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世江
(山东省青岛胶州市第九中学 山东 胶州 266300)
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知识体系中较为重要组成,这些被千古流传的文学作品承载着诗人的家国情怀、人生哲思以及远大志向等,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陶冶情操以及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实践传统文化,是体现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重要手段。
众所周知,无论哪一门学科,要想学好都必须有良好的基础作为保障。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作品进行精度、熟读以及深读。因此,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阅读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以此让学生对作品所涵盖的思想情感进行体会。例如,教师在教学《次北固山下》时,就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这首诗作者主要表达的是对家乡的思念,并通过对作者背景以及当时社会环境的叙述,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篇目中,有很多都表达了作者的责任担当以及家国情怀。例如,《木兰诗》就通过“代父从军”“停机叹息”呈现了一个孝女的形象,而“征战沙场”“准备出征”则体现了木兰的为国效忠的英雄本色,“解甲还乡”“还朝辞官”“亲人团聚”则表现了她的忠孝。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花木兰所具有的优秀品德,这样就会逐渐让学生触摸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
又比如,教师在教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一篇目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来感受诗人伟大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可以感受到那些驰骋疆场、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壮举,引导学生学习这种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知识体系不完善,在学习意境丰富、语言凝练的古诗词时会显得比较困难。但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古诗词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还需要引导学生去探究其精髓,汲取营养。因此,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去想象和感受作品中的意境,来体会学习古诗词的乐趣。例如,在教学《题破山寺后禅院》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后进行联想,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在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背景音乐、图片或者视频等烘托气氛,以此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想象,促使学生更加深刻感受到古诗词的丰富多彩。
语言是古诗词教育意义和主题思想传递的主要途径,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去分析那些具有化龙点睛之笔的语言,以此来呈现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内涵。同时,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古诗词汇也是比较常见的,看似简单平常的几个字词就可以形成一幅令人赞叹、动人的场景。例如,在李煜的《相见欢》中,“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虽然只有简短的一句话,但是作者所描画出来的景象实则很丰富,有缺月、深院、梧桐以及清秋等,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悲戚与愁苦。在上片中,作者主要是以景物作为情感抒发的基础,下片又通过形成的比喻来含蓄表达了自己真挚的情感,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去品赏这些写作方式的精妙。
除了基本的阅读教学之外,教师还需要利用开展专题活动来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而之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传承到现在,就是因为我们在现如今的生活中依然可以感受到、获取到它的魅力。比如,作为仅次于春节的中秋节,在过去很多文人墨客都在中秋月光的沐浴下抒发着各种情感,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教师就可以通过举办中秋节古诗词朗诵比赛等类似的专题活动,让学生品味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既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也有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古诗词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以此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