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学校美育工作改革 促进美育质量提升

2019-11-26 15:50苏国有
名师在线 2019年31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美术课美育

苏国有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古丰中心小学,甘肃武威 733000)

引言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美育被称为现代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所谓的美育主要是指审美教育,主要通过艺术素质培养、艺术技能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并提升学生感受美、赞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小学中一门基础课程,是实施美育的重要载体。有效的小学美术教育对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美育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加强美育教育可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学生成长和发育的过程中,一切行动都会受到自身情感的驱使。而学生的情感无法采用强制性的手段进行开发和升华,只有在美育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进而使学生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并逐渐形成一种积极、正面的情感。

其次,加强美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传输知识,还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正面的心态和情感,进而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再次,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教育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而加强学生美育教育,则可引导学生在相应的艺术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形象思维,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

最后,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教育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求。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求教师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而且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美育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二、小学美术教育和美育教育现状分析

小学美术课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科目,对提高学生审美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小学美术课是实施小学美育的重要载体。但就目前而言,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美术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集中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课堂教学模式陈旧,制约了美育教育。目前,小学美术课堂仍然停留在以绘画性为主的教学模式下,过度地强调学生的美术技巧,对学生进行强制性的知识灌输。如此一来,不仅打击了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无法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无法实现美育的功能。

另一方面,教师思想观念陈旧,对其存在偏见。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小学仅将美术教育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副科,认为学生只要将来不考美院,美术课就不需要特别注意。部分教师甚至还片面地认为美术课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在这种落后的观念下,美术教育并没有受到重视,进而使学生的美育教育化为泡影[2]。

三、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美育,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彰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寓美于境,加深学生对美的感受

艺术来源于生活,各种美术作品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情景等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美术工作者对美的独特感受而创造的。可以说,每幅美术作品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但是,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教学模式下,由于学生鉴赏能力有限,教师往往按照“观察—讲述—评价”这一形式进行美术教育。在这种情况下,美术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美术学习兴趣较低,无法达成美育的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采用“创设教学情境、寓美于境”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带到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进而让学生在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美、鉴赏美,进而达成美育的目的。例如,在“民间儿童玩具”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森林里有一位老爷爷,给小优做了很多玩具,他每做一个玩具,都要将制作的材料、方法等讲给小优听。接着,教师展示老爷爷做的一个玩具,让学生共同欣赏这个玩具的制作过程。待学生欣赏完毕,师生可一起讨论,感受这个玩具的美。这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内心向往美的驱动力,达成了美育的目的[3]。

(二)以人为本,在美术教育中完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美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彰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更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是学生形成自我思维、展现自我感受的重要阶段。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现实需求为出发点,通过阶段性地关注、发展学生的特长等,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以帮助学生完成对美的体验。

教师在具体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改变过去侧重模仿的训练方式和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自我思考、情感表达、创造力培养等,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对美术结构、美术色彩、思维角度形成全面的认知,进而拓展学生大脑的认知力,使学生对美术进行主观表达,进而逐渐实现对小学生的美育教育。

(三)在美术特色教育中感受美

鉴于美术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充分利用绘画艺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引导学生从绘画线条、色彩、构图和作品中感受美,并逐渐提升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进而使学生获得艺术美感的享受。

在美术作品中,线条极具表现力,既可对美术作品的外形进行勾勒,又可以利用线条展现大自然的美感,同时线条中还蕴含了大量的情感。如在画竹子时,创作者充分利用线条的虚实结合、浓淡相间等方式,展现出竹子的多姿多彩。色彩也是美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色彩可使人们产生不同的感受。构图则为一幅美术作品的精髓,主要是将自然中的立体结构转变为作品中的平面结构,只有构图安排合理,整幅作品才能具有极强的美感,进而提升整个作品的美学价值。

基于此,教师在具体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应以美术作品中的线条、色彩、构图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提升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进而实现美育教育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教育,是学生形成正确审美价值观,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彰显美和创造美的重要途径。而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承担着较大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必须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的美育教育。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美术课美育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论公民美育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育教师
美术课
找蜡笔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