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助贫困大学生与“立德树人”的研究

2019-11-25 12:35谭冰陈泽羽王焰
教育界·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资助工作贫困大学生立德树人

谭冰 陈泽羽 王焰

【摘要】随着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深入,资助贫困大学生与“立德树人”的联系日益凸显。基于此,文章针对资助贫困大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的目的与价值进行了分析,继而对其现存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以全员参与促德性涵育、以平等尊重促心理健康、以关怀服务促成长成才等立德树人式资助的实现策略。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立德树人;心理健康

现阶段,“立德树人”背景下的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在德性涵育、心理健康以及成長成才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而相关的理论研究也还不够成熟,所以本文针对资助贫困大学生与“立德树人”的研究分析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一、资助贫困大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

资助贫困大学生与“立德树人”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对于贫困大学生的资助需要“立德树人”教育的支持;而“立德树人”教育的实现,同样需要对贫困大学生实施针对性的资助。

(一)资助贫困大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资助贫困大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资助的贫困大学生来说,要树立起引领社会发展之德,也就是说,贫困大学生不仅要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而且要有引领社会发展的德行。学校要注重对贫困大学生“人穷志不穷”信念的塑造,从而以贫困大学生的责任的担当、诚信的坚守来促进社会道德的发展。

其次,要树立起学生和谐成长的德行。也就是说,要以培养合格的人才为目的,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心的成长力量,不能局限于知识、技术的传授。而且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问题十分常见。通过人格力量的支撑,学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身克服困境的勇气与能力。最后,还要把所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塑造成创新、创造、创业之人。也就是说,资助工作要与创新、创造、创业教育相结合。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不仅是时代的需求,而且是改变贫困大学生现状的上升通道,能够推动贫困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1]。

(二)资助贫困大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价值

在资助贫困大学生的过程中,进行“立德树人”教育,具有很高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立德树人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我国传统文化认为德行是社会风尚的“引领者”,树人是指“助益于人,使之成人”。也就是说,加强资助贫困大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可以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中德行以及“树人”的理解,从而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立德树人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立德”与“树人”的结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不仅肯定了德性修养的基础性,而且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的,还给予了“人才培养”以总体性的深刻关切。

再次,立德树人是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终极价值。贫困大学生资助不仅仅是对教育公平的维护,更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无论如何,都要把资助工作落实到贫困学生“成人”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资助不是目的,只是培养学生立德树人的一种手段。只有发挥好资助的育人功能,才能更好地推动贫困大学生人格的完善以及全面发展。

二、以“立德树人”为基础资助贫困大学生工作的现存问题

随着“扶贫攻坚战略”的深入,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力度也随之增强。资助贫困大学生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化,激发了贫困学生的进取心,但在立德树人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德性涵育方面来看

从德性涵育方面来看,被资助的贫困大学生的诚信品格、感恩意识以及责任精神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首先,诚信品格。贫困大学生对于诚信理念的学习、掌握以及认知都比较准确、深刻,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仍然存在失信行为。例如,骗取资助资格、挥霍资助费用、恶意拖欠贷款等。

其次,感恩意识。贫困大学生绝大多数都能铭记恩惠,并回馈施恩者,但是缺乏感恩意识的贫困大学生依然存在,有些甚至连感谢的话语都没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

再次,责任精神。据调查,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只有9%的贫困生愿意勤工助学,而大多数贫困生希望通过助学金、奖学金等无偿资助的方式来获取资助,从而支撑自己的生活以及学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学生不愿承担责任的心理特点[2]。

(二)从心理健康方面来看

从心理健康方面来看,被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在自我认知、情绪情感以及人生态度方面还存在问题。

首先,贫困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受经济条件以及教育资源等方面的限制,贫困大学生的见识、特长以及能力等都相对落后,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甚至把自己隔离起来,回避正常的人际交往。

