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秀兰
(四川省德阳中学 四川 德阳 618000)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名和利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认知心理和智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校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由于多媒体的参与,是课堂教育信息的传播形式有新的变化,作为教师,怎样利用多媒体传播教育信息,这就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计划,科学安排教学过程,即多媒体怎么使用,应用其解决什么问题,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要想上好一堂课,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就必须认真设计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使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有不少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恰当使用多媒体。近来,我听了我校一位青年地理教师的教研课,就本节课中多媒体应用谈谈自己的思考。
教师的课件《樱花之国——日本》制作十分精美,课件展示了日本东京的繁华,樱花的烂漫,富士山的雄壮,诱人的生鱼片、寿司团、各色小吃、甚至日本的汽车,日本的动漫形象,日本泡温泉的猴子…多媒体课件中还插入了视频内容、动画、文字内容等。丰富多彩的画面让学生大开眼界,非常开心。教学内容的展开就象一部活色生香的影片一场一场地紧张翻过。同事的评价几乎都肯定了该老师教学水平高,课件制作能力强。我翻阅了近处几名同学的作业情况,却是错误多多,而且是错得莫名其妙!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和教学效果吗?原以为随着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迅速使用、推广,对学生拓展知识面,丰富学习生活;对教师形象展示教材内容,深度挖掘教材内涵,深化课改内容、形式等等;多媒体应用绝对有“洪荒之力”之功效。所以我认为:成功驾驭多媒体教学课堂,必须有个“度”。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其中首要要求就是文化基础。教材是教学的纲领、是教学的源泉、是知识的“文本”形式。例如《日本》的教材中有《日本地图》,完全可以根据地图引导学生找出日本的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找出与日本隔海相望的国家,日本领土的组成,日本的首都等等大量的基本信息。教材中也有详细的介绍,以及日本的经济文化和形成原因。而我们许多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后,一节课几乎不翻教材,以屏幕为中心,不断地玩“书搬家”“习题搬家”游戏,学生甚至不知道知识点在书上哪一页!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要源于文本、高于文本、又不唯文本才能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引导学生健康的自主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才能营造有效的学习课堂。
课堂是师生心灵交流的时空,课堂是教师诱发学生各种潜能的时空,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时空,这个时空的主角是“学生”。只有拨动学生心中的那根弦,他才会弹奏出美妙的乐章。“动起来”是我们衡量一个课堂“优”与“劣”的基本条件之一。比如对于《日本》导入的情境设计,我们完全可以提出问题:(1)谈谈你心中的日本。(2)找找生活中的日本产品。请学生组成讨论小组畅所欲言。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在学生的讨论中获取了日本的基本信息。而课堂的知识巩固阶段,可以不做大量的知识检测题,完全可以设计一个开放式的话题:假如你是一个日本人,你现在在干什么?相信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力培养将是另一番天地!然而许多的多媒体课堂做得最多的是“看大屏幕”,不断地“看大屏幕”,让“大屏幕”成了我们课堂的中心,而让我们的主体失去了中心地位。这样就出现我听课后的感叹:“这场”影片过后什么也没有留下啊!学生该学的没有学到,能做的也不会做了,出现许多莫名其妙的病症。
作为教育网络化最大的优势就是教育资源共享。教师可以通过“教育网”,“教育研休网”,“教育资源网”等等多个平台分享课件,教案,试卷,教学文章等。我们中间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拿来就用,真的合适吗?平台分享的教育资源有共性,也有它本身的特性,现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教材版本有许多不相同,拿来就能用上吗?怎样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呢?我们应该结合本地,本校学生知识现状,详细思考“舍取”,合理补充“配置”。例如《日本》这课需要增加图片,我认为可增加《日本的地形图》,教材中没有,但该图对于增加学生地理知识,提高地图的识别分析能力是必要的。我们可以通过《日本的地形图》认识日本的地形特点,结合纬度位置推断日本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了解日本的城市,人口分布特点。了解日本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视角,提升地理学习能力。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效率高,课堂紧张而节奏快。许多教研课上学生像极了机器人,举手快,语速快,思维统一,直指要点,的确这是一个高效率的课堂。但有可能它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杀手”!由于课堂节奏太快,让学生失去了“慢慢思考空间”,“犯错反思的体验”,也会因快速追求答案而渐渐失去探索过程的乐趣,失去学生能力培养的契机,失去技能的形成土壤。只有“留白的课堂”,“有余味的课堂”,才有利发散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比如《日本》这课,我建议并使用过的设计:假如你是一个日本人,你现在在干什么?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说在吃寿司的;有说在东京逛街购物的;有说爬富士山的;有说看真人动漫的;有说和美女机器人聊天的……甚至有同学说在海洋捕捞鲸鱼!完全实现了知识由书本到生活。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以教材为根本,以学生主体,融合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能助学,能助教,能助研”的辅助优势,才能聚焦关键知识点;才能创设有效教学方法;才能精准突破知识重难点;也才能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思想启迪,品格塑造”;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社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