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昌 西安文理学院
高校体育教学主要围绕健康、健美理念开展,让学生正确看待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逐步爱上体育运动,最终达成拥有一个健康体魄的目的。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激励式教育模式,要结合网络时代特点,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高校体育课程而言,主要教学目标就是促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与体育运动技巧,树立正确的运动理念,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利用激励式教育方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更加热爱体育运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做体育锻炼。
现代高效教育强调素质教育,提升学生学术水平的同时,提升学生道德素养,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激励式教育,显著提升学生道德素质。部分大学生体育学习时,会因为部分动作难度较大产生畏缩心理,利用激励式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顺利完成知识学习。这样当学生走入社会面临困难时会遇到很多难题,在校期间养成不畏艰难、勇于奋斗的精神也不会让他们放弃,更容易获得成功。
日常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激励式教育,帮助学生感受到身体的美感,理解健康与健美的深刻含义,加强学生对美的追求,主动追求健康与健美。激励式教育在体育课堂上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即便走上工作岗位也会坚持运动。
体育课堂教学时间仅有40min中,存在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造成课堂教学时体育资源有限。体育教师通过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设备与体育资源,如文本、图片等,利用音乐、视频等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减轻教师工作量,如常见的作品鉴赏,提升学生体育素养。
体育教学体验直接受到经验水平的影响。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利用口述、图片、演示这类方式向学生传递体育信息,缺少对视觉的直观刺激,无法加深知识记忆与理解。通过整合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寻出更多的资源,并借助计算机辅助设备开展较多,教学时“动静结合、声画兼备”,增加课堂吸引力。
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自学能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进一步强化学习自主性,具体到体育课堂上体现出独特的审美观念。同时,体育教师要意识到当前已经进入到信息技术时代,大学生具有从网上获取信心的能力。智能手机、电脑等直接缩短学生获取知识的时间,增加信息多样化与丰富性,有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审美特色。
高校体育教学要求高素质专业教师,但实际中部分高校体育教师专业性不足,自身运动技巧不足,也就无法发挥激励式教育方法的不足。高校要对这类教师开展专业性培训,大幅度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培养高校体育教师的学习精神,通过持续学习丰富自身经验,大幅度提升体育教师教学水平。高校通过培训方式,让体育教师掌握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明白体育教学技术的重要性,持续丰富体育教学方法。同时,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掌握丰富理论知识外,提升体育教师网络设备操作能力,熟练运用各类网络平台与学生交流沟通,日常教学时可以熟练使用多媒体,如投影仪、电子系统等,发挥设备辅助作用,可以熟练对这些设备进行使用。
网络平台上信息内容丰富,这些内容形式多样且图文结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发挥网络平台作用与学生沟通,如微信群、QQ群等,听取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意见,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增加体育体育教学质量。
如,健美操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演示不同种类和等级的健美操视频,或者采用网上教学方式,类似于微课智慧树等方式,借此来提升学生们对于健美操的深入了解并且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地把健美操体育课堂教学自己健美操运动队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与此同时,健美操教师还要给学生们普及健美操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们了解的更透彻,适当的建立兴趣小组,定期举行相关活动,培养一批健美操人才,然后通过这些骨干力量,进而再去带动全校健美操教学质量和能力的提升。
我国高校开设了很多专业,每一个专业的特点都是不同的,所以在开设体育课时应按照每一个专业的特点来对学时进行分配。对大一新生而言,由于体育教师并不知道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可以先开设基础体育课,教授学生最基础的体育知识,然后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
这样的话就可以把体育运动及比赛联合在一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发展特长,更加有利于体育教师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效果。体育课程一般来说是在户外展开的,深受天气的影响,有时会遇到阴雨天气,并不适合体育课,这时体育教师应合理安排课程。在室内上课时,体育教师也应保证授课质量,使得学生可以全面掌握体育的相关知识。
总之,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组成部门,尤其是网络在大学生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体育教师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并合理运用激励式教育,实现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