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品勇
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实施中,给学生充分落实安全教育,并且加强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这是这门课程展开教学的基础,也是避免学生在运动中受到各种损伤的依托。很多体育教师在课堂上都缺乏充分的安全意识,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也不够深入。这使得大家由于一些基本知识和常识的匮乏,在运动中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有效处理,碰到运动损伤甚至一些事故的发生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都是体育课的教学中要努力避免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因此,教师要在这一点上投入更多的关注力,并且要将体育课堂上的安全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下展开运动训练。
首先,教师自身的安全意识要得到强化,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和理念有所更新,才会在体育课的教学实施中将安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法和计划时就要将安全教育作为一个侧重点,尤其是有些项目在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前,很容易在运动中由于姿势或者方式的不当而造成运动损伤。对于这些问题教师都要提前预设,不仅要在教学展开前将各种安全问题给学生强调,并且教给学生各类常见问题发生后的处理应对方案,也要给学生设定明确的课堂秩序,这些都是保障体育运动的安全有效的依托。安全教育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扮演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于什么都充满好奇,很可能会在一些不当的运动方式中受到身体损伤。因此,教师一定要首先保障课堂上的安全教育有充分落实,这样才能够让后续的教学过程良好展开。
教师自身首先要强化安全意识,并且要从各个方面展开这部分工作的落实。比如,在上课的过程中体育老师应该考虑到方方面面的事情,如场地的选择、器材的使用、活动的开展等。不仅如此,在运动过程中也要对于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如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合理着装,不携带尖锐的物品或坚硬的物品在身上等。使学生将安全意识深深的烙印到脑海里,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这样才能为安全的进行体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阶段的体育课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受伤,或者是发生运动中的身体损伤,教师必须提前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这样才会防患于未然,让学生在轻松有序的环境下锻炼自身的身体素养和意志品质。
在我们强调安全教育时,最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在运动中可能造成的损伤,这也是教师在落实安全教育时要充分给予关注的问题。小学生还处于行为规范养成的阶段,很多好的行为习惯还需要培养,这也是学生很多时候会由于不听从教师的指导盲目展开运动,随之产生运动损伤乃至发生一系列事故的原因。因此,体育教师一定有意识的就这些问题进行提前预设,并且在教学前给学生充分强调运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且保障学生有充裕的运动准备。尤其是在学到一些特定项目时,运动的方法和技巧的正确掌握非常重要,这样才能避免学生由于运动方式不当而造成的损伤。不仅如此,有些项目在展开前需要学生有充分的身体准备,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很有必要监督学生将这些准备落到实处,这才会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进入到运动过程中。
教师在实施安全教育时可以从一些具体的指导展开,比如,要让学生明白在剧烈的运动过后要合理进行身体放松,以使身体快速恢复正常,注意补充水分避免缺水等。同时,要教会学生一些运动技巧,像跳跃过程中如何安全落地,跌倒时的防护措施等。有了充分的自我保护能力,学生就能在运动中做到自我保护,对学生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运动时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并且将教师强调的注意事项都有效做到,这样就能保证运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这往往也是学生良好掌握一些运动中的技术要领的模式。
安全教育同样可以体现在问题处理后的应对方法与策略上。在教学前教师首先要通过安全教育的落实加强学生安全问题的规避意识。当各种问题不可避免的发生后,学生如果能够及时处理与应对,这同样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能够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在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时,教师不仅要做好事前的防护工作,也要让学生在发生一些损伤或者事故后懂得如何及时处理,让学生有良好的事故应对能力。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处理具体问题时有针对性的给学生讲授这些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提前将一些事故的处理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更多使用的技能,这些都是安全教育实施的良好路径。
结合体育课的教学,教师应该及时教会学生一些安全方面的常识以及受伤后的一些自救措施。比如简单伤口的包扎,同学之间互相救助的方法等。教师还可以利用体育理论课的时间把一些自救常识传授给学生,如摔伤或脱臼等方法如何自救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自救常识,可以在受到伤害的第一时间展开自救活动,避免事态的恶化,有效实施自我保护。安全教育涵盖的内容和方面很多,具体而言需要教师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有针对性的进行渗透,这样才能够对于学生最大程度实施保护,让大家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下有效展开体育项目的习练,全面提升自己的身体素养和运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