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柳翠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六圩镇中心小学 广西 河池 547000)
小学生处于思维和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的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学生数学探究能力以及计算能力的培养。然而,以往的数学教学使学生被成绩所绑架,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探索,造成学生学习上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也就是说,在课堂中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例如我教学二年级下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出示尝试题,立即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利用数的组成规律去口算整十数的加减法,为教学“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自学课本,不教先练,学生迫切需要从课本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如:1000+2000=3000这道计算题时,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引导学生说出:1个千加上2个千是3个千,3个千就是3000。
第三步,尝试练习,学生跃跃欲试,急切地想试一试,就让学生自己先练习。出示:900+600= 1500―600= ,让学生通过再次的尝试练习,巩固算法。
第四步,让学生小组讨论学习,并让学生归纳出见解和看法,继续解题的方法和依据。
第五步,教师讲解。学生在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和疑惑,需要老师帮助解决,倾听教师的讲解已成为学生的需要,教师在讲解中总结教学方法。
2.1 基本计算训练。常见的计算教学训练,包括口算训练、心算训练、笔算训练等。口算训练能提高学生的数据表达能力,心算训练能检测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笔算训练主要考察学生的数字记录与数据运算两项能力。然而,无论是数据表达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数字记录能力,还是数据运算能力,都对学生的计算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计算训练。如可设计“1+5=?”“9-4=?”等简易的10以内整数的加减法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旨在激活学生的计算思维。
2.2 导入计算新课。在学生学习10以内整数的加减法后,教师可以此为导入,提高教学难度,引入新的计算内容,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等。这样可使学生形成思维的连贯性,提高计算能力。
2.3 进行计算新课。在学生明确新课主题之后,教师就要接着开始新课的讲授,不要在此环节耽误过多的时间。由于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如果耽搁时间过长,就有可能导致学生遗忘新课的主题,不利于计算教学的进行。
2.4 巩固计算练习。一个好的课堂总结,对学生构建计算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结束新课教学之后,教师可进行课堂总结,并组织学生进行一轮提高式的计算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如布置“9+12-15=?”等新旧知识联系紧密的作业,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3.1 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尝试教学法往往通过尝试题,有效地突出计算教学的重点,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明确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学习思路。
3.2 增加学生计算练习的时间。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科学、充足的练习,帮助学生突破计算难点,掌握计算机巧,归纳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训练中全面提升计算能力。同时,教师设计的练习应条理清楚、难度适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和内化,逐渐取得进步。
3.3 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原有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很难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尝试教学法则将学习的主动权移交到了学生手中,改变了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
当然,再好的教学方法也是有它的局限性的,尝试教学法也是如此,主要体现在:
4.1 应用尝试教学法,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4.2 对于数学初步概念的引入课,一般不适于应用尝试教学法。
4.3 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内容不适于应用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而且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尝试教学法不是十全十美的,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合理的、科学地使用尝试教学法,使尝试教学法在计算教学中趋利避害,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让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