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 跃 王震宇 杨本升 李子军
济南市全民健身中心体医融合创新发展路径探讨
咸 跃 王震宇 杨本升 李子军
(济南市全民健身中心,山东 济南 250001)
体医融合是实现健康身体、健康环境、健康经济、健康社会,最终实现健康中国的关键,是将全民健康的重心由被动治疗变为主动预防的技术核心,是对抗亚健康、降低慢性病风险最有效的方式。文章通过对济南市全民健身中心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提出建立一个集体质监测和运动风险筛查、中医诊疗和体质辨识、运动康复和健身指导为一体的体医融合新模式。
体医融合;运动处方;慢病预防;体质测试
体医融合,是新时期迎合国家战略发展的客观需要、体育产业与健康服务业延伸融合的内在诉求、缓解健康需求与医疗供给矛盾的重要手段,更是一种医治未病的健康新观念。济南市全民健身中心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培育升级体育、医疗形态,发挥体育健身功能,提升中医服务能力,助力济南市国际康养名城建设,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精神,结合济南市建设国际医疗康养名城的良好契机,决意大力发展体育运动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
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积极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以满足不同时期国家利益的需要。“十二五”时期是新中国体育史上极为重要、不平凡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体育事业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战略。随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全面健身计划(2016―2020)》《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体育的战略定位开始向提升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倾斜,要求推动形成“体医融合的健康管理模式”。体医融合被提升到打造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将进一步成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方式,从而发挥其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应有作用。
近些年来,济南市全民健身中心(济南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加快建设全民健身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成功承办了济南市元旦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大明湖国际冬泳邀请赛等传统大型全民健身活动,传统体育赛事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进一步掀起了全民健身新热潮。
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上,济南市全民健身中心(济南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不仅对“硬环境”进行打造,更注重“软实力”提升。每年开展的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不少于10期,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已累计达到1.6万余名,指导员数量及覆盖水平均居全省首位。在市体育局的帮助指导下在全国率先建成“国家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积极搭建体育惠民、健身指导、体质监测、健身培训等服务平台,“国民体质监测大篷车”“泉城科学健身大讲堂”活动深入城市社区、乡村街道,受益群众达到万余人次。
然而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全民健身运动的迅速发展,如何最大效能的发挥体育锻炼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不再片面地强调医疗与体育的独立发展,并通过科学的体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新时代群众体育发展的新思路与新模式。
洛阳市体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确定了“体医结合”的思路,2015年与洛阳市每年大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洛阳市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中心”,实现了体质监测与身体检查的有机结合,为体医融合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洛阳市体育局以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对每年大健康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提供经费支持,政府从体育公益角度负责监督管理。每年大健康为其体检客户免费增加体质测试服务,并且提供体质监测的专业人员和医学技术支持,从商业医学角度承担了指导中心的日常运行和维护工作。双方通过政企合作、资源互补、专业互补、信誉互补,达到了互惠互利的目的,实现了体质监测和医学体检的有机结合,使得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及运动处方能结合医学体检报告发挥更大作用,更好指导受测人员科学健身、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现在洛阳市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中心已经发展成为洛阳市体育产业的重要标志之一。
