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瑞芬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重新凝练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它包括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设计了18 个学习任务群。其中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核心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18个任务群之一,它的学习目标包括:关注当代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化,辩证分析网络对语言、文学的影响,提高语言、文学的鉴赏能力。借助媒介(注:每一种媒介都有其独特的审美形式,本文以影视媒介为例)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挥课程美育功能,是培养学生“跨媒介”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中,在网络、数码、移动通信平台的发展下,阅读、交流平台和交流方式更加多元,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不断改变,传统的认知方式不断被刷新,语文课程应该顺应时代寻求语言运用、文本阅读的创新路径。纸质阅读亦不再是阅读的唯一途径,融媒介的阅读时代已然到来。以影视资源为例,在媒介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学生获取信息渠道越来越多的今天,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一些真正有趣味、有思想、有意境、有深度的影视艺术,这是对学生的学习的一次挑战,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一次考验。
(一)影视资源能创设高度审美的教学环境,丰富情感体验。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影视作品作为课外学习资源,它综合了其他媒介的特点,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日常教学利用优质的影视资源,最大限度扩大阅读覆盖面,积极创设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文本情境,使学生有所感悟,为学习任务所驱动,有所借鉴和模仿,有所表达,在艺术与科学之美的熏陶下,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通过鉴赏影视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美育功能。优秀的影视资源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与灵魂对话,发现自我,叩问自我,挖掘生命的深度与广度;能让学生了解社会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更加深入地认识“人与社会”的关系;能引导学生通过对自然的思考,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影视资源能丰富语文的学习手段,提升学生的鉴赏品位。
影视艺术兼容了语言、音乐、绘画、摄影、建筑多种艺术特性,并把它们有机地整合在自身形态中,使其在动态的影像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形式丰富多样,有新闻播放、故事片、科技片、系列片、电视散文、电视小说等,为各类文化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天地,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弥补了学生直接观察生活的不足。借助影视媒介,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影视交流活动,如影视配音、采访、写剧本、表演模仿、影视评论、辩论等。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课外的学习活动,拓展语文学习渠道。
利用影视媒介,有助于学生学习、积累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不断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自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认识,从而形成积极的鉴赏态度,完善其人格,提升其人生境界。
(一)建设优秀的影视资源库
真正优秀的影视作品和杰出的文学经典一样,能使学生思想得到净化,能触及人的灵魂深处,能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提高内在修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收集影视精品资源,在收集的过程中培养鉴赏水平,教师进行筛选、整合成一个相对精练的校本资源库。同时,以主题为单位,整合不同类型的电影,形成结构独特,文本配套、图文并茂、声像合一的校本视频资料。
(二)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媒介知识和参考资料。在开展活动之前,要通过问卷、测试、问答等形式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学生提供合宜的学习支架,如影视媒介的阅读,要为学生提供影视镜头的选择、切换、拼接等影视概念的知识……
(三)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他们自己,满足其心灵的自由。组织活动形式多样,根据学生的需要有所选择,设计相应的学习原则,给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建议,设定评价原则,组织、管理、协调、协助活动实践的整个进程。要引导他们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享受自主学习的快乐与成果。
(四)关注过程性评价。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应改变以往只重结果的评价方法,需要关注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在活动过程中,除了评估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应关注学生的媒介素养的形成,如对做海报、写电影宣传语、设计商标时创意及艺术修养的形成进行跟踪记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合理评价有效反馈等。学生在自主参与,自主学习,自我体验,乐于分享,乐于创造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深化审美体验,提升语文的核心素养。
(一)提供优秀的影视资源,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语文世界中享受审美的愉悦。
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这个任务群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首先要为学生精选优秀的影视资源,挖掘影视媒介中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美,鉴赏美。如讲授柳永的《雨霖铃》,可以剪切戏剧《西厢记》中崔莺莺与张珙分别时的场景,借“碧云天”,“西风紧”的背景,学生体会”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离情别意;学习《边城》时,剪辑有关湘西风土人情的片段,让学生感受田园牧歌式抒情小说的情调;学习《春江花月夜》,可以播放《明月几时有》》《月满西楼》,让学生在音乐的享受中感受那如梦如画,如痴如醉的诗意……学生在美好的艺术画面和乐曲的熏陶中,加深对文学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力、感受力和鉴赏力。
(二)影视资源有效介入语文教学过程,助力学生“跨媒介”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跨媒介学习共同体的支持下,通过阅读多种媒介的语言材料,在言语实践中形成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影视资源适时适当介入高中语文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媒介”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表达能力。
笔者根据日常教学实际经验,总结出以下整合路径:
1.引导学生学写鉴赏式影评。“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普通高中语文学科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利用优秀的影视资源,可以倡导学生写影评,对一部作品的整体或某个细节、艺术手法等进行评赏,或者对同主题的几部作品进行对比,以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的态度说服他人,让自己对电影的解读更加深刻。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倡导的影评写作,只是根据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定位是指导学生鉴赏影视资源,学写鉴赏式影评,借以提高学生影像艺术的鉴赏水平,而不是专业式的影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以下的步骤鉴赏一部电影:(1)影片的片名和情节的联系;(2)影片反映了什么主题;(3)选材的特别之处;(4)开场和结尾安排的画面有什么效果:(5)摄影机移动的形式特别之处;(6)镜头处理的特别之处;(7)色彩调节的特别之处;(8)音响效果的特别之处。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从哪些角度鉴赏电影,让学生学会解读影像媒介,鉴别欣赏影视作品的优劣,学会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视觉感知,从而提升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2.着力不同媒体之间的相互转换。学生可以根据镜头写剧本,或根据剧本鉴赏镜头,体验各类媒介的不同元素和表现方法的微妙差异,获得不一样的审美体验。《美丽人生》是一部观赏性及艺术表现力都很强的优秀影片,通过二战期间一个犹太普通家庭的人生遭遇和悲欢离合来展示战争所带给人们的深重苦难并从主人公的身上折射出人性之美。在具体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设计电影海报、创作电影宣传语、细节片段鉴赏、感人镜头剧本撰写等教学活动,力求实现跨媒介的阅读与交流。通过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合理联想,揣摩人物心理,细节安排的独具匠心,更好地领会:人类在面对苦难时的对生活的热情与对生命的热爱的美丽人生态度。
3.组织辩论赛,设置语用情境进行交流。比如观看电影《浪潮》,可以组织辩论赛,让学生围绕着“战争有无正义之分”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对战争有更深刻的认识:战争只是一种手段,其本身并不是目的;哪怕战争目的是正义的;也不应该成为政府制造灾难性结果的借口……在辩论中,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在思维碰撞中,思想越来越深刻,对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开放性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让语文学习的视野更加宽广;在活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语文能力。
影视作品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媒介,它整合了多种艺术特性,具有较强的再现力和审美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优秀的影视资源,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学习资源渠道,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探讨影视媒介的阅读与交流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感受艺术和科学之美,倡导阅读分享与交流,丰厚学生学养,开启学生智慧,激发学生热情,提升阅读审美境界,培养合作探究精神,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