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类与非虚构类的名著阅读教学比较

2019-11-26 15:30
文学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富兰克林虚构名著

李 仪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的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1],是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生“终身阅读习惯”的必经之途[2],而且还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石[3]。当然,这“整本书”阅读,既非读通俗的[4],也非读流行的[5],因为此类读物要不“平面化”、“媚俗化”[6],无法“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有效的提升”[7],要不具有“潜在负价值”[8];而是读高雅的[9]、经典的[10],因为这一类读物虽然较“枯燥难懂”[11],易让人产生“畏避情绪”[12],但经典名著的“高品质”却使得它更能切实地“担负”起贯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精神的“重任”。

正如姚佩琅老师所说的:良好的方法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材料和教学对象而定[13],在名著阅读教学上,教师应因“体”施法、因“旨”施法、因“生”施法。“体”指文体,即据不同的文体确定不同的指导方法;“旨”指阅读目的,即根据不同的培养学生的目的来确定不同的指导方法;“生”指学生情况,即根据所执教学生的情况确定不同的指导方法。作为实验研究[14]的一个方面,本文将结合个人的实践,从上述三个维度对“虚构类”和“非虚构类”的名著阅读教学进行比较、探讨。

一.因“体”施法

一般来说,“虚构类”和“非虚构类”名著最显著的区别是非真实和真实。文学作品一般不存在着“非真实”,而只存在着“非事实”,故所谓的“非真实”,其实是一种“艺术的真实”。换句话说,“虚构类”和“非虚构类”名著的文体区别主要在于想象的真实与符合客观实际的真实。教师就应该依据这样的文体特征来设置任务,以推动学生阅读的完成。

1.“虚构类”重在感受艺术真实

阅读长篇小说、戏剧、史诗、童话等“虚构类”作品,学生不仅要调动生活经验并借助想象来感受艺术真实,而且还必须能够理解艺术真实的评判标准:“似真性、情感性和假定性”[15]。如在执教《红楼梦》时,笔者就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阅读任务——“如何评价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如果按照艺术真实的标准去衡量,就会发现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大不相同,前者之所以具有巨大的美学价值和卓越的文学地位,以至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原因之一是它具有艺术真实性,其中的每个人、每件事,都有踪可追,有迹可寻,都合乎“生于末世运偏消”的封建社会情理;后者内容单薄姑且不论,仅就所写的内容就有不少不合情理的地方。当然,在学生感受那些与历史交织在一起的艺术真实(如《三国演义》)时,如何使他们不将其“当作实证性的历史知识来学”[16],也同样很重要。

2.“非虚构类”重在认知生活事实、探究历史真相

阅读纪实性或论述性的“非虚构类”作品,学生不仅要“调动先备知识”[17]以读懂内容,更重要的是,还要从中探寻出生活、历史的真相和规律。如执教《富兰克林自传》时,笔者为学生播放了视频《你所不知道的十件事:本杰明·富兰克林》。该视频列举的是富兰克林一生中并不那么光彩的事,而这些事在其自传里都没涉及。笔者要求他们相互比照,并进一步查找资料文献,探究历史上真实的富兰克林,对其做出公允的评价。

二.因“旨”施法

虽然学生阅读“虚构类”和“非虚构类”都有助于各种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包括语言的[18]、思维的[19]、审美的[20]、文化的[21],但两者的最大效用显然有别——如前者偏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后者偏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对此,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并以此为主要依据设置教学的重难点。

1.“虚构类”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语文学科的审美鉴赏对象主要是“虚构类”的语言艺术作品。如果说“文学以其特有的较高度统一的感性美与理性美而成为审美王国中的佼佼者”[22],那么,文学名著则是这群“佼佼者”中的王者,其在提高学生“审美体验、审美理解和审美感悟”[23]能力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所以,在“虚构类”的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上花大力气,帮助学生从中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以提升他们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

2.“非虚构类”重在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非虚构类”名著以最直接的方式记载人类中最有智慧的一部分人对于宇宙、人生乃至自身的观察与思考,其“非想象性”对于读者的影响最为真切、最为直截了当,在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故而,对于像《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人间词话》《蒙田随笔》和《论语》这一类的“非虚构类”名著,教学时应该在文化学、历史学、知识学乃至科学学等层面上下功夫。

三.因“生”施法

在“把学习变为争取分数的一场战斗”(苏联教育学家斯列托夫语)[24]的今天,学生名著“阅读量”少[25]、“阅读困难”大[26]是一种事实。但依笔者的观察和了解,他们课余时间阅读“虚构类”名著的兴趣和频率远远高于“非虚构类”。据此,教师在指导方法上应有所侧重。

1.“虚构类”重在从整体上了解和把握

“虚构类”名著如小说,因其具有引人入胜的情节、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等而比“非虚构类”名著更能让学生产生阅读热情。故此,“虚构类”名著阅读教学不需要在“兴趣激发”环节[27]花大量心思,而可以只利用图书中常常有的作者简介、作品简介、作品目录、作品影响、作品评价等各个方面的介绍,让学生从整体上、宏观上了解整部作品。

2.“非虚构类”重在激发阅读兴趣

“非虚构类”名著往往因其专业性或学术性而难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又因其枯燥难懂而难以使学生卒读。故此,教师应在课前设置能“激发兴趣”的导入、布置有参与性的任务。如执教《富兰克林自传》时,笔者在读前引导课上就向学生展示了目前流通面额最大的百元人民币钞票和百元美钞——印在上面的肖像,前者是毛泽东主席,后者则是“印刷工”富兰克林。没悬念,此举收到了很好的阅读激发效果[28]。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虚构类”和“非虚构类”的名著阅读教学有诸多的不同,尽管两者也不乏共同之处[29]。因未见有同题文献,这里的比较、探讨是尝试性的。

猜你喜欢
富兰克林虚构名著
富兰克林的教训
虚构
京东商城图书销售排行榜
虚构的钥匙
富兰克林的苍蝇馅饼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美国富兰克林兵工厂F17—L半自动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