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文体,凸显说理文的语文味

2019-11-26 18:31:11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埭中心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15期
关键词:侧重点典型性礼貌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埭中心小学 高 彦

从四年级开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适量的说理文,如《说勤奋》(四年级)《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学与问》《学会合作》共5 篇说理文。从五年级开始,每册教材均选入一篇说理文,足可看出,说理文在小学高年级中还是占据一定地位的。

说理文,顾名思义,就是说明“事理”的文章。这类文章的教学重点该体现在哪里?是重在阐述事例,还是强调道理?一些教师由于没有准确定位,很容易将说理文上成思想品德课,或将说理文当成记叙文来讲。笔者认为,说理文的教学应将“事”与“理”有效结合,说理文不该是空洞的说道理,更应凸显出浓浓的语文味。

一、明结构,做到教之有序

1.识结构,拓展阅读

教材中的五篇说理文的结构存在共性。从全篇布局来看,小学阶段的说理文大多开篇提出观点,接着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重申强调观点。教师在学生初识说理文时,除了明确其体裁的特殊性,还应该强调说理文的一般结构。

2.定目标,合情合理

结构的相似也就意味着教师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理清说理文的结构,而是应该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凸显不同的重点。

教师在教学说理文时,首先应该做到教之有序,明确说理文的一般结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事例与道理之间的关系,做到教之有理。

二、知事例,重在教之有理

1.事例的典型性

说理文,重在让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因此,选取合适的事例,是非常必要的。《谈礼貌》一文中,作者的观点是“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了让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作者选取了问路、踩裙、理发三个事例。如果将这三个事例分开来讲,就是三个小故事,但显然,这样的教学并不是说理文教学。因此,不妨将这三个事例结合起来,找出其异同点。教师在对事例进行初步分析后,可以提问:讲礼貌的事例那么多,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三个呢?这三个事例是否有联系?

说理文中的事例大多通俗易懂,学生在预习时就可以对事例有所了解,但这仅仅局限于表面。而为什么选取这样的事例论证观点,则需要学生做更深一步的探讨。三个事例的选取都是为了强调“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但这三个事例也有不同之处:事例中有古人,有今人,有小孩,有大人,有伟人,也有普通人,既全面,又有典型性。三个事例也是围绕中心展开,但事情发生的情况不同,分别讲了在有求于人、有过于人、有过于己这三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做,层层递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事例的侧重点

如果说五年级中的两篇说理文重在强调事例的典型性,那么六年级的两篇说理文《学与问》《学会合作》,除了事例的典型性,事例还具侧重点。

《谈礼貌》一文中三个事例都是围绕“礼貌”展开,而《学与问》一文中哥白尼和沈括的两个事例虽然都是为了说明“学与问”的联系紧密,但是侧重点不同。《学与问》中,作者通过“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这一过渡句,将两个事例联系起来,哥白尼的事例侧重于勤学好问,先叙事,后议论;而沈括的事例则侧重于观察思考,先议论,后叙事。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是文章的中心明确,两个事例都是围绕“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这一主题展开的。

三、讲语用,重在学以致用

1.说话的训练

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时,作者仅仅用272 个字就概括了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的事例。虽然事例是概括性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作者论证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样是叙事,说理文中的事例与一般叙事文章的事例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就能看出说理文的事例的语言较为凝练,并没有具体展开,而是紧扣中心,选择可以说明观点的内容。如果教到这里就算结束了,那么还是没有体现出学生表达的能力,为此,不妨联系下文《诺贝尔》一文,要求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对课文进行删减和调整,突出“滴水穿石”的意义。这样的训练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对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完全可以要求他们课后查找相关事例,进行概述。

2.写作的训练

说理文讲逻辑,语言凝练,但是其中也包含值得借鉴、运用的地方。

(1)开头的多样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写作时,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开头一定要精彩。那么说理文的开头精彩在哪呢?

《滴水穿石的启示》开头并没有直接点出观点,而是描写了安徽广德的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以“奇观”开头,既紧扣中心,也可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谈礼貌》一文则是以古训“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开头,学生了解了古训,也明白文章要论述的观点;《学与问》和《学会合作》这两篇说理文都是采用了开门见山的开头。其实,这些呈现观点的方式,我们不仅可以用于说理文,平时记叙文的写作也是可以一试的。

(2)事例的衔接

写文章,不是天马行空,想到哪里就能写到哪里的,文章的内容有其内在的联系。

《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个事例看似没有联系,但是作者在叙事后总结:“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就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一个“你看”,一句反问句,道出三个事例的共同之处。先叙事后议论的方式值得我们借鉴。“你看”“这正如俗话所说”“可见”等的灵活运用,将叙事与议论有效衔接。因此,在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时,用上这些词,可以让听者更加明白所要说的。

(3)习作的尝试

虽然说小学阶段学生习作的重点在记叙文,但是这并不影响学生尝试写说理文,这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

《谈礼貌》是一篇较为典型的说理文,文章结构清晰,思路明确。以古训开头引出观点,接着用三个典型事例论述观点,最后再次重申强调观点。而在讲述三个事例时,又均采用先叙事后议论的手法。课后练习3 也强调“选择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既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最后还迁移到写作中。

说理文是说明道理的文章,文中的道理一目了然,学生自己能发现,重视说理文的文体特征,教学重点就应放在“说”上,明白说理文是怎样说明道理的。同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应该只局限于某一篇,而应将学习的方法授予学生,从学会“一篇”到“会学一类”,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侧重点典型性礼貌
Online learning
地基处理典型性施工效果分析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传媒评论(2018年5期)2018-07-09 06:05:16
当诚实遇上礼貌
家教世界(2017年11期)2018-01-03 01:28:48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小猴买礼貌
启蒙(3-7岁)(2016年3期)2016-11-24 12:43:42
一例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国际汉语教学各阶段文化传播侧重点探讨
地方台对农电视节目运作的侧重点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4
暗恋是一种礼貌
海峡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