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体育服务产业发展的定位与实现机制研究*

2019-11-25 16:43闻年富
体育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服务业江苏

闻年富

江苏体育服务产业发展的定位与实现机制研究*

闻年富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系,江苏 徐州 221004)

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背景下,对江苏体育服务产业发展现状进行阐述,提出打造江苏区域优势、特色鲜明、高品质的体育服务产业定位;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发展培育市场主体、优化空间布局协调发展等方面建议江苏未来体育服务产业发展应走的路径。

江苏;体育服务产业;发展现状;定位;发展方式;机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江苏人居GDP、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均居全国省域第一,已经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上海、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经成为了世界6大城市群之一,随着江苏举办世界女篮锦标赛、世界青年女子垒球锦标赛、亚洲青年运动会、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等一系类国际体育赛事,江苏在国际视野中的曝光率越来越高,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与日俱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时期。体育服务业也随着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意见》(以下简称《国发[2014]46号文》)的出台,得到了显著的发展,2015年江苏体育产业总规模约达2600亿元,体育服务业实现总产值1060.34亿元,创造增加值466.71亿元,占全省体育产业增加值的53%,位居全国第二。2015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苏政发[2015]66号文》),《苏政发[2015]66号文》明确提出江苏省到2025年体育服务业增加值要占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左右,其中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200亿元,江苏体育服务业的发展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当前正处于十三五全面推进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面对城市功能提升的重要时期,体育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衡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今江苏不仅要保持体育服务产业发展的领先地位,还要承担起中国体育服务产业发展领航作用,为实现“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添砖加瓦,为达到《苏政发[2015]66号文》提出的2025年目标计划,我们需要厘清江苏体育服务产业发展的定位和研究发展机制,从而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给予参考,

1 江苏体育服务业现状

1.1 江苏体育服务产业总量逐步扩大,但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体育服务产业包含内容甚多,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主要包含8个方面:一是体育管理活动,二是体育场馆服务,三是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四是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五是体育培训与教育,六是体育中介服务,七是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八是其他与体育相关服务。从2011年十二五初期至今,江苏体育服务产业总量稳步持续增长。2011年的江苏体育产业增加值为448.184亿元,2013年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626.11亿元,2015年的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818.96亿元,从2010年到2015年实现了年均增长16.3%,2013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突破百分之一,远高于全国0.63%的水平,2015年达到1.17%,其中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比重从2012年只有10.5%提升到2015年占比53.0%,近两年来体育服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但是从体育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来看,相关体育服务业类别的增加并不高,从十二五时期2015年的数据看,各主体业态的增加值比率都低于5%,只有体育场馆服务到达了5.5%,其次是其他与体育相关服务和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分别是4.2%、2.6%。从区域位置来看,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如南京、苏州、无锡等。

1.2 江苏体育服务产品种类齐全完善,但整体质量有待升级

十二五时期,经过全省上下通力协作,江苏省体育服务产品不断丰富,已经基本形成了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和体育培训等体育服务产业体系,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突破全国规划面积。其中体育场馆服务品牌逐渐形成,如五台山体育中心;体育健身休闲高中低档产品互补的发展格局初步建立;体育赛事品牌影响力逐渐提升,如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体育培训服务基本形成多层次、高水准、广受众的格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于体育消费模式和热点也逐渐发生着转变,江苏除了发展传统体育服务业,同时不断开发新兴体育服务产业,创造体育服务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如:体育与旅游融合入、体育与身体康复融合、体育与节庆展会融合等打造体育品牌服务崭露头角。从整体上看,虽然各类体育服务产品的种类健全完善,但是场馆、健身、竞赛表演、培训等传统的体育服务是体育服务业发展的主流,而这些主流行业在整个体育产业中与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相比,所占份额甚少,如2015年江苏传统体育服务业中产出最高的是体育场馆服务,总产出98.76亿元,增加值48.36亿元,而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总产出1698.98亿元,增加值402.49亿元。除此之外,虽然新兴体育服务产业创造一定成绩,但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航空运动、水上运动、汽车摩托车运动等户外运动,极限运动、击剑、电子竞技、高尔夫、马术等时尚运动,“体医结合”康复运动,信息时代、数据时代“互联网+健身休闲”等消费热点服务产品质量不高,市场整体有待提升。

