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静璇 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现代舞是开放、自由的,从初始阶段发展至今,现代舞蹈家们对身体运动方式的可能性、空间认知的科学性,以及技术训练的突破性开发是极具多样性的。并在不断地探索中,梳理出越发精细、具体的现代舞训练体系。分析学习现代舞的发展过程和动作内容,我们发现现代舞不仅打破了传统舞蹈在肢体练习中的单一性,创新且独立地回归身体本体,而且更加关注本能律动中自然的身体运动。不同派别的舞蹈家不仅建立了各自独到、智慧、科学的身体训练体系,理论也更趋于完善。
我们的教学基于这些舞蹈家们的研究成果,在学习训练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回归身体的自然律动,重新发现与认知身体,通过不断地尝试实践,使得学生对于自我身体的运用产生更大程度的感知力,并由此带动身体自我意识更大限度的觉醒,达到现代舞能真正用其遵循本心、尊重生命的理念引领着学生们用身体与动作去思考的目的。
玛莎格雷姆的“收缩—伸展”技术是全世界认可的现代舞经典技术,它抛却古典芭蕾努力朝上的动作指向而关注重力,以呼吸为原理,复以脊椎为运动的轴心和支柱,且十分注重骨盆的推动力,顺应地心引力的方向将脊椎的高度降至地面。玛莎的技术以脊椎为中心开发出了各种向下的地面低空间动作,使上肢得到最充分地利用。当学生们把基底放置地面时,可以解放在中、高空间作为躯干支撑点的下肢关节,以整个躯干作为接触地面的支撑体进行上肢动作构建的大胆尝试。且结合地面低空的空间优势,可以将四肢同时进行非常规动作的开发,躯干与地面之间存在无数个不同的着力点,这也使得学生可以更为清晰直接地感知到躯干的关节运动、变化,并进行四肢动作的尝试和放大。
韩芙丽的“跌倒—爬起”技术,是在自然动作和地心引力的基础上所创,体现了人体失去平衡再获得平衡的过程,使肌肉在“跌倒—爬起”这一运动过程中得到了瞬间地释放与收缩。且这一技术内含着肌肉机制与心理本能的双重反应。在倒地时人的内心本能地会感到危险或害怕,因此,在现代舞训练中,失衡的运动过程可以强迫着学生们集中注意力以肌肉的瞬间收紧保护自己,并在接触地面的瞬间放松肌体转换重心,惯以肢体与地面之间的借力,将躯体从失衡状态归复于平衡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随着一系列倒地复而爬起动作的训练和运用,身体与地心引力之间的“顺应性”以及身体与地面之间“对抗性”在重复的训练过程中逐渐明朗化,单一机械的直立性动作的出现频率大大降低。
崔莎布朗主创的“放松技巧”,现已成为了现代舞界使用的主流技巧之一。她反抗传统现代舞的僵化,采用放松技术,通过对人体肌肉的放松训练,不仅增加肌肉弹力还增加了舞蹈的自由度。通过肌肉的松弛来消除紧张感,变成心理的放松,帮助人们对身体的运用和控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述这些西方现代舞技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可以无限徜徉现代舞的大门,也为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元的素材,更为身体训练提供了各式选择。
现代舞训练中,不论使用哪种体系,关于重心转移的训练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不难发现,几乎所有课堂组合里均涉及练习重心的移动和变化。统一规范的芭蕾训练令我们的学生们挺拔、舒展。从颈椎到尾椎,整条脊柱全部是被严格训练出来的集体式拉长。微微挑胸腰、收下颌的基本体态将原本可以产生出魔幻奇妙的动作形式、动作路径都消磨殆尽,始终保持向上的运动方式让身体趋于紧绷状态,少了些肢体本该有的随意和舒适。这应该就是其与现代舞训练存在差异的地方。现代舞训练追求还原肢体本身自然的运动方式,遵从引力、重力的引导,复以空间变化的多样性为辅助,从本原的身体出发,去发现和认识肢体运动的轨迹。而重心转移的训练价值就在于可以将支撑点从双脚转换到躯干的任意关节,在运动过程中重心的改变必然会导致身体所处空间的位置产生变化,促使着身体各个部位都参与运动,达到开发身体全部能动性的作用。与此同时,学生们对于关节之间的重心传导以及空间变化的感知力也在潜移默化中被增强。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以身体失衡训练以及地面滚地组合训练来加强学生对于重心转换、关节力量传导、身体与地面借力关系的感知。
身体的失衡训练是重心转移中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之一。重心失衡时所带来的一系列惊喜是无法提前预知的。从行进到站立到地面的运动轨迹中,身体的各个部位、肌肉都在各自的重量力量控制下接收身体运动的信息,并迅速输出新的肢体信号来完成整个失衡的运动过程,无一不经历着身体不可把控的变化,而舞者在这种训练中,失重带来的身体快速补偿使身体在瞬间进行了转换与变化。这种既融合了即兴的成分,也包含因失重所带来的身体快速补偿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准备的失重训练,充分的开发了丰富的动作路线、动作形态,使学生在训练中完成变化无穷、形象生动的肢体语汇构建。
在滚地练习中,训练者的身体通过地板的“托举”变得灵活、敏捷,整个后背在滚地过程中不间断地转变于放松和形成快速流动的推力这两种状态下,并持续不断的完成躯干、肩肘、髋部的重量转移。经过充分的滚地训练,舞蹈演员对于后背的感知力明显增加,且传统的舞蹈语汇被扩大,流动性调度出现了另一种方式。尤其是对长期接受古典舞或者民间舞训练的演员来说,他们多数情况会用圆场、碎步完成高空间舞台调度的变化,掌握滚地后便能自如产生低空间内的流动。那么,观者的视线就从平面和轮面移动到了“桌面”,舞蹈的表现力更能被观众感受。因此,在演员训练中这样的训练几乎成了必备科目。目前,有很多现代舞团体重视探索滚地技术,并有很大突破。
舞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现代舞训练之后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达到何种效果?笔者在进行民间舞专业现代舞基训课教学时有几点发现。第一,学生们掌握现代舞技术后会有意识地将呼吸的张弛带入民间舞动律中,并对自己的脊柱尤其是脊柱的中间部分产生更明显的知觉,做动作后背力量的变化愈加清晰可见。第二,髋关节的重量被感知被利用,学生产生更强烈地控制髋部的意识,充分发挥髋部作为躯干骨骼结构中枢位置的作用。第三,在研习剧目时,现代舞基训中对于肌肉瞬间收紧、放松的训练使他们动作更利落流畅,现代舞在空间上的划分使他们更容易清楚运动轨迹。第四,现代舞的文化思潮文化现象给他们带来深刻思考的机会,呼吁他们舞蹈中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不拘泥于程式化的表演结构,而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用朴实的身体语言抒发真实的情感。
综上所述,学习和运用现代舞技术,是舞蹈专业学生基础训练的必要手段。在训练的过程中不仅对身体能动性的改进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学生日后进入舞台实践打下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