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正芳
《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明确提出:“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作为新世纪的英语教师,如何选择一条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之路呢?经过多方验证,我进行了任务型教学的初步探索。
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探究者通过许多探讨和运用引出的一个有很大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这个模式是“以培育学生语用才能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实行’课堂教学任务化,课外作业项目化,评估方式过程化”的语言教学模式,是培育学生运用语言做事的主要途径之一。
1.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1.1 任务的涵义及类型。
1.1.1 任务的涵义:任务就是人们在平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多种有目标的活动。在教学中,不同的学者依据自己的探究,对“任务”的理解也大不相同,主要包括以下面几点:(1)任务是教学过程中有非常明确目的的一件工作或一项活动。(2)任务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交际活动。任务往往有一个非语言的结果。因此衡量一个任务是否成功,要看这个任务有没有一个结果。任务重点是学生如何沟通信息,而不是强调学生使用何种语言形式;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
1.1.2 任务的类型:任务分成两种类型:真实性交际任务和教学型的交际任务。
1.2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征及意义。
1.2.1 特征: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能更好的发挥显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
1.2.2 意义:在任务型课堂上,学习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任务的参与者之间的交流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为了完成任务,学习者尽力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任务分析”,以达到解决某种交流问题的目的。
1.3 小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依据。
1.3.1 理论依据: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任务型教学的理论来源说法不一。何安平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代表交际教学最新发展形态。丁文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吸收了二语习得相关理论,如Skehen的可理解输入假设(的互动假设,Ellis的输入互动假设.
1.3.2 实践依据:多少年来,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在英语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实践证明,效果并不好,不少学生学了十几年英语后,还是不能综合运用这种语言进行交际活动。因而,我们必须承认,要掌握一门外语,不是靠单纯学习语言知识和训练语言技能即能达到目标的,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任务型教学模式体现了语言习得理论,这种模式在我们课堂中的运用是一种儿童学习母语及第二语言的方法的迁移,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同时,也十分关注语言的形式的学习,从而有助于掌握英语。
2.小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成果:(1)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训练和培养。(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4)教师自身的素质得到了提高。
3.小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问题与思考:(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2)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法要尽量真实。(3)活动要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
无论是怎么样的教学模式,关键在于管理模式和对教师的工作评估。每个教师要清楚布卢姆所说的:教师要了解以一种较特殊的方法描述,在任务结束后,学生可以做些什么或学生应具有什么本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良好的素养,在讲堂上善于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讲堂上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感可发、学以致用,“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