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太湖校区) 宋 芸
《语文课程标准》一直坚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强化学生借助教材文本培养自我阅读的能力和意识。这就意味着教师应该在教材课文的教学中淡化内容的感知与积累,重在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历练学生的认知能力。为此,统编版教材为了顺应这一教学理念,在编著过程中适度编选了一定数量的略读课文。从教材解读的视角来看,统编版教材中的略读文本旨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训练学生运用积累的方法,在迁移运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从当下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并没有形成准确的认知把握,常常将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混作一团,导致教学效果严重低下。事实上,略读课文的教学既要与精读类文本教学的着力点拨有所区别,同时也不能完全放任学生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地乱读、滥读。笔者即以统编版三上第八单元中《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的教学,谈谈在略读课文教师把握的尺度和引导的策略方面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既然是略读课文就应该做到既有舍,又有得,舍去教材课文中学生一读就懂的信息内容,在聚焦统整中得到与教学目标相关的资源和收获。因此,教师要善于删繁就简,让学生在聚合收拢的过程中展开略读,将精力放在应该并且值得的地方。
对于一篇略读课文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是一篇篇幅相对较长的文章,要求学生进行略读,大量的信息本身就是一个阻力,要想面面俱到,必然会给孩子带来较大的难度。因此,读核心、读关键、读具有挑战性的内容才是有价值的。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就充分遵循这一原则和教学理念。首先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概括,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确立了这篇课文的主体内容,在认知上明确了略读的方向。随后组织学生聚焦“感动”,在自主性阅读中圈画出课文中令你最感动的地方,从而明晰描写了白求恩大夫的语句,并能够利用课文中描写白求恩大夫细节的语言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到的画面,将一篇完整的文本聚合收拢成为一个明显的阅读维度。
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全面开花,而是让学生在明确了应有的方向,紧扣这篇课文的核心教学目标,缩减了阅读范畴,明确了略读的目标,将学生的认知性思维,真正落实在阅读实践过程中,从而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早就提出了儿童本位论的观点,即一切教育行为的实施都必须要将儿童置放在教育教学活动的本体性地位上,否则教育必将陷入灌输的泥潭之中。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所谓略读,其本质就在于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师的角色必须要退隐到后台,将课堂学习的权利完全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的认知思维完全打开,这与杜威先生所倡导的“儿童本位论”不谋而合。
还以《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几乎没有给孩子方法的指导和情感体验的路径,始终将学生的思维浸润在文本语言世界中,从文本中提取最为核心的关键词语,凭借自己的认知进行体验、思考与表达。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引导学生从不同阶段、不同层次思考:白求恩大夫所说的“手术台就是阵地”应该怎样理解?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所谓的方法指导,更没有直接告知学生的答案,而是紧扣这个单元的单元要素“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尝试着将单元前面几篇课文学习所积累的方法,迁移到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在默读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内在的实践能力。
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和关系的悄然变化,就是为了凸显学生在略读课文中的主体地位,不断丰富、深化孩子的阅读体验。
作为一篇经典的文本,值得学生深入探究与品析的语言非常多,但全部以零散的状态加以呈现,这样的课堂必然是肤浅而无法深入的。学生对文本的感知也只能是平面的,怎样才能促进他们结构化思维的形成呢?虞大明老师的教学给了我们足够的启示。
再以《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在展现人物精神与品质时,作者设置了“双线并进”的结构模式,一方面对白求恩大夫的言行细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与描写;另一方面对当时战争的场景和画面进行了渲染,形成正面和侧面交相辉映的表达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从描写白求恩大夫的语句中开掘出动作、语言等分类元素之外,同时也从其他的语言中提炼出描写当时环境的语句,将环境渲染与人物表现的言行对接起来,有效对看似零散的文本内容进行了统整,将原本按序呈现的语言文字重新建构、重新组架,增加了文本的内在张力,更有效地冲击了学生的认知体验,提升了学生对文本语言内涵的体悟,洞察了作者描写文本内容的选择智慧,使得略读有了更多丰润的收获。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打破了依序教学的固定思路,尝试着对文本的内容进行了巧妙的划分,将学生的思维浸润在不同类别的资源中,让学生在略读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收获。
略读文本是要读小、读精,但并不是说教学效果就可以打折扣。因此略读文本的教学,要以精少的课时、精准的定位、精当的策略展开,这样才能达成精妙的略读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