2.2.1 集合全省优势力量做好高层设计
河北省政府第一时间响应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加快推进“健康河北”建设,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河北省体育局与河北省卫生计生委思想上达到高度的共识,共同签订了《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合作框架协议》,又在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北京体育大学等专家的论证下,起草并提请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在积极探索融合发展的基础上,被国家卫计委、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全国首个健身和健康融合中心全国试点。
《实施意见》做好了体医融合发展的高层设计,为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铺平了道路。在指导思想上,突出全民健身在促进全民健康中的前端关口作用。在实现路径上,提出了推动理念、活动、组织、设施、人才、科技、产业等融合发展,不断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领域,提升融合层次。在工作机制上,各级政府注重将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体育和卫计部门发挥主体、纽带作用,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共同推进格局。在政策保障上,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列支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工作经费,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融合项目的开发建设;制定深度融合的激励办法,建立对健康促进示范城市、示范县区、健康达人创建评选评估等机制;研究全民健身在场地、活动、组织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为推动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2.2.2 创新体医融合模式实现多元化发展
河北省体育局综合考虑场地设施、健身教练、服务群众等多方面的因素,谋划启动了健身、医疗和专业三个类别的健身和健康融合试点工作。一是健身版,在石家庄万拓健身服务中心,针对低运动风险人群,开展了“百人百天健康干预”活动,体育专家、医疗专家和健身教练共同为100名体验者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有针对性地进行健身指导,实施全程训练监控和阶段性评估;在以岭健康城健养中心,针对100名慢性病志愿者开展健康干预活动,综合了国民体质综合测试、健康风险评估、体育运动和中医药综合调理等全方面健康促进服务。二是医疗版,在河北省中医院,与体检中心、治未病中心、营养科联合建立体医融合试点中心,为体检人群免费提供国民体质测试和运动风险评估,针对亚健康、慢病人群开展科学健身指导、中医药调理、营养膳食调节等综合健康干预服务。三是专业版,在省体育局科研所,启动了体质和健康大数据的整理、分析和研究,以更广泛的服务应用到指导普通群众科学健身活动的实践中。
河北省体育局积极探索公益建设和商业经营有机融合的运作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提供专业人才培养、检测设备配备等方式,广泛吸引商业健身中心、医疗机构、体检中心及社区服务中心等力量参与融合创建。目前,河北省已经初步建立了40个健身和健康融合试点中心,覆盖7个地级市。在全省选定了部分社区中心医疗机构、企业等30个单位,建成了首批基层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服务中心,开展常态化体质测试,开具简单运动处方,为群众提供健身指导,初步解决了科学健身指导找谁的问题。
2.2.3 加强体医融合专业人才培养
组建专家团队。以“运动促进健康”为主题,组建了由医疗、营养、运动、体能训练等专业人士共同组成的专家团队,为服务人群提供体质检测、运动风险评估、运动处方开具、慢病防治等8个方面的多元健康服务,确保了体医融合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培养专业人才。举办河北省健身和健康深度融合技能交流观摩活动,邀请了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世界卫生组织及美国运动医学会的国内外行业顶级专家授课,培训了来自体育行业和医学行业的近200名首批有资质和处方权的体育指导师,举办了河北省运动健康促进和体质测定培训班,以运动健康促进为主题,进一步提高了体医融合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一直致力于研究治病的药物和手术,然而,所有的药物治疗是控制疾病或消除疾病,未来的健康促进要从根源入手,重预防、治未病。而体育手段、运动健身可以全周期、全人群地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是对抗亚健康、降低慢性病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传统的“求医问药”是被动解决健康问题,不能从根源上降低疾病风险、增强人的体质。现在更应强调的是一种以运动健身方式代替或部分代替医疗手段,使身体恢复健康的体医融合模式,这是使慢性病患者、亚健康群体和康复人群迅速回归健康的有效途径,是“大健康、大卫生、大体育”的健康新观念,新常态。
因此结合当前事物发展规律,济南市体育局和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打破条框,主动寻求创新,探索以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体医融合的发展,确定由济南市全民健身中心和济南市中医医院联合组建济南市全民中医健康管理中心。致力于打造一个集中医诊疗,体质监测和运动风险筛查,运动康复和健身指导为一体的健康促进中心。
