供就近的活动场所;建立慢行为主的交通模式,通过小型化、公交化、外部接驳的机动交通服务满足居民出行需求;采取人车相对分离的组织方式,为核心区域营造舒适安全的步行环境;整体规划古城排水标高,改善院落积水难排问题;建立集中供热系统,取缔现状污染严重的燃煤小锅炉,并通过管线综合设计和对院落厨卫设施设置方式引导,实现人居现代化。但可惜,很多措施因为各种原因至今还未实施。

6 典型的民居修缮补助院落(左图为修缮前,右图为修缮后) (图片来源:平遥县自然资源局)

7 2018年居民问卷调查关键词频率图(数据处理:徐刊达)

2018 年居民问卷调查也充分反映出关注遗产社区的重要性,共收到居民有效建议116 条,其中最高频的词语是:居民、政府、发展、旅游、房子、影响、原貌、特色等,反映出平遥的大部分居民都希望在古城未来的保护与发展中“以居民为核心”的意愿 (图7)。

5.3 “保护我们共同的遗产”:公众参与

虽然一系列的国际宪章、文件与国内的法律法规等都一再明确遗产保护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在实践中,公众参与仍经常沦为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专家学者和广大公众在遗产保护方面的想法往往大相径庭甚至南辕北辙,远未体现出遗产保护的社会性和社会价值。在遗产城市中大量存在的是“晚近的、日常的、普通的”遗产,对这些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也需要从“专业的、小众的”扩展到“综合的、大众的”,让更多人参与其中。

为了贯彻公众参与,众多遗产研究团队共同举办推动了2019 年平遥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周。这次活动中,同济大学团队与专家学者、地方管理人员、古城业主和居民围绕《导则》的使用开展专场研讨会、工作坊、工作营,各方与公众广泛参与,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探讨、交流在维修建设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尝试和遇到的问题、挑战。

6 结语

综上所述,人居型遗产具有遗产和人居的双重属性,因此需要达到“保护文化遗产”和“改善人居环境”的双重目标。虽然平遥的实践尚处于摸索阶段,其效果还需要更多的统计数据、居民反馈的印证,但是毫无疑问,平遥在借鉴国际上对于人居型世界遗产地的保护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已经植根中国环境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可以为中国其他人居型遗产地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8.9 由平遥原柴油机厂厂房改造的平遥电影宫如今成为平遥 古城内重要的公共空间(建筑设计:清华大学建筑设计 研究院有限公司;摄影:苏圣亮)

注释/Notes

1)http://whc.unesco.org

2)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年编制《平遥古城保护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对平遥古城居民采用纸质问卷抽样调查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227份;2018年编制《平遥古城保护性详细规划实施评估》时,通过微信新媒体和问卷调查方式,对平遥古城内外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376份。

3)Ed McMahon. Where Am I? The Power of Uniqueness. TedX Jackson- ville, 2015-01-0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B5tH4rt-x8.

4)历史上有“金太谷、银祁县、铜平遥”的俗语,因为这3个城市从明清时期开始既相互依存、相互竞争。但是在1980年代以后,平遥通过“保护古城,建设新城”的规划策略从而完整地留下古城,并在1997年被整体列入世界遗产,探索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5)该问题在第一轮报告(2000-2006)中已有提出,现已对超过1/3的文化遗产造成影响,并且东北亚地区是亚太地区中唯一一个旅游造成的负面效应高于正面效应的区域。

6)《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指出关注城市民生,切实解决日益凸现的城市民生问题,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城市宜居性和居民幸福感,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强调生态环境整治,城市需整体迈向绿色繁荣;《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8》指出创新城市是以创新文化为基础,以文化充实城市内涵渐成新趋势等。

7)世界遗产城市联盟针对讨论People-centred保护原则时,提出了With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的世界遗产与城市居民的相处方式,其中people主要指在地社区的居民。

8)详见:平遥县历年政府工作报告。

9)《导则》针对非文物的传统民居院落的保护修缮、保养维护等日常行为方面进行引导,建立传统民居修缮和环境整治的申报、设计和施工的管理机制,旨在提供关于传统民居保护修缮与功能提升的要求与标准,以及进行保护修缮需要履行的程序等。包括面向当地相关管理部门、专业团队的《管理导则》和面向居民的《实用导则》两个部分,采用了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方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吴良镛. 中国人居史[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

[2] 邵甬, 胡力骏, 赵洁, 陈欢. 人居型世界遗产保护规划探索——以平遥古城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 2016(5): 94-102.

[3] UNESCO. 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Final report on the results of the second cycle of the Periodic Reporting exercise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 [D]. 2012.

[4] Lee S. People-centered Conservation: Its origin, Practice, and Issues[C]. First OWHC Asia-Pacific Regional Meeting for World Heritage Cities, 2015.

[5] Feilden B M and Jokilehto J.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ICCROM, 1993.

[6] 潘家华.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1[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7] 边宝莲. 平遥古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 中国名城, 2009(4): 45-48.

[8] STOVEL H. Risk Preparedness: A Management Manual for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M]. ICCROM, 1998.

[9] 晋中市史志研究院编. 平遥古城志[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2.

[1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平遥县人民政府, 同济大学. 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管理导则[R]. 2014.

[1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平遥县人民政府, 同济大学. 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实用导则[R]. 2015.

[12] 齐莹, 李光涵. 平遥古城民居的保护更新策略探索[J]. 中国名城, 2014(3): 70-72.

[13]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保护规划[R]. 2012.

[14] UNESCO.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1972.

[15] UNESCO. 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M]. 2015.

[16] 张松. 历史城镇保护的目的与方法初探——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为例[J]. 城市规划, 1999(7): 50-53.

猜你喜欢
数据处理
认知诊断缺失数据处理方法的比较:零替换、多重插补与极大似然估计法*
基于低频功率数据处理的负荷分解方法
ILWT-EEMD数据处理的ELM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无人机测绘数据处理关键技术及运用
基于MATLAB语言的物理实验数据处理探讨
论涉及数据处理的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与审查答复
基于希尔伯特- 黄变换的去噪法在外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PSGSEIS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成像系统
遥感载荷通用数据处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颗粒—壁面碰撞建模与数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