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逐梦者

2019-11-26 03:45张哲浩
恋爱婚姻家庭 2019年33期
关键词:培育出耄耋条锈病

◎文/张哲浩

6月的陕西长武大地,麦浪滚滚,机械轰鸣,田间地头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在长武县小麦育种试验中心的试验田里,一位耄耋老人头戴草帽,身穿发黄的白色衬衫,顶着烈日正在麦田里指导采收种子。要不是亲眼所见,记者不会相信眼前的这位老人就是我国小麦育种专家、研究员梁增基。

阻绝条锈病南下的功臣

上世纪60年代,陕西长武种植的小麦,抗倒伏、抗条锈病能力差,最好的年份亩产也超不过50公斤。

1961年,年仅28岁、来自广东高州的青年梁增基,从西北农业大学毕业后,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义无反顾地来到偏远贫穷的长武县。

“小麦条锈病是造成小麦减产的一种危害性最大的‘癌病’。”梁增基经过反复观察和研究,历经7年,采用杂交法,最终培育出702、7025两个小麦新品种。特别是702小麦新品种,具备抗条锈病、抗寒、抗旱、高产等优势,其抗条锈病的优势填补了旱作小麦的国内空白,亩产达到了200公斤。

1979年,在改良702的基础上,梁增基又潜心培育出了秦麦4号,亩产达到300公斤。新品种在渭北旱塬、陇东地区的5个地市推广种植后,形成了一条阻隔条锈病南下关中的“隔离带”。时任西北植物研究所所长、小麦育种组组长的李章动情地说:“梁增基把条锈病挡在了西北,这是他的最大贡献!”

不断缔造科学奇迹的人

农村俗语说:“麦倒一把糠。”

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陕西渭北黄土高原土地产能的提高,小麦在成熟期却出现了倒伏病状。祸不单行。1980年前后,陕西长武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竟然只有350毫米。站在试验田里,望着绝收的种田,梁增基心急如焚。就在此时,在万株枯萎的麦苗里,一株长势良好、颗粒饱满的麦苗让梁增基眼前一亮,他的心里顿时升腾起一丝希望——长武131小麦新品种由此“缘定”。苦心人,天不负。之后,历经多年的煎熬和反复试种,直至1989年秋,梁增基又采用小黑麦代换系再次对长武131进行了改良,才使其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

然而,对于每一位不懈追求的科学家来说,探索之路永无止境,永不满足。之后,梁增基又对长武131进行了改良,同系特性更优的长武134诞生了。这一新品种经过两年的预备试验、3年的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等环节,到1998年,长武134在高产、优质、矮秆、抗条锈病、抗叶枯、抗冻、抗旱、抗倒伏等方面保持了绝对优势,丰雨年亩产可达500公斤以上。

仍在逐梦的耄耋老人

梁增基退休后,依旧像以往一样天天“泡”在小麦育种试验田里,因为他所培育的长航一号还没有最后鉴定完成。他说:“在有生之年,我还要培育出旱塬强筋、高产、抗逆、综合性创国内一流的小麦新品种。”

“这是近年来我们培育的专门做面包的新品种,在品质、产量、抗病性、抗旱、抗冻等特性上的表现都很喜人……”在梁增基的试验田里,而今已86岁高龄的老人满脸喜悦,他指着5块试验田告诉记者,“还需要经过4年到5年的区域试验,得到省审、国审之后才能进行大面积推广。那时候,我们就不用从国外进口面包麦了。”

猜你喜欢
培育出耄耋条锈病
中国农学家成功培育出草莓味土豆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俄罗斯培育出能够发光的植物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215份小麦材料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检测初报
耄耋老汉的别样绿色梦
美培育出可供移植的大鼠肢体
育人有方的耄耋老人
耄耋老人与八百多封“劝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