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君
(四川省眉山市眉山师范附属小学,四川 眉山 620010)
在传统的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对教育价值的选择仅仅停留在“传递知识”上,这种价值观必然导致高分低能。学生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和死记硬背的工具。这是和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诱发剂,是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原动力。世界上很多重大的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往往都是从好奇开始。因此,爱护和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敢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例如我在教学“年月日”时,当学生不知道怎样判断哪年是平年,哪年是闰年的时候,我便和学生们做了个“你说我猜”的游戏,让学生任意说一个年份,我再根据学生报的年份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最后再通过电子万年历来验证老师的判断,这个游戏彻底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从而让孩子们知道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通过激趣诱思,调动了学生 进一步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前一个知识点往往是后一个知识点的基础,而后一个知识点又是前一个知识点的提高和发展,因此,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弄清编写意图,然后根据数学知识本身的系统性,科学逻辑性分析教材中蕴涵培养创新意识的因素,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而且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潜在的创新能力,关键是教师能不能在解放学生时间和空间的同时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充分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去挖掘想象的潜力去捕捉智慧的灵感,从而鼓励创造思维的形成。作为教师我们要真正放手,允许学生去幻想周围的事物,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打破常规思维,大胆提出质疑,在融洽、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点燃学生心灵中的创造火花,使学生感到自己的成功和喜悦,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挖掘学生丰富的创造潜力,不约束学生学习的步伐,给学生以舞台,给学生创设一个表达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就是通过旧的知识、新的组合、得出新的结果的过程。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是在多种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例如我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我紧紧抓住“凑十法”这个规律,课堂上先通过9加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凑十”的原理和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个方法自己创造“8加几、7加几”等内容的算法,这种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探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学生的直接榜样。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及创造性精神,为学生的创造行为提供示范。因此,教师不仅应具备职业道德修养,而且更应把爱的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自主的创造性学习,以学生发展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放在主要地位。在教学中可采取娱乐的课堂形式,课始激趣,课中生趣,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扩大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
在数学教学中,只要能根据教学章节的知识结构和特点,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能力、智力的发展。我们要改变教与学的观念,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学生的创新与个性的培养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