体质监测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状况总体结果和总体的评价,为锻炼人员开展体育运动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防患于未然,充当着健康的“守门员”。中心通过丰富的体质监测、社区义诊等工作形式,构建体质监测服务网络,规范体质监测项目,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建立体质监测服务体系,拓展监测领域,提升市民对体质监测的认识,完成从“要我测”到“我要测”的转变。
3.2.1构建体质监测网络
集合中心优势资源,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开展国民体质监测、义诊等工作,推出 “市直机关体质监测”“体质监测大篷车”“科学健身大讲堂”“体质达人联赛”“社区义诊”等服务形式,与企业、俱乐部等社会团体联动,拓展监测领域,推广医疗体检,实现国民体质监测常态化、长效化。提升市民对体质监测、健康管理的了解,积极构建以市级体质监测中心为龙头、区级体质监测中心为枢纽、街道体质监测站为网底的三级监测网络,增强市民健康意识。
3.2.2建立体质监测服务体系
中心依托雄厚的技术力量及先进的技术设备,体测项目齐全,针对不同人群的身体条件和环境条件,实行全程一站式服务,提供优质的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及健康管理服务,为市民提供个性化、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的健康体检服务,量身制定运动处方、中医处方,对监测结果实行数据化管理,建立个人终身健康档案。通过体育惠民、健身指导、体质监测、健身培训等服务平台,不断拓展体质监测项目,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更新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方式,横向拓展纵向延伸,建立服务体系,建立国内一流的体质监测服务体系。
3.3.1 发挥中医治疗运动损伤优势
中心通过聘请济南市中医院运动医学专家坐诊,规范的中医门诊预约制度,引进电、光、声、磁、温度和机械力等物理治疗设备,结合中医体质辨识、手法推拿、功能训练等内容,将中医运动损伤诊疗融入运动处方,用多元的运动损伤治疗技术,将中医运动损伤与功能训练相结合,针对运动中出现的各种损伤,制定高效的治疗方案,打造自身优势领域,加强中医科研研究,申请中医运动损伤药方专利。
3.3.2 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深入开展与山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合作,通过联合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依托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设置具有体医融合特色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体教、医教协同,与各高校共同努力,设立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用以培养既懂“体”又能“医”的复合型人才。
在慢性病防治方面,中医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不治已病治未病 ”“上工治未病 ”。中心通过聘请医院慢病专家定期在中心坐诊,加强中心运动专家与医院内科专家的交流合作,开展科学健身大讲堂活动,培育健身健康指导师,将传统中医疗法与健身功法相结合,出具科学的慢病诊疗方案,探寻慢病诊疗的高效服务模式,形成治已病更治未病的慢性病防治体系,将中心建设成国内知名的集防治、诊疗、督导、科研、教学等为一体的慢性病防治中心。
3.4.1 建立全程贯通的慢性病防治体系
聘请呼吸、糖尿病、高血压相关科室专家定时到中心坐诊,根据现阶段慢性病高危人群特点,组织健康体检活动,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进行面对面的个体化、规范化的干预。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提倡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等健身功法,减少危险因素,体现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中的特色和作用,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开展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形成治已病更治未病的慢性病防治体系。
3.4.2 开展科学健身大讲堂公益活动
积极与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大众媒体合作,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新技术搭建一个与市民沟通、互动的桥梁,在全民健身日、国庆等重要节假日走进社区、走进人民群众身边,举办科学健身大讲堂活动。讲座主题围绕运动损伤、慢性病的预防等方面展开,或是根据健身者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组织专题讲座。从而加强科学健身知识的传播、灌输,提高市民健身意识,让市民充分了解锻炼身体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科学选择健身项目,使市民能够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慢性病防治知识,提高生活品质。
3.4.3 建设一流的慢性病防治中心
采取更为有效的“上游策略”,用“体育+医疗”的方式去保护和促进大多数“未病者”的健康,通过开展慢性病防治相关课题,将传统中医疗法与健身功法相结合,实现精细可控的“运动处方”与医生共同开具,建立覆盖生命全周期的济南市运动处方库,将一部分慢性病人群的治疗场所从医院分流到济南市全民中医健康管理中心,将中心建设成国内知名的集防治、诊疗、督导、科研、教学等为一体的慢性病防治中心。
