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凤娟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库韩村中心小学 河南 清丰 457345)
传统的作文教学及作文批改中,教师指导多而示例少、评判多而领会少、传授多而生成少,力求倾其所有将写作技法及要领传授给学生,然后不遗余力地对习作中的问题详细指出并精批细改,换来的是学生的“不领情”——对教师评语的理解粗放,对写作建议的习惯性忽略,对作文修改的流于形式。因此,改变作文教学的师生错位局面,让学生“动”起来,让作文课堂“活”起来,从“自主”着手寻求作文自主批改对策,探究不同类型的作文教学思路及自主批改策略,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本文以《写人要抓住特点》(人教版七上)的教学设计为例,浅谈初中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课堂策略。
初中生的自主修改作文训练,要在教师的方法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对习作加以评改与交流,要尽量有思路可循,有技法可借鉴。不少学生的习作言之无物,内容空洞乏味,语言干瘪枯燥,到自主修改时眉毛胡子一把抓,越改越混乱,这就需要教师从技法上加以指导,使其思路清晰。在《写人要抓住特点》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将人物大致分类:“我”;亲人或师友;现实中的其他普通人物;文学或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历史人物。在人物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明确写作思路:首先,发掘并聚焦人物的个性特征。其次,选准描写角度,围绕人物的个性特征选材。再次,选用恰当的写作手法,对所选素材进行精加工。当学生对写作思路了然于胸,他也就能够理性审读习作并自主修改。这时教师设疑指导: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在习作中你是怎样加以运用的?学生在问题中明确:描写现个性,外貌神态连,动作加语言,心理更全面。在此基础上理清写好人物的技法:突出特点、运用修辞、适当联想、来点议论。学生根据教师的方法指导发现习作中的亮点,对缺乏个性化的人物描写再加工,可采用扩写或缩写、想象延伸、运用修辞等方法,使其呈现出个性化特征。
初中生囿于阅读视野、生活体验、才情禀赋等的局限,其写作往往呈现出扁平化、公式化、俗套化的问题特征,这就需要教师在技法指导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呈现出范例以引领学生,使学生在范例中感受模仿、内化、创造,进而形成初步的自主修改思路。
在初中生的自主修改作文教学中,学生从语病、错别字、标题等习作表面加以修改之后,就要深入到作文的语言的锤炼、人物形象的典型化等,以促进习作的个性化表达。在《写人要抓住特点》的写作教学中,教师根据技法点拨一:步步追问+想像延伸+局部细写,呈现相应的写作命题: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学生根据技法点拨明确增删思路,形成个性化表达。首先,步步追问:“小”到什么程度?怎么个“瘦”法?穿得怎么个“差”法?其次,运用想像延伸或局部描写。再次,用“细写公式”把句子扩写。有学生扩写为: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竹枝似的手臂,竹竿一样的腿。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细细读来,小姑娘瘦弱贫困,人物特征顿时鲜明了起来。当然,除了正面的范例引领,也可以呈现反面例子,让学生意识到人物描写容易出现的问题,例如有学生写自画像:我声音洪亮,个子不高不低,身材不胖不瘦。这样的写法,人物丧失个性,表达过于平庸。教师不妨顺势设疑:假设这个学生走丢了,这样的寻人启事能行吗?说说理由。借此启发学生修改思路:身材没特征,删去;声音洪亮,可扩写。学生抓住声音洪亮的特征展开思考:上课发言时,操场喊口号时,考试成绩揭晓时,做了错事时,声音各有不同,分别写出来不同情境中声音的变化。
学生在自主评改的过程中,也是写作素养的不断内化的过程。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其阅读侧重点与见解也有所不同,而交流互评环节的引入,则是将学生的自主批改进一步深化。在《写人要抓住特点》的写作教学中,不少学生拘泥于教师的技法指导,对人物描写过细过多,然而又舍不得割爱,以至于在自主修改中篇幅只增不减,笔下的人物不够鲜活。这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人物描写的目的是什么?人物描写中的细节与人物的灵魂、个性等是什么关系?学生通过探讨理清写作中的主次关系,明确评改人物描写中的主要原则:人物描写要突出个性,切忌面面俱到。在交流互评环节,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假设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迎面遇到一个美女,结合师徒的个性,想象他们的反应如何?这样,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即兴创作,并展开交流互评,将有利于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总之,自主修改是习作训练的独特形式,是一种非典型的文本内部的对话与建构,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意义的课改新思路。为了真正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兴趣与能力,教师应当引领学生深入生活,深入阅读,以体验丰富写作素材,以阅读促进习作修改,探索并建立自主修改作文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