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勤
我们总要求孩子成功,比别人强,考上最好的学校,但很少告诉他们,成功意味着什么,生活的幸福源自何处,什么最适合自己。教育被简化成了一条升学直线,所有的过程只为那个最后的结果而存在,如上北大、清华或上哈佛。
于是许多语文课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追求熟练度、准确率和条件反射,把知识容量和能考高分做为教学最高境界和胜负标准;方法是反复讲练,挑战时间极限和身心极限,效果是身心疲惫、两极分化、无味无奈、分数瓶颈。人才培养模式?所给非所要(无趣),大水漫灌而非个性培养(无味)。主战场课堂教学灌输式非体验式(无奈)。
不能让孩子眼睛发亮的课堂,就不能算是成功的课堂!
生涯渗透语文课的目的,就是激发趣味,产生欲望,培养思维,形成素养,唤醒灵魂。
a)唤醒生涯意识(为什么学?为谁学?价值取向?)
b)提高规划能力(怎样学?小中大目标?教练技术)
c)激发学习动力(变被动学为主动学?目标清晰)
d)培养学科素养(核心能力?扬长补短)
e)促进快乐学习(学的轻松、高效?学校已和谐氛围)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
通过巧妙设计、真实体验、互动活动、问卷调查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并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价值取向,从而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价值取向等。
比如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知道植物妈妈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传播种子。
知识目标:能正流利地朗读课文,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的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生涯目标:了解植物的知识,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的欲望,体会独立生活的乐趣,培养留心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同学们,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植物,王国的骑士也十分有趣,读了《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你们知道了蒲公英、苍耳和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你还知道大自然中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呢?(板书:植物妈妈的办法)
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十页。
生涯设计意图是通过启发谈话,利用求知期待以激起学生乐意探索的欲望。
生涯设计意图,上课前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了一些有关植物播种的资料,还让学生准备了一些食物和图片。课上,对资料搜集的多或主动积极发言的小组给予加星奖励,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生涯渗透行业职责
注意:此时以兴趣类型分组,人以类聚,不同视角进行观点辩论,扬长避短,互相借鉴,共同提升,效果甚好。
根据不同的知能目标,设计巧妙的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比如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中,教学活动设计有四个板块:二是聚焦“新鲜”,交流读后感受。三是体会“特别”,畅谈校园生活。四是观察比较,规范书写生字。五是教学资源链接,拓展阅读不同的少数民族的风士人情和民俗习惯及吴然作品《孔雀舞》。
一是自读课文,归类学习字词;从欣赏歌曲《爱我中华》选段。激发阅读期待,引入新课学习。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这样一所小学,不处不同民族的孩子在这所学校里共同学习和生活,想不想去参观一下?三是体会“特别”,畅谈校园生活。在板块二中学生通过交流有新鲜感的句子对这所学校已有初步的感受,在这一基础上,鼓励学生用概括性语言反馈特别之处。通过5个连环板块,巧妙设计“引-思-探-提-梦”5环节,构成这节课的主线,一气呵成,环环相扣,即达成了知能目标的训练,又达成了生涯目标的激发与提升。
有梯度的问题串高设计,是激发并引领孩子们进行逻辑思维、趣味探索的源动力。
比如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教学中,让学生找有新鲜感的语句,以此句为例细读品味,“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体会表达的妙处。
句中有新鲜感的词语一般会说“触碰”,两个字换换位置,意思不变,但是感觉更美妙了。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作者把自然万物当作人来写? 此问题的设计就是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发现作者不仅把花当人来写,树枝、绿叶、雷云也都像人一样,会互相触碰,会拍着大手。关注学生表达的同时,老师创设情境,迁移运用。首先是顺延上一个话题,交流句子“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其次是以第第5、第第6自然段为例,研究作者是怎么表达的。第5自然段写“放假”,第6自然段就围绕“放假”,把事物当作人来写,把想象中的场景写具体了。同时依照课文第5、第6自然段写一写。清风一吹,他们……蝴蝶一来,他们……最后紧扣“新鲜感”,进行交流评价。
通过精心的问题铺设,使学生带着高昂的热情,投入到一个又一个问题讨论中,问题与梦想碰撞,自主学习动机不断生成,自我规划意识越来越浓,生涯渗透,尽显其中。
生涯渗透课堂的任务之一是有针对性的进行八大智能的有意训练,扬长避短,既是目标,又是手段。
比如我在基于多元智能的小学语文教学实例分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口语交际请教》的教学中,结合本课需要,依据霍兰德六岛理论,结合学生意愿,提前将学生分成为六组。在教学设计的第三个板块入境演练,多“请教”。活动一是搜集问题,进入真实。活动二是倾诉问题,真“请教”。首先是组内请教,将遇到的问题向小组成员进行请教,听听他们有什么好建议。注意落实请教的相关要点,不明白的地方及时提问。请教结束后,按照评价量表进行互评。
其次是全班展示.了解”组内请教”中的问题是否解决,请教是否成功。成功和未成功分别先一个进行展示,按照评价量表进行评价。
成功的请教:请组员推荐展示请教要点充分的例子,评价时关清高请教的问题是否说得清楚,是否有及时的追问。
未成功的请教:在全班内再尝试请教,有可能人经历不成功到成功两个阶段,对于请教要点落实得会更好。教师相机进行点拔。
学生可能围绕“有礼貌”注意请教时机“说清问题”及时追问“表示感谢”等方面进行评价,引导发现“不管别人是否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都要表示感谢”自己帮不上忙时可以告诉他找帮忙“。我的评价是:真正的分组讨论,充分体现出学生在的情境中,解决真实的问题。在生生互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在激辩中增强智慧,在激辩中提高能力!(语言、逻辑、空间、合作等)
1.教学目标
学科素养目标
熟知中国诗歌的特点,提高诗歌品味的鉴赏能力;
初步掌握比喻、对比等技巧及表达效果;
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的现象。
生涯渗透目标:
1.通过苏轼的成就经历,了解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重视学科兴趣培养,乐学好学;
2.通过古诗词《望洞庭》的欣赏(辅以音乐手段)培养学生艺术兴趣,提升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3.通过文本分析、朗诵技巧、情境体验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语言智能,有效表达交流的沟通素养。
4.通过内容了解、结合插图、想象画面、角色体验,感悟诗意,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继而承担社会责任、传播中国文化的文化理解文化传承的21世纪中国人核心素养,涵养价值观。
综上所述,生涯渗透的设计为主干教学服务,是不可或缺的催化剂、助燃剂。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学校只有将生涯规划理念、技术扎根于学科教学的土壤中。帮助学生找自己,帮助学生做自己,帮助学生乐自己,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意训练,扬长避短,通过体验,互动,问卷等,发现并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取向等个体属性,及时发现并发展自己的天赋优势。以达到训练并提升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学习动力的激发,学科素养的养成,快乐学习的情怀等。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唤醒每一个孩子心中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隐藏在体内的特殊使命和注定要做的那一件事情,这也是生涯教育的本质。生涯教育是生命教育,是为孩子奠基一生幸福的教育,开启先天智慧,学会选择后天培养的知识与技能,最终成为自己,这是教育发展必然趋势,也是我做为一名教育者的初心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