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改革途径

2019-11-26 19:10:24曹燕红
读与写 2019年11期
关键词:温室效应新课程新课改

曹燕红

(江西省乐平市第三中学 江西 乐平 333300)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品质、养成学习习惯的主要阵地。如今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都要求教学要以学生自身发展为根本目标,教给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吸收信息的能力。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今社会与他人交流合作是成功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对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和与他人合作能力的培养也有为重要。然而,面对高考强大的压力,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满足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有效途径

一、新课程理念下新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整堂课开展的剧本,一堂精彩的课程离不开精彩的教学设计,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应体现在新的教学理念上。教学理念是开展课堂的指挥棒,新的教学理念在同样的教学内容上会选择新的教学手段,所取得的课堂效果也自然会好很多。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指南针,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指明了方向,控制其进行合理的调整。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方面: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充分体现了教学以培养学生地理素养为核心的理念。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年度教学计划、学期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并且融入到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之中。可以说教学目标的制定对于教学成果的取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公同创造生活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的获取,也包括情感的培养,同时也包括探索过程探讨和经验的交流。因此根据教学的三维目标,我们的关注点除了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以外,还有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学习方法,是否在情感和价值观上有了良性的改变。比如在学习“工业区条件”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对附近工业园进行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业园的产业与条件的关系。培养了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究课堂知识目标提出的问题,巩固了课本基本知识点,学会了综合考虑问题。通过实地观察、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工业的变化,加强了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精神的学习。总之,教学设计不仅仅表现在了知识的传授上,更重要的体现在了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上,让教师的“怎么教”、“教什么”顺利转换到学生的“怎么学”、“学生么”上。

二、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学习地位的转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知识的学习是单向的,单纯教师在讲、学生在学。而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学习模式是双向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成为指挥者,为整堂课进行谋划。而学生在整堂课中表现出的是主人地位,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解决的整个过程。教师这一指挥者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负责进行宏观的调控,保证学生在正确的探究道路上前行,首先帮助学生确定准确的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走最佳的解决途径;然后采用多种有效手段创设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时,需要有技巧性地采用一些手段,比如辩论赛、演讲、手抄报这类的办法。比如在学习《温室效应》这节内容的时候,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对人类的影响等。然后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温室效应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接下来利用网络下载一些跟温室效应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身临其境感受温室效应的影响。经过阅读材料和观看视频两个环节以后,就可以进行一个小型演讲比赛,让学生自己结合已有的知识背景和身边的相关情况进行素材整理,讨论:温室效应产生原因、影响,所生活周围的工厂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如何改善我们的气候环境。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也不完全是旁观者,要给与学生正确的指导,在学生偏离正题的时候、产生困惑的时候给与恰当的点拨,当学生遇到挫折产生退缩心理的时候给与鼓励。

三、新课程下教学方式多元组合以生为本。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进一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活泼积极的氛围,多用引导鼓励的语言,采用关系图或层次图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据心理学家观察发现,同一问题给与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学生思想的反馈活动进行多种方式的组合。如在学习地球公转问题的时候,可以利用模型进行现场试验,展示不同角度光照效果。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画的演示,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试验探究,自己探索问题的答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管用哪种方式,都要给学生总体思路的指导,给出学生几个问题,指明研究方向。如地球公转方向,二分二至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等等。这样使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是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活泼生动,使学生始终处于含有较高兴趣的状态,这样将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设计,切实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进行教学活动,力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温室效应新课程新课改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38
神奇的樽海鞘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09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31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浅议城市进化程度与温室效应
河南科技(2014年18期)2014-02-27 14:15:09
温室效应、低碳经济与我国减排对策分析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