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月如
(江西省高安市八景镇石头渡小学 江西 高安 330812)
就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积累语言和语文知识,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与思维能力等。对于小学生而言,在此阶段正是其形成客观意识的关键阶段,要不断强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力度,促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语文知识的方法。因此,现阶段,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更加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并且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听说和读写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进而构建课堂教学的一体化,不断提升该学科教学的效果,并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现阶段,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对于提升其核心素养非常关键,有助于课堂教学整体效率的提升[1]。同时,对于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实现语言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并且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品质的提升。对于教师而言,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还应掌握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的策略,不断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构建更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季》一文时,教师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四季的顺序进行关注,并要求学生能够从文中,抓住重要的关键词语。比如荷叶和草芽等。同时,让学生能够说出每一种职务或者标志物,所代表的季节是什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对学生的记忆力进行考察,而且有助于对学生的自然常识与逻辑思维进行培养。学生在学习完该课文以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该文的主旨内容进行概括。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进而实现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促使学生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
近些年来,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更加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断加强对学科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内涵的挖掘,促使学生人文素养得以不断提升。在新课标体系下,人文素养已经成为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语文课本来说,其中很多文章都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人文素养,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所以,教师需要对文本中的人文精神内涵进行挖掘,以此更好的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将心比心》一文时,可知该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陪伴其母亲去医院就医,而忽视扎针却屡次失败,致使主人公产生了责怪护士的冲动,但是被其母亲及时制止。虽然该故事的内容并不复杂,然而其中却蕴藏着将心比心的人文精神。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把握这一关键要素,培养学生学会将心比心,学会体谅他人的难处,促使学生意识到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帮助其他同学,与其他同学要和谐共处。由此可见,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需要教师能够对教材进行充分挖掘,寻找其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关键点,进而更好的开展语文学科教学,构建高效课堂,促使学生人文核心素养不断提升。
对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而言,其中蕴藏着非常多的美好元素,比如人的社会美和自然美以及人性美等[2]。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需要将这些美好的元素融为一体,不仅要对教科书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而且要能够对学生的阅读与想象能力等进行培养,促使学生可以充分感受语文文字所具有的魅力,深化其对文章的理解,进而对其审美能力进行更好的培养,同时也能使得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并且在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审美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求教师对此高度重视起来。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对鸟进行描写的关键句子,促使学生可以用心感受文本内涵及其包含的美感,并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一些学生说,“我更加喜欢花美男,因为其歌声非常清脆;有的学生则认为,“我喜欢那些寄居的鸟,只要有动静,他们就会全部飞起来”。由此可知,学生对于文本的感受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原因在于其理解文本的视角不同,这也充分展现了其审美与思维意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总体来看,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学科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核心素养的水平,也是其学习其他学科的基本前提。通过开展语文学科教学,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一方面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保障课堂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实现更好的成长与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将教学目标融入其中,有助于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构建更加高效的开展语文教学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