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天津市委市政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提出大力推进“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天津市东丽区提出了依托大数据、智能终端系统,打造精细化、精准化、便捷化、智能化的社会治理格局,大力推进“智慧党建统领智慧社会建设”。党旗所指,团旗所向。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背景下,共青团势必要将工作重心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倾斜。
一、共青团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共青团的工作格局与基层社会治理需要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顶层设计与基层社会治理需要不相适应。长期以来,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多依赖于顶层设计,依赖于组织推动,整体自上而下,缺少对于基层的实情反馈机制。虽然共青团组织改革后对于这种工作方式有所调整,“机关开放日”、大走访大调研、直接联系青年等各项制度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基层治理要求相比仍有差距,部分工作缺乏针对性、有效性。二是组织架构与基层社会治理需要不相适应。目前,天津市共青团组织的最基础单元仍停留在社区、企事业单位层级上,没有真正形成区域化对于青年的有效细化管理,这与发展到基础网格的基层社会治理要求不相适应,明显从理念上、行动上与推进网格党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不相适应。三是工作方式与基层社会治理需要不相适应。在传统意义上,共青团的工作被认为是“虚功”,衡量团干部工作成效的标准多被认为是组织了多少场活动、有没有创新、有没有声势等。这与基层社会治理需要明显不相适应,共青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所起到的作用仍旧没有跳脱出“锦上添花”“摇旗呐喊”的评价范畴。
2.共青团对青年的思想引导工作实效性不强。一是对青年思想动态把握不及时、不准确。共青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是对青年思想和行为模式的深度了解,其中首先要做到的是了解青年在哪儿。现阶段,国有企业、高校、机关等条块化组织对体系内青年的信息掌握程度尚可,但区域化的区县、街道、社区等共青团组织尚难完全掌握青年走向,对于青年需求、困难、思想波动的了解存在片面化、想当然现象。二是中学共青团组织源头的作用发挥不到位。中学教育重视应试教育大于德育教育、大于团内教育,本应是最关键源头的团内教育却难以孕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萌芽”。同时,对于符合时代特点的新理念教育不足,理论和实践相割裂,倡导思想提升、精神文明素养提升的具体习惯培养不足,缺乏对一代人核心思维的系统性引导。三是运用思想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不足。部分运转良好的基层共青团组织日常会开展大量的思想引导工作,但多是就引导谈引导,就思想谈思想,用于解决基层社会治理难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欠缺,没有与青年就业、婚恋、人生观养成等工作形成有效衔接。
3.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共治共享格局尚未完善。共青团的组织和工作力量多停留在少数人或团组织体系内部,社会力量参与度仍显不足,没有建立保障机制。一是青年志愿服务辐射面小。青年参与志愿服务多以团组织为单位开展,社会各界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渠道相对较窄,服务项目分散,认可度有待加强。二是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缓慢。客观地讲,天津市青年社会组织发展较南方沿海地区相对缓慢,数量多,但质量和活力不足,专业性和长效性有所欠缺。现阶段的青年社会组织多停留在提供课程、活动、公益项目的阶段,直接作用于参与和解决基层治理难题的实践较少,相关能力明显不足。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扶持手段少。政府购买服务解决社会基层治理问题的工作模式尚未得到深度普及,共青团组织扶持青年社会组织或社会化服务企业发展的途径和手段较少,难以支撑其良性发展,造成部分有专业、有热情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化服务企业找不到服务项目支撑,难以为继。
