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语文能力分析为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1]口语交际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依赖于教材得以展开,故而分析研究口语交际教材无疑是我们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必经之路。
口语交际就是借助于口头语言并综合利用各种语境条件而进行交流的一种双向言语活动。[2]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和交流三个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倾听”提出的要求是: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3]这其中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学会理解语音形式之外的语言的、非语言的要素,比如说话者的表情、动作等态势语。信息传递的载体不仅仅是话语,也同样包含态势语。第二层意思是学会正确理解对方的语义层面和语用层面。观点即言语含义,意图即言语目的,这两者我们都需要从话语中进行真正的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于“说”的要求可简单概括为以下四点:一是有明确目的地说,二是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地说,三是负责任地说,四是自信地说。通过口语主动表达思想情感的活动即说,这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际方法。总之,口语交际,就是听与说的整合。
《荀子·荣辱》中述:“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与矛戟。”[4]口语交际从古至今都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无论是晏子使楚,还是诸葛亮舌战群儒,都体现了古代杰出人物善于辞令、长于交际的特点,也都充分为我们展现了口语交际的力量。在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里,有声的口头语言比无声的书面语言占有的影响力相对较大。而在语文教育领域里,口语交际教学一直在教材中都有体现,其必要性与重要性都要求学校须开展口语交际教学,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学科建设与课程教学的要求,更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1.互动性
“口语交际”的核心在于“交际”,在于其互动性。在写作教学中,人们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情感,作者和读者都不必当场有回应;而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通过语言进行信息传递,说话者和听者都需要根据对方的反应来及时调整语调语气并快速组织自己的语言,双方的表达是相互促进的。口语交际的过程就是人们思想情感双向或多向交换互动的过程。七年级上册中的小组阅读讨论和读书写作交流会,都强调要集中注意力进行讨论,并且对他人的发言可适时提出疑问及评价,而在七年级下册中还涉及对别人进行调查访问,在你来我往的言语交流中,工作能够得以顺利有效地开展,和谐的人际关系得以建立。八年级的“复述与转述”、“应对”以及九年级的“讨论”专题等,都充分表现了口语交际的“互动性”特点。
2.阶段性
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呈现出阶段性的显著特点。七年级教材主要将口语交际内容充分融入到综合学习中,明确提出了口语交际的目标和一些注意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基础能力。比如:七上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有朋自远方来,口语交际内容是自我介绍,要求声音响亮,语言简洁清晰,态度亲切随和等;七上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少年正是读书时,口语交际内容是小组展开阅读讨论,礼貌耐心地倾听别人发言,并予以回应;以及七上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文学部落,口语交际内容是读书写作交流会,要求用语规范、准备充分、自信清晰地发言;以及七下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天下国家,口语交际内容是爱国人物故事会,要求根据故事情节起伏调整语调和神态,语言生动流畅;七下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孝亲敬老,从我做起,口语交际内容是班级专题讨论会,要求简单记下自己的发言要点及别人的发言重点,并大胆发表看法;七下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我的语文生活,口语交际内容是商场调查访问及评价,要求提前准备好访问内容,并礼貌诚恳地向别人提出问题。
而八九年级教材则以口语交际专题的形式对生活中常见的口语交际类别进行专项训练,以规范学生口语表达、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素养。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活动探究单元中包含着相对独立的口语交际专题,如八上第一和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分别是讲述、复述与转述;八下第一和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分别是应对和即席讲话;九上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是讨论。
在七年级到八、九年级的初中语文部编本教材中,口语交际专项内容形成了从一般到专门的序列,训练的交际技能也渐趋复杂和专业。总的说来,口语交际教材由易到难,螺旋推进,逐步提高,呈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也遵循了学生逐步趋进的学习特点。
3.情境性
在八年级和九年级口语交际专题中都有一个“口语实践”板块。通过这个板块,口语交际教学能够跳出课堂,贴近生活,为学生们创设自然的、真实的、切合社会交际的情境。模拟某种特定的情境,塑造语境条件,组织不同形式的发言活动,让学生在其中进行语言交流活动,调动学生多重感官,充分体验“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有利于学生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更好地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部编本教材中体现口语交际情境性特点的部分口语实践有复述与转述专题,其题目是根据材料,进行转述训练,并与同学合作,轮流扮演材料中人物,再现这件事情;还有应对专题,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下列一种情境,自主设计流程,分配角色,合作完成口语交际活动;以及即席讲话专题,其题目是从下列情境中选择一种,本组同学每人做3分钟左右的即席讲话。每组推选一名同学做代表,由语文老师指定情境和讲话时间,分别做即席讲话。
通过口语实践习题,学生在情境中融入自己的角色,凭借合适的语言或非语言要素来完成口语交际活动,通过强烈的现场交流感来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教材缺乏口语交际技巧知识
部编本七年级口语交际知识多是一些言语注意点及交际要求,八、九年级的口语交际专题谈到了口语交流技巧,但只是寥寥几语且不成规范。如九年级上册的“讨论”专题,简述了讨论规则,并对其进行简单说明,但并未陈述讨论的技巧,以及如何进行科学有效地讨论。又如八年级上册“讲述”专题中提到两种叙事技巧,一是先述过再述因,二是适当在讲述过程中进行停顿,这两种技巧能够勾起听众的好奇心,增强讲述的效果,但其技巧知识传授得过少,且其位置处于“讲述”专题第二大点下面的小点,以致于学生容易忽略其所在,忽视其所具有的重要性,如此,学生便不能更好地了解及学会讲述。同样的,八年级下册中有关“应对”的口语交际专题,也有这个缺憾。教材中明确提到了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应对技巧,并例举了自嘲、归谬、巧换概念、针锋相对、转换话题等技巧,但紧随其后的不是针对这些技巧进行说明,也不是通过案例让学生对应对技巧有清晰的认识,而是让学生自己搜集例子并对其进行学习。显然,部编本教材缺乏对口语交际技巧的知识普及。
2.教材忽视口语交际评价系统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口语交际的评价做了这样的规定:“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5]据笔者统计,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提到“评价”一词的次数屈指可数,仅是七年级教材中关于商店访问有过提及,还有八、九年级口语交际专题中略微提到了在同学们小组讨论后进行简单评价的过程。而在教学环节中,生生评价或师生评价都会因课堂时间不够、碍于面子等各种各样原因而被忽视或遗忘。诚然,无论是教材编写,还是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学生与老师对口语交际活动中的评价环节都未能达到课程标准的目标。但口语交际训练效果评价系统的建构是评估口语交际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也是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训练质量的重要步骤和手段,其具有的导向、调节、反思、增值和诊断功能,都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在教材编写和教学活动中,建构口语交际评价系统是不应被忽视的,是十分必要的。
出于推动口语交际课程的进步与发展的目的,笔者从编写和教学等角度对部编本初中口语交际教材进行了简单的一些分析,但仍有许多缺漏和疏忽之处,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