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邦
(青海省大通县塔尔镇中心学校 青海 大通 810100)
信息化发展进程非常迅速,信息化时代己经到来,在信息化时代,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的整合起来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将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确立起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整合,笔者就以下谈谈自己的看法。
1.1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任何学习行为在兴趣的推动下,开展起来都显得很顺利,学习也不例外,只有学生对于学科学习充满兴趣,充满热情,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才能够提升学习质量。所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重视起学习兴趣的培养。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为数学教学提供多种资源,使得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将机械枯燥的数学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使得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从而将学生整体的思维水平,创造能力不断提升,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2 信息技术的应用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学生有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各种信息技术,让课堂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对数学学习中的重难点引导学生积极探讨,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意见的机会,进而将整体的数学学习效率提升。
1.3 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理论教学与实际的有效联系。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的有效联系。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有效转变,将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对于其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能力有较深的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善于应用信息技术,结合学习内容制作出各种教学课件,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同时将知识的实践性应用到其中,使得学生可以将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前进。
信息技术把数学知识通过模型完全、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清晰可见的数学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这种活跃的氛围带动学生的思维一起去思考。
2.1 创设情景。创设一种使学生心情愉悦,积极探索知识的课堂氛围,是影响一堂课的关键。教师要将数学的趣味性,数学知识的魅力得到直观展现,让学生从中获得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米的认识》,教师先播放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100米的比赛实况,然后让学生猜猜他们跑了多远,学生很容易利用“米”这个单位了,教师用课件展示米数后,并说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用“米”作单位的长度呢?学生们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去汇报,教师引出新课《米的认识》。
2.2 巧用微课。微课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让教师的因材施教得到真正实现。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如在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首先播放微课作为学生的预习资料,然后让学生带着印象和思考来自主学习。在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再次播放微课,使教师的授课最大程度地服务于每一位学生。这样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3 优化练习。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还在于强化练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深入灵活的发展。练习有助于基本知识的梳理,也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强化。运用信息技术可缩短时间,增大容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活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在网络上搜集一些典型问题,用课件深入浅出的逐一分析、研究、解决,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学习能力。
2.4 归纳反馈。反馈是指在控制系统中,把信息输出去,又把这些信息作用的结果返回来,起到调整控制的作用,如现代信息传播手段QQ群、微信群等都可以用之为互动反馈平台。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反馈利用多媒体辅助学生,通过回答、讨论、交流、练习和作业检查及批阅来反馈信息的获得情况。通过信息的反馈,可以掌握课堂教学得失,明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的学业水平进而指出学生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动力。同时,反馈环节的坚持和扎实有效,也可以改进教学,反思教学方法,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十分迅猛,教学基础改革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更多新鲜的力量,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不断优化,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相比较传统的数学课堂,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其中,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提升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