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佳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长胜学校 内蒙古 乌拉特前旗 014418)
一直以来,学前教育领域对于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的认识主要是拘限于这样一种思路:游戏是一种活动的形式,这种活动对于儿童诸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学前教育教学的目标便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于是,游戏便应成为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以及课程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园教师要明晰幼儿、教师、游戏三者的关系定位,秉持幼儿园游戏指导关注幼儿情感发展的价值取向,有效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实现幼儿园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
游戏是幼儿自发性的一种活动,由幼儿自由选择,带有正面的喜乐感情。游戏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社会活动。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游戏是幼儿借助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在假想情境中模仿与再造成人的实践活动,是幼儿内部动机驱使的感知与操作活动。
幼儿需要游戏,是由其年龄特征决定的,幼儿喜欢游戏就如同他们渴望阳光和空气那样自然。马卡连柯说得好: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幼儿能从游戏中认识周围生活,培养独立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游戏对幼儿教育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利用游戏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2.2 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与行为。
(1)游戏可以促使幼儿自觉遵守规则。
(2)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养成爱劳动的情感和态度。
2.3 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游戏能激发幼儿美的兴趣和情感,游戏可以陶冶幼儿的情趣,培养幼儿审美的能力。
2.4 利用游戏增强幼儿的体能。
3.1 环境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影响。
a、给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与机会,训练其交往能力。
b、教师要做孩子的朋友,随时关注和知道幼儿的交往行为。
3.2 家庭因素。
a、家长的行为对幼儿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b、为孩子的交往提供条件。
总之,孩子的交往能力的提高需要家长的重视、培养和引导。
3.3 幼儿的自身因素。
a.行为特征是儿童社会能力的重要体现。
b.幼儿的认知能力特别是解决社会问题的策略也影响着他们的同伴交往。不同社交地位的儿童在交往中显示了不同的社会技能。受欢迎的儿童大都表现出对他人支持,愿意分享,能协调关系。
c.身体吸引力。在婴儿时期,儿童就显示出对身体外部特征的偏好。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
4.1 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进行有计划的观察。
4.2 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4.3 具体指导幼儿游戏的几个策略。
总之,以上不同角度对游戏材料的提供和安排,幼儿能从中享受到自主游戏的乐趣,在他们对材料的把握中产生多样化的游戏经验,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只有清楚的认识到该如何正确指导幼儿游戏的开展,才能做到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的原则,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教师应给幼儿提供安全的游戏场所,让幼儿在自己感兴趣的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