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美荷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的阅读教学可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然而,由于小学低段的学生刚刚接受启蒙教育,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加上人生阅历浅,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阅读教学难度。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兴趣爱好、理解能力等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确保学生在阅读课堂上都能全身心参与其中,从而实现教学效益最优化。
首先,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刚刚接受启蒙教育,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比较低,这个阶段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侧重形象思维。换言之,学生更喜欢阅读图片等一些可视化的文本,而不愿意去阅读文字类的文本,这是由小学低段年级学生性格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其次,小学低段年级的学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甚至产生各种奇思妙想,这些奇思妙想有些不符合逻辑,有些非常夸张。这也是由小学低段年级学生性格特点所决定的。再则,小学低段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经常喜欢身边的小动物或者人物,模仿他们的行为、动作。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阅读教学 小学生具备形象思维,相较于枯燥的文字文本,学生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等文本。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可以直观地阅读文本内容。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从而提升阅读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的时候,很多小学生没有看见过雪,还有的学生虽然看过雪,但是没有看过小鸡、小鸭、小马。所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明白为什么“小鸡画竹叶”“小鸭画枫叶”。这个时候,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介绍“雪”这种物质,并展示相关的雪景图片,让学生对“雪”这一物质的特性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又如,教师可以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等动物的脚掌图片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小鸡会画出枫叶,小马画出月牙。这样生动、有趣、形象的教学情境,既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又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从而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阅读感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
(二)利用情境创设法进行阅读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可以变抽象知识为形象知识,变复杂知识为简单知识的教学方式,将其运用到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并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升国旗》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每天升国旗的情景,回忆升国旗的画面,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就能根据每天早上升国旗的画面很好地理解“国歌声中,徐徐升起”“望着国旗,我们敬礼”等句子。这种联系生活情境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既能降低学生阅读难度,又能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氛围中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又如,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善于模仿这一特点采取角色扮演教学法,让学生扮演文本中的角色展开对话,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狐假虎威》、《狐狸和乌鸦》等文章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教学法,让学生扮演书中的角色。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揣摩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心理活动以及神态表情等,这个揣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品位、自主阅读的过程。长期训练之后,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三)利用合作学习法进行阅读教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但是好奇心强,有很多的奇思妙想,语文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具体点说,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问题,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问题,这样既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突破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带来的阅读局限,又能让学生在交换奇思妙想的过程中获得视野和思维的有效拓展。例如,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还有比曹冲更聪明的称象方式吗?”然后组织学生在一起讨论和交流。有一组学生通过对曹冲称象的过程进行探讨之后,发现有一个环节比较复杂,就是搬运石头和称重石头。经过讨论之后,学生们提出一个更好的观点,即“用人替代石头”。这个小组学生提出的观点获得全班同学的一致好评。在这个探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文章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自己的个性和思维也因此得到发挥。除此之外,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得到训练和培养。
综上所述,小学低段年级的学生生活阅历浅,认知水平低,理解能力有限,喜欢可视化的阅读文本,善于模仿别人,而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展开阅读教学,比如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设可视化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或者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以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