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将中国传统相声艺术融于汉语国际教学

2019-11-26 23:35戴莉莎王绍舫
文学教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语法汉语

戴莉莎 王绍舫

一.相声艺术与对外汉语课堂

中国相声艺术由来已久、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清朝后期。相声形式由单口相声发展为师徒合演的对口相声,标志着相声艺术正式出现。它的发展融合了中国古代民间艺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具有显著的批判性。除此之外,最大的特点是引人发笑,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形式。

汉语对外国人来说是一门外国语,是除了母语外的第二语言,语言教学领域将它称为二语习得,规定了外语习得的特点以及教学的原则,定下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目标。对于非母语的第二外语习得,学生应该通过大量的交际练习使用这门语言,掌握语法规则,习得言语技能。仅仅依靠教材或HSK考试大纲进行纯粹的语言知识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文化教学在汉语国际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将各类文化因素融入了语言中,例如成语、俗语、谚语等等,无一不包括历史典故,这些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都是一大难题。若能将相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融入到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将会极大的提升外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二.相声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优越性与可行性

相声如今已发展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它的作用已超出语言本身,更多的是与观众的交流与互动,甚至观众的笑也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笑,它更是对相声表演者的一种反馈,这一点与课堂教学不谋而合。从文学的角度来看,相声在大方面能展现故事的跌宕起伏,小方面能在一字一词上下足功夫值得人反复推敲,如《连升三级》《官场斗》等相声以及一系列武侠、历史评书,既有民间传说的神秘色彩也有厚重磅礴的历史积淀;又如《文字游戏》《三大才子》则在一字一词上都下足了功夫,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学活动往往难逃缺乏趣味这一宿命,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给外国人教授汉语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绕口令及快板,它们的节奏感以及韵律感既能加强外国学生对汉语声调的把握又能避免枯燥,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汉语教学质量。

相声以得天独厚的文学魅力以及文化底蕴已经深受国际友人的喜爱,把它应用于课堂教学既是顺势而为也是更进一层楼。“我想当中国第九代相声演员!”早在大山(加拿大人)拜师姜昆时就已喊出这句话,当时他在北京大学留学。“形”由“象”表,“音”由“声”传,观众与表演者、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与互动就是通过这样的“象与形”、“声与音”来产生共鸣。相声能在多维度上实现双方的互融共进,而师生之间更需要这种互融共进来实现知识的传递。

三.相声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口语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口语能力不仅是足够量的词汇和一定量的语法知识,更是运用汉语知识的能力。常规的汉语教学通常是语法讲解结合造句的方式,注重语法的掌握,却忽视了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综合能力提升。仅仅掌握一定的词汇与语法,却不能将这些知识转变为口语能力,学习的成效很低,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现将提出以下几种方法将相声艺术融于对外汉语课堂,作为对书本知识和教学技巧的补充。

首先,教师可以模仿相声的表达方式,应用实践于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在梳理完语法结构后,利用相声的夸张或者搞笑等表达方式来加深学习印象。对于二语习得中出现的难点应加强教导,既要增加复现率,也要突出强调,如副词、叹词、称呼语等。融入了文化元素之后,教学结合,灵活穿插相关的操练,可丰富教学内容。

其次,在教学工作中,可以借鉴相声表演中一些“抖包袱”的方法。如:先褒后贬、故弄玄虚、一语双关、自相矛盾、刨根问底等,它们在教学中往往也能起到勾起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讨论等独特的作用。

最后,可让学生们编排相声,训练学生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在编排相声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思维方式、听说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使汉语学习变得更加连贯、生动、活泼。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加入绕口令,把口语能力从初窥门径提升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语法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脑与第二语言学习
跟踪导练(二)4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Critically assess the us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s an aid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mprovi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of Speaking English by the PPP Model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