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南前公务员,现美食博主、亲子博主、业余摄影师、发展心理学在读硕士、全职妈妈……在斜杠生活中乐此不疲地开发新技能,热爱工作但拒绝朝九晚五的坐班生活,认为人生的自由是最大的财富。
寇南曾经也是购物狂魔,以前还在上班的时候,每天晚上最后一件事必然是用购物来消除第二天要去工作的焦虑情绪。她说:“还在上班时,我经常半夜梦到通知错第二天的会议而一下惊醒,或者是担心自己处理不好工作中的各种微妙关系,我的抗压能力可能确实不太好。”很多人想象中的体制内的生活是“一杯茶一支烟,一份报纸看半天”,而实际情况是这种消闲的生活只属于马上退休的人,年轻人永远是脚打肩膀,忙得团团转,一周加班三四次是正常情况。在连续几年年末都因为繁忙的工作和压力而生一场大病的情况下,寇南决定辞掉这份光鲜的工作,放弃长辈眼中的“金饭碗”。
辞职后,寇南发现自己再也不需要靠购物来减压,接下来的几年几乎没买过彩妆,购置衣物严守“买一件新的就必须要出掉一件同类旧物”的守恒原则,唯一喜欢买的不过是令人日久生情的锅碗瓢盆。她从“爱花钱”变成了“会花钱”,生活也变得非常简单,因为不需要上班,高跟鞋和正装都被淘汰掉;不需要赶早晚高峰,三餐可以在家里吃;无谓的社交也减少到了极致;出门游玩不必赶“黄金周”,随便选一个非公共假日,说走就走。这种改变让寇南觉得,自由也是另外一种财富。
“不上班不代表不工作,不上班也不代表没收入,不上班更不代表没社交。”寇南虽赋闲在家,但也没有就此停止学习和工作,她一边开咖啡馆一边继续读书,这一次选择了内心真实喜爱的学科,动力十足,希望在两年内可以拿到第二个硕士学位。
之前,寇南因生产在家照顾孩子,那些日子里,她在哄睡孩子之后,為了打发夜间碎片时间上了感兴趣的摄影课,如今也学以致用,不时利用掌握到的摄影技巧拍照片和制作视频,籍此认识了不少同好。这种由兴趣和热爱带来的人际关系,让这个自称“深度社交恐惧症”的人,感到和社会产生了更加深刻和有意义的连结。
凡努力,皆有回报。她当下生活的收入,就是店铺、理财和摄影带来的,其中理财的收益稳定而持久,店铺收益是补充,摄影收益是她最珍惜的,她说:“朋友们都会给我介绍一些拍摄和写作的机会,我真的很爱做这些事情,乐在其中。虽然我距离真正的财务自由还很远,但我仍然觉得很幸运,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被自己喜欢的人欣赏。”
“我参加了前段时间很火的‘在北京每月只花3000块钱的游戏,突然发现其实很多时候人们缺乏对自己与金钱关系的认知。”寇南说。这个游戏是北京一个网友突发奇想发起的一场为期31天的消费试验,参加的朋友组建微信群每晚报账,除了房屋水电大项外全部计入花销,试着看一下3000块钱是不是能过完整月。寇南组建了一个群,一个月结束后,朋友们纷纷发来感谢信,强烈要求继续玩,就这样,这支探究自己与金钱关系的微信群由最初的8人扩展到了近30人。
“其实大家也没有觉得在这个月中生活水准降低很多,我们中年人在前面许多岁月里已经积攒了真丝衬衣、羊绒衫、好看的大衣和包包,也早都明白了本命的唇膏是什么颜色,与其晚上躺在床上研究美妆视频,不如早早洗澡,然后看看书。一个月内几乎无需添置新衣,需要的仅仅是好好养护现在的每一件衣服,剩下的就是考虑生活中的‘拿铁因子了。”寇南说。
“拿铁因子”是作家兼金融顾问大卫·巴赫首先提出的,指的是生活中可有可无的消费,看似金额不大,积累起来却是一笔财富,比如在星巴克买杯拿铁32元,一周三杯96元,一年下来约4992元,也就是说仅喝咖啡一项就喝掉了中西部一个月的平均工资。生活中的“拿铁因子”远不止这些,因凑单而买的非必需品、抱持all in的心态购买的不适合自己的唇膏、付了钱却不去的健身房卡、因打折而购买太多的最后烂在冰箱里的蔬菜和水果等,都是“拿铁因子”。
“记了一个月账,我发现停车费和坏掉的蔬菜水果竟是我家的‘拿铁因子,”寇南说,“所以除了送孩子上学之外,两公里内我会选择步行,超过这个距离就选择公交,又快又方便还免去了停车的苦恼。生活方面则严格控制购买量和做菜量,几乎再也没有坏掉的蔬菜和倒掉的剩饭。”寇南发现,在鱼虾肉类、各类应季水果、坚果、新鲜蔬菜全面自由的情况下,只要减少外食和外卖,一个月中,家庭在吃饭这一项里其实并没有支出很多钱。
逃离996,让寇南对生活产生了新的思考,比如all in一套全色系口红是自由,还是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是自由?预支欲望然后用一辈子去偿还是否值得?为了保持当前的生活水准干一份不喜爱的工作是否值得?为了全力冲刺而影响到身体健康是否值得?寇南觉得,低物欲不等于节衣缩食,而是更科学、更健康地安排生活节奏和重心,只要降低自己的物欲,改变消费观,不需要家有金山银山,也可以过上自己热爱的自由生活。
智慧转身point:
践行低欲望生活方式
生活哲学:
与其说有钱让人自由,不如说低欲望让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