其次,贫困大学生的情绪情感通常不够稳定,这是因为贫困大学生大都来自农村。他们通过努力进入大学后往往自尊心强烈,不愿接受他人的怜悯,但现实生活中受到经济、知识和能力等因素的困扰,再加上城市生活的诱惑,由此产生了挫败感,而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比较弱,于是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再次,很多贫困大学生的人生态度比较悲观消极,不能积极面对困境,甚至怨天尤人,缺乏忍耐力与信心。

(三)从成长成才方面来看

从成长成才方面来看,被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在创业意向、知识水平、个人品质、生存环境等方面还不够完善。贫困大学生属于弱势群体,就业创业比较困难。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率远远低于全校平均就业率。而要想通过创业来带动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贫困生的创业素质还无法满足当前创业的需求。据调查,绝大多数的贫困大学生都有自身的职业规划,但基本上都会受到自身能力、特长以及就业形势等方面的影响,进而导致奋斗目标不明确,创业落实困难,所以毕业后直接创业的贫困大学生很少。而且各个高校对于扶持创业政策法规的讲解也比较少,相关的创业指导实践课程也比较少。贫困大学生合作创业的意识比较强,这与贫困大学生兼职工作的种类繁多有很大的关系,但他们在创业、风险承担、管理技术等方面的能力还远远不够。

三、“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资助贫困大学生工作中的实现策略

要想解决以“立德树人”为基础资助贫困大学生工作的现存问题,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就要把“立德树人”作为资助贫困大学生工作的根本任务,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全员参与促德性涵育

以全员参与促德性涵育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资助贫困大学生工作中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通过全员参与来推动贫困大学生德性涵育的完善。首先,各个高校要加强助学机构管理育人职能的发挥,领导小组做好统领,各个部门之间做好配合与协调,从而建立起全面的资助育人工作机制。其次,要加强教师育人功能的发挥。通过课程教学,把课程内容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相结合,从而进行学生品质内涵的培养。再次,要做好相关部门的服务。为贫困大学生打造一体化的服务工作体系,实现精准资助。最后,要加强贫困生的引导,使得贫困生从受助方向自助、助人方转变,从而增强其诚信、感恩以及责任意识。

(二)以平等尊重促心理健康

以平等尊重促心理健康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资助贫困大学生工作中实现的重要保障。现阶段,有很多高校实施贫困生自诉选举制,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贫困生的自尊,影响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违背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要解决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各高校就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例如,高校要凸显出国家政府以及社会的关怀,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有温度的资助,而不是把资助工作看为执行政策。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贫困大学生自我关怀精神的生成,使其更好地融入人际交往中。也就是说,各个高校要以真正关怀贫困大学生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以平等的视角去看待贫困大学生,给予贫困大学生充分的尊重,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三)以关怀服务促成长成才

以关怀服务促成长成才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资助贫困大学生工作中实现的核心环节。在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的过程中实施立德树人教育,不仅需要满足贫困大学生基本的物质需求,而且要尽力满足贫困大学生安全、归属、自尊、自我实现以及爱的需求。只有提供差异性的资助关怀服务,才能实现精准资助,推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体来说,首先,各个高校要加大资助力度,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奖助学金以及勤工助学岗位。其次,给予贫困大学生一定的心理辅导以及职业化建议,从而在推动贫困大学生人格健全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再次,要加强相关实践活动的开展,满足贫困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提升其自我發展的能力[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实际出发,分析资助贫困大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明确现存问题,与时俱进,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不仅可以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资助贫困大学生工作中的实现,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灵波.贫困陷阱视角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10):81-85.

[2]黄维,张茂然,徐微.从保障资助到发展资助:反贫困视角下我国大学生资助制度的困境与改革路径[J].长沙大学学报,2018,32(04):25-30.

[3]宋光辉,吕晓彬.高校加强志愿服务文化建设对立德树人教育效果的重要意义——以徐州医科大学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0):3-5.

猜你喜欢
资助工作贫困大学生立德树人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新建本科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实践与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探索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