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燕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阜纺小学 安徽 阜阳 236000)
让学生倾听生活,感受节奏。首先要学会倾听大自然。大自然中有很多奇妙的声音,如大街的熙熙攘攘,公园里鸟的啼鸣,下雨时的雷雨交加、狂风大作……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出来并将其带进音乐课堂,让学生仔细聆听,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声音变化的规律性。如快、慢、轻、重及清脆、沉重、轻柔、悲愤等等。当学生们已经倾听和认知大量声音后,再告之这些有规律的声音便是节奏。如李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有趣的节奏》时,先播放了大自然中的声音,请学生们闭眼睛听。在音乐中能听到很多动物的声音,如麻雀叫、黄牛叫、鸭子叫、公鸡啼、小狗吠、知了叫……对于孩子们来说,从音乐中辨别动物的叫声并不难,但他们对节奏并不太了解。李老师让学生模仿并体会每种动物的叫声,感知其节奏。这样,小学生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李老师又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节奏并模仿出来。这时,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全班的学生都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多次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借助与孩子们生活中紧密相关的事物来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是最真实、最直观、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学并不是知识音乐技巧的沟通,而是要增加情感方面的互动,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欣赏,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音乐技巧的沟通比较频繁,而对情感的沟通方面基本是一笔带过,这种方式事实上不利于学生对情感的把握,需要做好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如《田野在召唤》课程教学中,其教学的难点在唱准歌曲中的弱起、二声部的练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教学的技巧,从练声的角度进行难点的解决,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歌唱的技巧和方法,同时结合合唱的需要,让学生对《田野在召唤》进行合唱训练。这种过程中,学生虽然可以掌握《田野在召唤》的技巧和合唱的技巧,而且歌唱效果也比较好,但是由于缺乏情感的引导,学生对于《田野在召唤》的情感理解较为浅显,如在唱“啦”时,虽然可以根据节拍进行学习,但歌唱起来缺乏明显的音乐情感。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听了很多春天美妙的声音,同时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学会欣赏春天美妙的音乐,然后带入情感的演唱“啦”,效果非常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与学生在歌曲方面的情感沟通,让学生在丰富情感的感悟和鉴赏的前提下,对歌曲进行演唱,进行练声,这种带有情感的演唱技巧训练要比单纯的练声效果要好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端正教学态度,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不仅要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教材中的歌曲,还要帮助学生从情感的角度提升对音乐鉴赏的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提升对音乐技巧掌握的积极性。
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这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这些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有一项调查显示,视听与只听获得的收益,视听明显大于只听效果。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学生积极地参与。
乐器是通过敲击而发出声响的乐器,它演奏起来清脆、响亮,各具特色,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运用乐器对学生进行节奏练习。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钢琴、电子琴、笛子等乐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节奏感,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课堂上乐器的运用,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需要引入相应的舞蹈元素,这不仅能够增强教学质量,还能够创新音乐教学形式,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得到集中。作为老师,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创新相应的教学方式。当前小学生往往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当他们喜欢某位老师之后,就会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