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强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城关镇路坡小学,甘肃庆阳 744500)
口算也称作心算,是一种只凭思维及语言活动而不借助任何工具的计算方法。口算是数学基本运算的基础,它能培养学生的快速计算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铺垫性口算题是为了让学生顺利学习新知而设计的口算习题,一般在课前进行练习,其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口算练习,扫清与学习新知有关的计算障碍,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计算基础。例如,《生活中的小数》一课是利用小数点的移动规律对生活中常见的量进行单位换算,课前笔者设置了“45×10= 3.9×100= 0.25×1000= 0.375×10000= 4.2÷10= 1500÷1000= 36÷100= 40÷100= ”8 道口算题,学生通过口算练习复习了一个数乘(或除以)整十、整百、整千数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单位换算学习过程中的计算做了铺垫。
巩固性口算题主要是针对学生所学的新知识点而设计的口算习题,让学生通过口算来理解和巩固四则运算中的算理、法则等。巩固性口算题应围绕所学的知识重难点进行设计,就像整数加减法教学中的退位与进位口算练习、表内乘除法教学中乘法口诀灵活应用口算练习、小数加减法教学中数位对齐的口算练习等[1]。例如,《小数乘小数》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在乘积中点小数点,课后笔者便设计了“0.2×2= 0.4×3= 1.1×3= 1.5×5= 0.3+0.1= 0.15×0.1= 4×0.04= 12+0.4= ”8 道口算题,因为口算题中的数比较小,所以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确定乘积中小数的位数上,通过口算练习就自然理解了乘积中小数位数和因数中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纠错性口算题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的题型而设计的口算习题。设计纠错性口算题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计算案例进行分析,找准造成计算错误的关键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例如,在教学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后,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因为粗心,在运算顺序上经常出错。因此,笔者设计了“3+4×5= 2×10-2= 15-5×2= ”等口算题,计算简单,旨在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经过一周左右时间的口算练习,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运算顺序。
补缺性口算题是针对提高学困生的计算能力而设计的口算习题。对于部分学困生,计算错误是阻碍他们转化的瓶颈,如果教师能从口算入手,根据学困生的计算知识脱节点来设计口算练习,就能很快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从而加快他们的转化步伐。例如,小包同学是上学期转入我班的一位学生,在开学第一周摸底检测时,他考了38 分,在计算方面可谓错误百出。为此,笔者给他制订了口算练习方案。首先,用两周的时间练习加减法口算,主要以100 以内的加减法为主,每天10 道;其次,用四周的时间练习乘除法口算,前两周进行表内乘除法口算练习,主要巩固表内乘法并能熟练运用,后两周进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练习;最后,用四周时间进行加减乘除综合性口算练习,每天10 道。一学期下来,小包同学不但学习成绩提高很快,而且自信心也增强了。
技巧性口算题是为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而设计的口算习题,这类题在口算过程中蕴含着一定的知识性和技巧性。例如,“0+2.5= 2.5-0= 0×2.5= 0÷2.5=”这组关于0 的口算题,可以培养学生快速反应能力;“3×2÷3×2= 25×3×4= 4×8×1.25= 4.4×28×36×0= ”这组口算题主要是关于计算技巧的练习。另外,技巧性口算练习的趣味性非常强,经常进行练习可以增强学生对口算的兴趣。
(1)每次口算练习题量不宜过多,以8~10 道为宜,题量太少起不到练习效果,题量太多则会影响学生口算的积极性。口算时间每次应控制在3~5 分钟以内。
(2)口算题设计的计算难度要适宜,不能将要求笔算的内容设计成口算,要参照不同年级所学的知识点进行设计。比如,一年级应以10 以内数的加减法为主;二年级应以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为主;三年级应以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为主;四年级应以一位数乘除两位数为主;五、六年级应以小数和分数相关计算为主。
(3)口算练习题设计应注重多元化。教师在设计有针对性的口算练习时,应尽量加入1~2 道不同内容的口算,以避免学生形成单一性和程式化的思维模式。例如,《小数乘小数》的课后巩固性口算题中,“0.3+0.1= 12+0.4= ”两道题就是为此而设计的。
(1)学生的口算练习可以在课前或课后进行,课前主要以铺垫性、综合性口算练习为主,可以适时加入技巧性和纠错性等口算练习,课后主要以巩固性、补缺性口算练习为主,也可以适时加入纠错性、综合性等练习。
(2)学生口算练习的组织形式要活泼、生动、多样化,从而增强学生口算的兴趣。比如,“开火车”“抢答”“指名回答”“同桌对算”“小组练习”“对口令”“夺红旗”等形式,教师还可以适时加入听算。
(3)让学生说出自己口算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思维过程,能帮助学生找出口算出错的原因。例如,在口算“80-50= ”时,一位学生说:“8-5=3,后面还有个0,就是30。”虽然计算结果是对的,可他的解题思维是不完整的,因此笔者及时纠正:“应该这样想,8 个十减去5 个十,等于3 个十,就是30。”让学生说出口算的方法,还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拓宽学生的思路。例如,在口算“45+37= ”这道题时,笔者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学生1 说:“40+37=77,77+5=82。”学生2 说:“30+40=70,5+7=12,70+12=82。”当笔者打算让学生进行下一道口算题的交流时,学生3 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口算方法,“50+37=87,87-5=82.”这位学生使用了凑整的方法,与前两种口算方法相比,明显简单易算。
(4)教师对学生的口算应及时给予评价。学生在口算结束时,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对与错的结论性评价,还要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即使学生算错了,教师也要给予“再想一想”“再算一下”等提示性的评价,以激发学生对口算的兴趣。
综上所述,虽然口算不是教师在某一节课单独讲授的内容,但口算练习是奠定小学生数学基础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持续保持对口算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口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