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娟妮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咸阳幼教集团有限公司如意幼儿园,陕西 咸阳 712000)
引言:初次入园的幼儿在心理和情绪方面都产生了极度紧张、恐惧的行为反应。因为孩子在家庭环境中,每天面对的是自己出生便陪在身边的亲人,所以幼儿的整个精神状态处在良好的放松状态,行为不受约束,活动自由且内心充满安全感。但是,当幼儿初次进入幼儿园后,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老师、同学,内心充满了恐惧、紧张、孤独和排斥;在幼儿园活动中,不管做什麽都有了约束和限制,让孩子自然而然的将幼儿园内生活和家庭生活形成比较,他突然发现怎麽和以往的生活截然相反,而且不明白,平日疼爱和依恋自己的父母亲人,为什么一个都不在身边,所以就非常的绝望和无助。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产生焦虑情绪的表现也不一样,分析如下:
小班幼儿的焦虑情绪比较外化,从哭闹不止、拒绝进食、满地打滚、不午睡,不停地自言自语和拒绝与老师同伴交流,以表现内心的不安和恐惧,持续时间较长大约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
中班新生入园幼儿的焦虑情绪较小班幼儿更多地表现在心理方面,他们的焦虑情绪表现的不是特别明显,主要表现在与父母分离时短暂的情绪波动,如:不舍分离和哭闹。还有就是午睡时不午睡,但除持续的时间短,入园一周焦虑情绪基本消失和缓解。
大班新生入园幼儿的焦虑情绪是个别化,因为已经有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能力和经验,能够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综合不同年级新入园幼儿焦虑情绪情况,分析主要原因是心理依恋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两个方面;心理依恋性强表现是幼儿初入幼儿园,接触到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让其从生理到心理产生不安、紧张、恐惧、焦虑和无安全感,主要原因在于与心中依恋产生的分离焦虑情绪。以自我为中心主要表现为小班幼儿的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决定自己的行为,对周围他人的活动并不敢兴趣,因此,虽然有那么多的同伴在身边,他们只愿意选择和熟悉的人交往和相处。
幼儿存在的实际情况是:
一、父母工作忙,老人带养幼儿,让幼儿产生较强的依赖心理。经观察,持续性哭闹的幼儿多来自隔代抚养和全职母亲抚养的幼儿,因幼儿在家中已经建立了事事由父母亲人代劳的生活方式;所以,入园后,环境的改变和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亲身而为的状态,让幼儿有了本能的抵触情绪和不适应,从而用哭闹来宣泄。
二、家长接送,一些家长十分关注幼儿在园情况,于是在送幼儿入园后,依然在教室外密切关注,迟迟不肯离去,幼儿出入教室,在室外活动,大多还沉浸在与亲人的分离悲伤情绪中,还没有找到乐趣所在,看到自己的亲人在外驻足,难免会开始掉眼泪。此外,不同的家长接送,也会造成幼儿入园的不同情况。如:天天小朋友较依赖妈妈,所以妈妈每天送他入园时,他会和妈妈爽快的说再见,很有礼貌的和老师问好,可是只要是爸爸送他上幼儿园,他就磨磨蹭蹭,不和老师打招呼,拽着爸爸的手不放,大哭大闹,就是不愿意进教室。
为了缓解和消除幼儿的焦虑情绪,让幼儿尽快的投入到幼儿园生活,总结方法如下:
首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在创设环境时,充分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有目标的创设孩子们喜爱的主题。在家访时了解到幼儿非常喜欢卡通动画人物,所以在环境布置时,可以将卡通人物作为主题墙饰布置主题墙,幼儿入园后,立刻被墙面吸引,从而转移焦虑悲伤的情绪。
其次,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在幼儿初入幼儿园时,要用爱和耐心、细心让孩子消除恐惧感,尝试着和他们去做朋友,理解他们的心情,多帮助和关心他们,让他们尽快的熟悉环境,对老师产生依恋感、信赖感和安全感。为幼儿建立安全型的依恋关系,消除焦虑情绪,3—6岁阶段,幼儿的依恋对象逐渐从父母转移到老师和同伴身上,由于幼儿在幼儿园和老师、同伴相处的时间较长。因此,师幼关系,会成为学前儿童建立同伴关系的模式,而且良好的师幼关系能够对安全性较低的亲子关系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从而降低幼儿入园的焦虑情绪。
第三、家园共育的沟通与交流。对于初入园的幼儿,环境和老师、同伴的陌生,让他产生紧张、恐惧和不安的焦虑情绪,作为老师应该和家长做入园前的交流,让家长在幼儿入园前,为幼儿做心理铺设,从自己的言语中让幼儿感受到鼓励,从心理认可幼儿园是一个充满快乐和拥有许多朋友的地方。
每一个刚刚入园的孩子,都会经历与父母分别的焦虑情绪,为了尽早的让幼儿适应园内生活,家长要与老师一起携手。而作为老师的我们,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与家长紧密配合,因为所有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爱才是真爱,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才是实现幼儿教育的真正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