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受众心理的武术国际化传播研究

2019-11-25 12:34许慧成都体育学院
灌篮 2019年10期
关键词:猎奇爱好者武术

许慧 成都体育学院

武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化承载形式,进入21世纪之后的全球化愈发显著的时代,武术国际化传播正处于一个良好时机。武术的传播过程其实可以被认为是输出与输入的双向传播互动过程,武术传播过程中的受众是无法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是武术传播的接受者,也是武术传播效果的一个反馈者。所以,在进行武术国际化传播的过程中,必须正视受众需求,以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合理有效的传播,同时还需要积极认真接受他们所给予的反馈适时调整传播方式。

一、武术国际化传播现状

武术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承项目,从中国古代就开始流传下来,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中不可忽视的瑰宝。从汉武帝派遣三千男童男女到日本进行实际的武术传播,到鸦片战争以后精武体育会等一些民间组织团体以振兴中华为目的开始在外宣传与传播武术,再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领导人于1982年“把武术推向世界”作为推广武术国际化的战略目标,中国武术一直在致力于对外的宣传与推广,即将也必将会成为世界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武术受众心理类型分析

(一)武术受众心理类型

根据武术受众对其的态度,将其分为武术猎奇者、武术爱好者以及武术的忠实执行者。

(二)猎奇者

猎奇者是以刻意追求新奇事物为乐趣的人,喜欢新鲜、刺激的事物,以青少年为主。以电影题材为载体的武术国际传播,刻画了武术的竞技性、冲击性,对观众有较强的视觉效果,较为容易吸引青少年的注意。

(三)武术爱好者

相比猎奇者,武术爱好者对武术的喜爱持久性会更长一些,而且他们会有一定的武术知识基础并且具备一定的武术理解能力,是以青中年为多,欣赏武术的竞技性和观赏性进而开始学习实践,专人授课、孔子学院学习甚至在中国少林寺等武术发源地就近学习,更为深入了解武术所富有的文化内涵,爱上武术,并作为武术国际传播的“活招牌”进行传播。

(四)忠实执行者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健康问题,因此以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减少患病为目标的健康养生受到愈来愈多人的重视,尤以中老年为重。经过理论研究,武术所富含的健身性得以广泛传播,特别是太极拳,在国外有很大的市场。据学者研究,在外太极拳的练习者中40至50岁的人比重最大,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认定太极拳的健身价值。他们对于武术的习得,已不再是外部的驱使,而是内心的主动参与,且因为涉及健康价值,相比一般的武术爱好者锻炼时长会更为长久。

三、基于受众心理的武术国际化传播改进

(一)根据受众心理类型分类宣传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武术的国际化传播也应如此,不能搞“一刀切”,不同人对武术的心理是不一样的,要“对症下药”,之后进行引导。比如,以猎奇者为例,由于他们大多年纪偏小,冲动,喜欢刺激、具有冒险精神,利用武术具有的竞技性、娱乐性采取武术表演等感官效果强烈的表现形式吸引这类人的注意,抓住他们的眼球以后,再利用影视作品或课堂讲授等方式渲染和传递武术的文化内涵,将武术所包含的哲理性、养生效果等传递出来,潜移默化中引导猎奇者转变为武术的爱好者。

(二)注重受众的反馈性

受众的反馈是任何一个传播过程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传播者利用受众的反馈了解传播效果并根据相关结果再次调整自己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使之不断优化,任何传播都绝对不是单向的传播。加之由于目前信息渠道多样、互联网技术发达,每个人接收信息都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武术的传播对象对武术的需求也会有相应地调整,对传播对象需求的准确判断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受众是传播过程的终点,也是传播过程新的起点,因为传播不会一次而成,是一项长久的事情。中医讲究“对症下药”,武术传播更应如此,对外进行国际化传播时,应充分考虑武术受众的具体心理需求,过大过泛的推广传播不能够收到良好效果,针对性提出推广建议,越趋近与受众的满足需要,所耗费的程度就愈小,传播效果也会更好。

猜你喜欢
猎奇爱好者武术
小狗猎奇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槐花鸡蛋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误读or猎奇?
直播答题爱好者
肉食爱好者福音 黑蒜露笋煎焗鸡脯
浅谈如何在劳技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