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芹
新课标指出,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要让学生养成基本的实践力及创新力,让其能在能力与情感的方面得到较全面的发展[1]。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关数学教学时充分重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真正达到新课标对学生及教师的要求。
(一)让学生主动学习 因为数学这门学科本身较为抽象,对于小学生而言稍显枯燥,而他们在这时候的自控力又有待提升,这使得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很难集中。我们同样发现,小学生大多对世界充满好奇,而情景教学恰恰便能抓到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教师在教授时可以通过创造鲜明的情境提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小学生们在兴趣的指引下集中注意力,这时便可以加以引导,让学生们感兴趣的同时主动学习,提升课堂效率。
(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新课改提出,数学教学时应该将数学问题视作核心,让学生们主动进行探索创新。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使用情景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主动探索、主动思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解题能力,进而提升数学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
(一)创建生活场景 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我们愈来愈重视小学数学中的生活场景。笔者发现,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假设学习的内容能够和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数学学习这一过程便会完全不同,这个时候,数学知识在学生眼中会变得十分有趣,学生会在喜爱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数学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该在教授数学时创建生活场景,在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后展开正式内容。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作例,笔者在进行这一节的教授时在了解学生们喜爱看“熊出没”时问了这样的问题:“熊大熊二想要了解森林中有多少颗树,但是树木的数量实在太多,两人还有别的事,根本忙不过来,那么熊大熊二要怎样得出森林里树木的数量?”笔者在这个时候将学生带入熊大熊二这两个角色当中,让学生们设身处地的思考怎样能计算的准确而有效率。结合学生们的生活场景可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时笔者再在后面引入有关乘法口诀的知识,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保持很久,笔者的教学效果也获得了提升。
(二)创建实践场景 学生在小学这一阶段动手能力大多很强,一些学生在课堂生活中偶尔胡乱涂画是他们的天性。数学这一学科除了理论性强以外操作性也很强,教师应该调整以往的传统填鸭式教育,让学生自发的实践学习。这正需要教师们运用孩子外向爱动,热爱操作的特质,为他们创造可以实践的场景,让学生们可以既协调大脑双手又能够学习知识。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章《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笔者在教授学生这一章节的知识时提前准备了一些裁纸刀和演算纸,引导学生将演算纸用裁纸刀裁成均等的三份,挑选其中一份后再将其分成四份,在这时再选择一份裁成五份。让学生们自主对比演算纸之间的大小,在实践的同时让学生们明白有关分数的知识。笔者创建实践场景后,学生可以亲身进入情景教学,同时在动脑的同时进行实践,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更加深刻的了解了这一章节的重点内容,明晰了分数方面的知识,效果显著。
(三)创建竞争场景 笔者发现,大多数小学生在这个阶段愿意表现自己,渴望证明自己比身边的同龄人更强,更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进行数学教学的小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喜爱比较的这一心理,结合教学中的具体内容,创建合理的竞争场景,让学生能够得到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平台,在竞争同时更深一步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感。笔者在进行日常中的数学教学时把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多个四人小组,考量各个小组的表现再进行评优,创造班级的竞争气氛。在这样一种的竞争情境中,学生能够在用心听课、自发提问、主动思考的同时与其他同学竞争合作时展现自己。值得注意的是,授课教师需要在结束课程之前考量各个小组的学生并评选这一堂课的最佳小组,同时给没有评选上的提出适当评定,在表扬表现好的小组的时候给表现需要提高的小组以鼓励,和学生们一起思考问题出在哪里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这样的竞争场景中,学生既可以在竞争的气氛中主动进行学习,又可以加强与同龄人之间的合作、竞争意识,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引进情景教学是新课改推进与展开的具体体现。在长时间的教学生涯中,笔者发现小学数学与情景教学这两者结合后可以真正贴合学生在小学这一阶段的认知水平,情景教学能够大大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应该充分重视情景教学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教授时创建学生们喜爱的具体场景,让学生们能够从被动学习转变至主动学习,推动学生能够在小学时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为接下来更高年段的学习夯实基础,最终为国家的未来提供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