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以景
(江苏省沭阳县西圩中心小学 江苏 沭阳 223600)
留守儿童是当今乡村小学存在的普遍现象。这一类孩子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事实上他们处于祖辈监护或者亲戚监护的状态,因此缺乏来自父母的呵护、陪伴与教育。这种亲情缺失、家庭教育偏于缺失的状态,使这些留守儿童往往在生活、学习乃至行为、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明显许多。这也造成了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中的不自信。那在教学中怎样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成就感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自信心是胜利的源泉。”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务工,这些孩子在获得成功时来自于家庭的表扬不多,而遭受挫折时感受到的鼓励也很少。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孩子学习生活中缺乏自信心。他们认为自己家庭生活没有别的孩子完美,老师和同学们也许都瞧不起自己,在班里好像是多余的一分子,所以他们就我行我素、自暴自弃。加上来自于家庭的约束较少,好多留守儿童对自己的肯定就越来越少了,这样他们的外在表现也往往不尽如人意,他们的学习成就感当然也就无从提起了。作为留守儿童的老师,要想孩子获得学习的自信,培养成就感,就应主动去与他们接触、交流感情,发现他们的长处,并创造机会让他们施展自己的长处,帮他们找寻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深处,多与他们交流,给予他们亲人般的温暖,能增强孩子们的自信。
其实让留守儿童充满自信并不是什么难事,作为老师只要多花心血在他们身上,多鼓励他们,就完全可以让他们充满自信。一旦自信心树立起来了,那离取得成功,获得成就感还会远吗?
自信心是建立在对自己充分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身拥有的潜力,高估或低估自己都不利于自信心的确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留守儿童的个体差异性,指导他们建立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成功预估。如果孩子能在学习早期就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并及早发掘,在优势方面有所建树就不是难事了。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学会发现并分析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用美好的前景鼓舞他们学习的斗志。
留守儿童由于在亲情和家庭教育方面有缺失,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学习成绩会相对较差或是几门学科间成绩不平衡,总的来说成绩不够理想,往往会滋生挫败心态。好孩子很多时候都是夸出来的,如果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鼓励,便有可能颓废下去。对于留守儿童,老师应给予更多的帮助与鼓励,除了帮助他们树立人人都会成功、都有成功的希望而外,还应加强对他们学习的辅导与帮助。
在教学中,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分析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并时刻关注他们的成绩变化,有针对性地找出最佳教育方法,既做他们学习的“导师”,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扫除学习障碍,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增强自信心。此外,要做他们生活的“导师”,引导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留守儿童常年没有父母在身边,孩子的祖辈们往往因为这个原因而在这些孩子身上倾注了更多的爱,这种爱往往是溺爱。有研究表明,在溺爱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思维相对活跃,在一定的条件刺激下更勇于表达想法,乐意展示自己在文化课上所不为老师知道的一面。教师应适时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思考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因此我注重在班级中尽量多地组织一些有趣味、有意义、形式各样的活动,如主题班会、学生阶段性才艺展示、主题演讲活动、为留守儿童过集体生日等等。
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不在家,好多时候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回家与孩子有接触,总的来说接触比较少,亲子间心灵的勾通更是少之又少。针对此种情况,老师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家访,与孩子的爷爷奶奶及爸爸妈妈就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沟通。通过沟通,交流一些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从教育者的角度向家长们提出合理的建议,让他们明白在平时如怎样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对于我所任教班级同学的家长,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我就与他们有个约定:要求在外地工作的家长必须做到“五个一”。每星期最少给孩子打一个电话,最好是微信或QQ等视频电话,与孩子面对面交流;每四星期要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至少要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了解孩子各科学习情况;每年至少回家与孩子团聚一次;每次回家至少有一天是全程陪孩子的。对于这“五个一”,家长们大都比较支持,他们也坚持做了。一段时间过去了,我明显地感受到班级里留守孩子大多性格变乐观开朗了,在学习上变得信心十足,各方面都有进步。孩子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就感自然而然就有了。可见亲情这道无形的保障是何等重要!
作为老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还应采取多种方式与留守儿童沟通,把一份份的关爱倾注到这些特殊的群体上,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就是对他们最大的鼓舞。同时,在学习、生活中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促进他们自信心的发展,提升他们的学习成就感。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每个留守儿童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只要用心培育,他们亦可自信满满,定会绽放属于他们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