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伶杰
闲暇生活占据了当代大学生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闲暇生活方式如何,对于大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探讨大学生的闲暇生活方式,并利用高校校园文化丰富建设提高大学生闲暇生活的教育提出建议,让大学生能够提高闲暇生活质量,并且能够完整、全面、健康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提高文化素养,更好的去适应、面对社会和未来同时,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目的。
1.含义。大学生的闲暇生活:大学生的闲暇时间,是指在所有教育教学计划所安排的活动(如上课、实验、实习实践等)、为完成教学培养计划(如做作业、复习)的活动及满足基本生存的活动(如睡觉、吃饭)之外的可自由支配时间,是指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所形成的具有大学生特征的精神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时间。
2.现状。目前中国各类高校不同的调查问卷足以显示大学生闲暇生活的充裕性。本人也尝试通过网络与温州大学瓯江学院60名不同专业学生进行了“闲暇时间做些什么”的问题调查和统计,发现目前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大学生活是自由、空闲、轻松、课程安排少、活动丰富多彩过得充实的美好生活。但是从他们对现实的大学生活来看目前的感觉并不是那么的理想,有些同学不是觉得太无聊就是感觉不满意,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对自己现在现实生活满意的大学生简直寥寥无几。
一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1405份,有效回收率为93.7%。问卷调查样本的获得按照多段抽样方法。被试的构成为男生33.8%,女生66.2%;大一学生37.6%,大二学生32.8%,大三学生15.9%,大四学生13.7%;理工科学生36.6%,文科学生39.4%,艺术学生24%。
调查的结果表明:
1.大学生闲暇时间较充裕。调查显示平均每天的闲暇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占70.1%,其中3~4小时的最多,占30.6%,4~5小时的占22.8%,5小时以上的占16.7%;平均每天的闲暇时间在3小时以下的占29.9%,其中2小时以下的占10.4%,2~3小时的占19.5%。
2.大学生闲暇生活类型以学习为主。在“大学生在闲暇时间中参与最多的活动”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听讲座、看书的选择率最高,占36%,其次为学校、学院、班级以及社团组织的集体活动和志愿者服务,占17.5%,说明大学生闲暇生活类型以学习主导为主。
3.大学生的闲暇活动缺乏相应的组织,因而也缺乏引导。在回答“您通常是如何度过闲暇时间”一问时,选择“一个人”的占24.6%,“跟几个朋友一起”的占63.1%,“参加集体组织的活动(如班级活动、学院活动、学校活动等)”的占12.3%。这说明大学生闲暇时间内参加最多的活动是自由组合式的。
4.大学生对闲暇生活的主观追求和实际行为不协调。在回答“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目的是什么”时,选择“放松自己”的占51.6%,选择“学习”、“工作”、“说不清楚”的分别占19.9%、5.8%和22.7%。这说明大学生主观追求轻松、愉悦的闲暇生活,但对闲暇休闲行为的选择并不普遍。相对而言,他们更愿意选择一些既能娱乐又能有所收获的行为或活动方式。
5.在闲暇价值观上存在工具主义倾向。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闲暇的主观目的主要是放松自己。另外,很多学生表示,在闲暇活动中自己“有浪费时间的感觉”,这直接暴露了当代大学生对于闲暇生活的功能评判模式是“学习为善,不学习为恶”。
6.部分学生的闲暇活动安排不合理,具有明显的片面性。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他们平均用于学习的闲暇时间少于1小时,还有部分学生则把绝大多数闲暇时间用于学习、体育活动、娱乐活动、学生组织活动等各类活动上。这种行为倾向片面的闲暇安排,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7.上网在大学生闲暇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平均每天使用电脑在1小时以上的大学生达到了46%,2小时以上的达到了20.1%,说明把网络熟练地运用于自己的生活,这在当今大学生中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受到当期高校闲暇教育模式的影响,高校闲暇教育的内容主要也是以“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组织建设、校内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为主。在学校制定的一些措施和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大学生的闲暇生活,但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学校的各种正规组织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组织活动,但学生的积极性却不高;另一方面,学生自身又因没有接受正确的教育与引导,闲暇时间处于持续性的无聊和空虚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某些活动本身内在的缺陷:
1.在指导思想上,由于闲暇生活的充裕,很多校园文化活动已经满足不了当代大学生归属感,从而造成大学生对目前校园文化活动的厌烦和抵触,宁可长时间花在寝室上网、逛街、看书也不愿参加过多有利用个体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活动。
2.在教育目标上,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娱乐技能、技巧,而忽视对于学生进行闲暇价值观和闲暇生活方式的教育;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起初是学校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多种类型的文娱体育活动。
3.在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上,支撑校园文化建设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场地,随着近几年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越来越显得不足。因没有固定的学生文化活动场所,就很难保证和满足学生的课余活动。
4.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高校校园文化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社会成员在市场经济中也有可能滋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和行为,为了享乐,为了金钱,他们中的一些人不顾学习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兼职上,这样不仅影响了学习,还会形成自私自利、好嫉妒、好攀比等不良人格特征。
1.在校园物质文化方面:学校应该主动地建造、创设、挖掘闲暇生活的场地、空间和设施,尽可能为学生的闲暇生活营造广阔的天地,如大学生活动中心建设、体育运动场地建设、娱乐设施建设等,各类文化设施会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充盈着大学校园的各方面建设,从而使得大学校园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2.校园组织文化方面:校园文化要弘扬时代主旋律,紧紧围绕学校教学、科研的中心任务,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从而给大学生们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学生自己组织的社团活动,诸如体育竞技比赛、登山、游泳对训练体能、增强体质的好处自不待言,其中对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与方式。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培育“四有”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校园制度文化方面:在教育制度上,大学生闲暇生活教育应注重闲暇教育制度建设。对受教育者而言,学校可以借鉴各种规范人们劳动生活的机制,构建大学生闲暇生活的制度空间,以起到必要的导向和规约作用,同时也保证各种力量在提升大学生闲暇生活质量中的职责和功能。
4.校园行为文化方面:大学生的校园行为主要通过表现自己的情感、意志、兴趣、愿望、能力来使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方面通过工作能力的体现得到他人的信任和认可。因为这些行为过程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例如完善交往能力,独立自主,对人充满深厚的爱,有进取心等等。所以在校园行为文化中,必须把弘扬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5.校园精神文化方面:学校没有了千万个朝气蓬勃的学生,无论多么英明的领导团体多么扎实的硬件设施多么雄厚的师资队伍都不可能使得一个学校的校园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我们必须使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学校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研、体育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的生动的校园文化。并且注重对学生爱国情操的培养。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生闲暇生活中学习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注重这方面的建设,有利于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在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只有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才能使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养成健康人格。因此我们在注重高等学校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校园文化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