4.共青团组织资源运用效率不高、分布不均。基层共青团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力量不足、资源短缺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一是共青团组织内部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共青团组织的“条”与“块”没有充分融合,呈现割裂状态,各自为政。职能部门与共青团组织之间缺少必要的常态化联动和工作机制保障,难以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二是外部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浪费。以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为代表的团内优势资源多停留在市区级层面,基层缺少服务资源;市区级层面资源运用效率偏低,“点”的工作有余,“面”的统筹不足。三是青年的优势特点没有有效发挥。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途径少,青年智力资源挖掘储备不足,智力资源利用不充分。各行业青年代表参与反馈青年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的机制和途径相对单一,仅靠“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等活动和少数共青团、青联界别政协委员发挥作用,效果十分有限。
二、加强共青团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
1.聚焦改革创新,打造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着力解决共青团组织工作力量不足的现状,从改革创新上要动能。一是从强化顶层设计上激发动能。整合资源向最基层倾斜,大力推进为基层共青团组织减负,开展工作有效性评测,优化筛选保留工作项目,变任务逐级部署为资源倾斜,加大整合市区级共青团资源、服务手段及载体。二是从深化组织架构上激发动能。按照城市基层党建关于加强网格党建的相关要求,建议进一步探索延展共青团的组织架构,以社区为重点,建立网格青年组织,推进党的青年工作进入城市最基础网格。三是从转变工作方式上激发动能。以务实有效为原则,明确共青团组织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的定位和作用,强化团干部宗旨意识。深入开展团干部政绩观教育,大力优化实施符合实际情况的全团基层大调研和联系青年制度。
2.聚焦思想引领,探索意识形态领域精准带动。突出政治属性,发挥引领青年思想的优势特点,贴近青年、贴近群众。一是聚焦青年意识形态领域。以各级共青团组织为架构,以青年党员、共青团员、青年网格员、网评员为骨干力量,建设覆盖全区的青年舆情观察评测矩阵,聚焦群众思想动态、需求困难、问题隐患苗头,采用“线上+线下”“发现+评测”相结合模式,打造全域信息采集反馈专业化网络。二是聚焦中学共青团组织源头教育。强化中学共青团组织工作职能,有效理清文化、德育和共青团组织在教育系统内的关系,进一步突出中学共青团组织政治属性,压实中学共青团组织在中学生思想政治引领方面的直接责任。三是聚焦引领服务融合。突出榜样引领的作用,将思想工作融入满足青年成长需求和各项服务中,强化“扶志+扶智”工作导向,形成党领导下的青年励志上进教育支持體系,分类施策,重点关注青年成长中的困惑和难题,让青年在潜移默化的引导中得到帮助,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信任度。
3.聚焦共治共享,培养青年社会力量参与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聚焦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鼓励青年逐渐成为社会治理的骨干力量。一是发展青年志愿组织,鼓励团员青年向社区报到。继续做实全体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按照居住地网格划分,推进团员青年向社区网格报到,纳入社区网格青年组织管理。二是培养青年社会组织,充实社会治理专业化力量资源。鼓励青年创立服务类社会组织,帮助协调解决业务主管单位、注册资金、规范管理、项目承接、办公场地等发展难题,提高青年社会组织成员的岗位荣誉感、待遇水平。三是探索承接政府服务职能,形成以实效为导向的服务项目。鼓励青年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改变以往社会组织培训、活动的模式,定标解决社区、社会突出问题,委托相对成熟的社会组织专项承接部分政府非审批职能,助力基层减负,服务不减量、水平有提升。
4.聚焦资源整合,形成青年社会工作力量补充。推进共青团组织融入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实现管理方式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基层共青团组织、青年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保障。一是建立团建片区联盟,形成专业资源共建。以街道为片区,街道团委任片区长,将委办局、国有企业、非公企业资源力量下沉至街道,打造目标一致、作用于最基层的青年工作体系,形成共青团组织内部的“街乡吹哨,部门报道”格局。二是建立服务青年清单,形成服务资源共享。全团整合各类服务青年和青年服务项目、资源,形成涵盖青年成长各环节和各领域的多元化服务清单。全市统筹,区域共享,送服务进基层,在为基层减压的同时,通过流水线式标准流程管理,提高工作质量。三是建立青年发展智库,形成高端智力支持。发挥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等青年组织智力优势,邀请各领域、各层面优秀青年组建社会综合治理青年智库,发现问题、征询良方、联动资源,精准定位问题发生区域、类型,统筹寻找解决对策。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第56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共青团天津市东丽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