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明
(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新舟镇洪平小学 563000)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作也一样,特别是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教师的职责在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就是要引导学生写作,化难为易。小学生初学写作文,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样引导学生写好起步作文呢?我的做法是抓住一个“说”字,我从启发兴趣入手,选择学生热衷的话题,引导学生产生说话的动机和愿望,让学生有话可说。可以说自己,也可以说自己周围的人和事,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说出来。这时候,老师及时点拨:说话要通顺连贯,一件事,一件事地说清楚。趁着学生兴趣正浓,让学生把自己说的话记下来,略加修改。这样,引导几篇后,以后写作文就有路可寻了。
近几年来,我在从事中年级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中,就注意边探索边实践,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作文训练由说到写,由易到难的规律,科学地引导学生写作。具体做法如下: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观察、思维、语言组织等一系列能力的综合运用。相对而言,要求是较高的。因此,许多老师就以此为尺度来要求学生写作,久而久之,就形成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造成学生作文的心理障碍。当然就怕写作文,更不会写出什么好文章。因此,“避重就轻”,让学生轻松地接受作文就显得尤为重要。开始上作文课,别把作文说得那么严肃,那么高深莫测,他们毕竟只是十岁左右的孩子,老师应该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深入浅出地叙述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在作文的起始课上,我是这样说:“我们入学三年级啦,学会了许多字词,有上千个呢!还会背不少文章,真了不起!我们从二、三岁就开始学说话,至今会说许许多多话呢!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以及嘴里想说的话用自己学过的字词把它记下来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会很乐意地去做。)
在每一次作文课上,我不是开头死板地去给学生讲解分析写作要求,而是先把作文进行分类后,再把写作要求剖析分解为几点,然后把这几点有机地纳入自己写的下水文的分析讲解中。(下水作文大都是从学生自身生活中吸取,经过加工,体现“趣”味。)在分析讲解中让学生明白作文训练要求的内涵,在练习仿写作文。学生就不觉得作文难,也就能轻松地接受作文。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说爱闹,但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却常常表现得过于“沉默稳重”,特别是作文课,所以培养学生“爱说”,畅所欲言至关重要。针对此种情况,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尽可能创造机会带领学生走一走,看一看,并引导他们想一想,特别是身边的人、情、景,不能“熟视无睹”。我根据学生爱听故事这一特点,更多地采用听故事说作文的方法来引导他们。有选择地给学生讲故事,同时提出要求:听后能模仿老师的语调、表情、手势等来讲述故事,若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则更好。同桌互说,互相补充。这种方法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爱说”习惯,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种训练过后,便训练学生说自己感兴趣的事。另外,还充分利用教材,背诵复述课文有关章节,这样,既训练了学生“说”,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有了兴趣,学生学习才会主动。作文教学也一样,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这对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特别重要。但由于受学生的年龄小、知识少等原因限制,引导的方法要巧妙。如:我在教学生写看图作文时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教师再围绕中心设计几个问题或讨论题(这些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就是一篇看图作文);接着,利用回答或讨论的方法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起初训练时,设计问题可详细些;后来则可简略些,并适当提供些词语供学生选用,如小语五册中有这样一幅画,问题设计如下:
(1)院子里:听一听有没有声音?看一看地面打扫怎样?树长得怎样?
(2)屋子里:看到什么?
(3)人物:老人的外貌怎样?可能是什么职业?她在干什么?孩子们脸上表情怎样?心里会想写什么?
词语提供:静悄悄、茂盛、头发花白、干干净净、绘声绘色、面带笑容、高大、聚精会神。
其他写人、事、景的文章,我也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引导要合情合理,学生易于接受,特别是作文的命题,要“新”、“小”、“趣”。
通过这样巧妙的引导,学生便能有顺序有条理地写出文章来。觉得写作并不是件难事,而是件自己“可为”的事。对不同体裁的作文,我们都要动脑筋去设法引导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便会产生写作兴趣,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默语起草”是美国作文教育改革家格雷夫斯所提倡的,适宜初学写作的小学生。“默语”是指自言自语式发音或不出声但又动嘴唇的动作。初学写作的小学生,对语言的组织和运用不那么熟练,需要通过自言自语这个辅助手段来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学生有“说”为基础,同时又有了写作兴趣,就鼓励学生把说的内容有条理地写下来,学生边说边写。我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此法,实践表明:“默语起草”比制止学生发音写出来的文章语言通顺、流畅。因此,我积极鼓励学生作文时“默语起草”。
在写作的初步训练中,正确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只讲了几点粗浅的认识,这几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借此机会求教于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