健康医疗大数据涵盖人的全生命周期,既包括个人健康,又涉及医药服务、疾病防控、健康保障等多方面数据的汇聚和聚合。在大数据库建设方面,中心通过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与医疗体检平台的数据库融合,并制作手机app的方式,建立集体体质监测、健身指导、中医运动损伤诊疗、慢性病防治、营养膳食、心肺功能监测、门诊预约、健康咨询、健康体检、数据查询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市民健康管理云处理系统,用大数据解码人类“生死簿”,掌控自己的健康。
3.5.1 建立市民健康管理云处理系统
深入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与医疗体检平台的数据库集成、共享工作,将济南市体质监测系统升级为市民健康管理云处理系统,引进目前计算机网络云存储和云处理先进技术,通过智能识别、wifi传输等物联网手段,开发手机app等方式,将大数据、互联网有机结合,建立市民健康管理云处理系统。
3.5.2 个性化服务功能
实现市民档案信息化管理功能包含体质监测、健身指导、中医运动损伤诊疗、慢性病防治、营养膳食、心肺功能监测、门诊预约、健康咨询、健康体检、数据查询等内容。可自动生成市民电子报表,包含使用人数、性别、年龄段、体质达标率、综合评分等信息,为每位健康查体的市民建立云端档案,并永久保存,提供随时查阅、远程诊断、健康监控等后续服务。
管理人员可实时查阅云信息,对市民健康状况有清晰的了解,并通过集成利用和数据共享,由体育和医疗方面的专家共同建立运动处方库,通过市民健康管理云处理系统智能出具运动处方,直接发送到市民手机APP端,方便查阅和保存,为市民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实现城乡居民电子体质与健康档案全覆盖。
体医融合是运动处方的基础,运动处方的FITT-VP原则包含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类型、运动量、模式、进度等内容,同时借用医疗处方的形式来呈现。然而真正可行且有效的运动处方并不像文字上那么简单,这里面还要包含运动过程中的技术动作指导,呼吸调整方式,语言心理暗示等极为重要的内容。因此,运动处方的制定与执行,除了明确的诊断和告知,更重要的是运动过程中的医疗监督与健身指导。
疾病的治疗离不开医疗诊断,科学的锻炼离不开运动处方,要统筹协调体育与医学的融合发展,就要在体育+医疗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建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不应“杂而不精”,而是要由“精”到“广”。无论是先学习医学还是体育学都应先把自己的主专业打牢,再去涉猎相邻学科,目的就是要让医生懂得运动的方式和方法,制定行之有效的运动处方,让健身指导员明确患者或健身者的身体状况,做好医疗监督和运动指导。
目前,医院由于健身场地、人才知识储备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通过运动锻炼来预防和治疗慢性病还无法大范围在医院开展,但仍有一些患者还在排队等待接受锻炼指导。而体育部门则在疾病预防方面展现出了更大的优势,例如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健身专业俱乐部等场所,拥有功能更加齐全的场地设施,经验更加丰富的健身指导人员储备。我们可以把医生请进来,让患者少到医院去,从提高民众健身的积极性入手,为民众提供更多的免费健身服务,加强民众健身常识、健身方法的宣传与教育,加大民众健身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加强医学对大众健身的指导与监督,使大众健身在医学的指导下科学进行。
[1]吴亚婷,黄越.健康中国视域下“体医结合”发展的意蕴、实然与应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9,34(2):38-43.
[2]祁芳,张泓,许明,等.理念下中医药院校运动康复专业的课程设置——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6):156-158.
[3]曾钦梅,张维,李婷,等.体医融合研究现状分析及思考[J].医学信息,2019,32(5):4-5.
[4]安涛.“体医结合”相关研究现状分析[J].科技资讯,2018,16(15):218-219.
[5]南秀玲.健康中国视域下“体医结合”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6]郑伟,郭建军.三明市体医融合示范区建设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J].龙岩学院学报,2018,36(2):98-103+122.
[7]张鲲,杨丽娜,张嘉旭.健康中国:“体医结合”至“体医融合”的模式初探[J].福建体育科技,2017,36(6):1-3+10.
[8]郭建军.体医融合推动健康革命路径探讨[J].慢性病学杂志,2017,18(11):1189-1192.
[9]郭建军,郑富强.体医融合给体育和医疗带来的机遇与展望[J].慢性病学杂志,2017,18(10):1071-1073.
[10]梁丽珍.体医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创新模式与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7(28):53-54.
[11]龙佳怀,刘玉.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全民科学健身的实然与应然[J].体育科学,2017,37(6):91-97.
On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Combination of Spots and Medicine in Jinan Public Sport Center
XIAN Yue,etal.
(Jinan Public Sport Center, Jinan 250001, Shandong, China)
咸跃(1986—),本科,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体医融合与运动康复。
王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