1.3 江苏多元化体育服务消费日益增长,但有效供给有待推动

当前江苏“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推进,江苏各级部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024元,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同时随着2016年“健康中国2030”出台,健康生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大众体育消费意识正在觉醒,多元化体育消费需求不断增加。《2016中国体育消费生态报告》显示未来10年,中国体育产业的年增长率将超过GDP增幅,基础性的体育用品消费比重下降,京东大数据显示未来专业化、定制化和智能化满足特定人群的“小众”运动项目,正逐渐成为热潮。从《国发[2014]46号文》到《苏政发[2015]66号文》的实施,再到2017年江苏省政府办颁布《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江苏体育服务业涌现了一批如扬州瓜洲古镇户外露营地、贾汪时尚运动小镇等体育旅游活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山地户外运动、冰雪运动、运动康复等“小众”时尚运动项目,多元化的体育服务成为民众消费“新宠”,大众对各种新兴体育消费服务供给需求稳步增长。但是当前江苏体育消费多集中在体育服饰、体育器械、运动装备等制造业上,而体育健身休闲、体育旅游、体育场馆服务、赛事IP、体育中介培训、体育赛事表演等服务业态因缺乏有效供给而发展迟缓,一定程度上不能有效满足新型体育消费需求。

2 江苏体育服务业的发展定位

从十二五初始直至当前十三五持续发展中,江苏省的体育服务产业发展在稳步上升,形成了以体育场馆服务、体育竞赛表演服务、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体育培训服务以及其他与体育相关的体育服务的为主体的体育服务业发展格局。当前江苏处在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根据《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6-2017)》显示,江苏在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行中占据全国第一的位置。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2016年,江苏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达38152亿元,占GDP产总值比重为50.1%,实现了服务业占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成为经济增长的“顶梁柱”。在发达国家中,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一般都达到2%到3%,虽然当前江苏体育服务业发展水平占到体育产业的“半壁江山”,但是不管是与江苏省内的其他服务业相比还是与国外体育产业相比,都落后于他们的发展。正所谓国运盛、体育兴,那么在江苏建设体育强省的发展中,更加需要重视体育服务业的发展,力争创新求变,发展提速。按照习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定位: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展现新江苏现实模样。结合当前江苏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式,江苏体育服务产业的发展必须做到两个相匹配:一是与江苏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相匹配,二是与江苏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所以本研究提出江苏体育服务业发展的定位是:打造具有江苏区域优势、服务项目特色鲜明、产品品质高的体育服务产业。

2.1 打造江苏区域优势的体育服务产业

体育服务业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低碳、新兴、健康的特质,符合当前江苏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主要发展方向。江苏已经形成了“三纵三横”的城市经济地理分布带状网络结构,呈现出沿宁杭线经济带、沿沪宁线经济带、北沿江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东陇海线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六大经济带,成为国内最具经济综合竞争力省域优势,拥有世界级城市群发展优势,架构了系列人才引进计划优势,所以江苏的体育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依托于江苏的自身优势,落实“协调”与“共享”两大发展理念,让协调成为内生特点,让共享成为根本目的,推动苏北、苏中地区的加快发展,缩小与苏南地区的差距。同时在整体上发挥江苏区域发展的“雁阵效应”,形成江苏地域品牌和知识产权体育赛事、体育休闲、体育健身等项目。

2.2 打造江苏服务项目特色鲜明的体育服务产业

江苏要发展成为国际知名体育综合体,国内体育发展排头兵,就体育服务业而言,必须要突出江苏的鲜明特色。地理格局决定经济布局,根据江苏的整体区域位置整合、转化城市“集群化”,把江苏划分为超级城市群、次区域城市群和城市圈的三级嵌套形态,实施扬子江城市群、江淮生态经济区城市群、淮海经济区城市群和沿海经济区城市群重点功能区战略,汇聚、整合、构建江苏包括人才、政策、平台、法律、投融资机制、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金等体系,打造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体育赛事,协同全面参与的健身休闲服务,提升科技与现代多元时尚运动相融合体育特色服务品牌,创新运行机制,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对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上海都会区、杭州湾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凝心聚力开创江苏体育服务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落实“创新”与“开放”两大发展理念,努力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让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引领江苏体育服务产业朝向国际化发展。

2.3 打造江苏高品质的体育服务产业

江苏在践行落实习总书记定位江苏发展的新目标时提出以“两聚一高”推进建设“强富美高”的新江苏,在江苏省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体育服务业的提档升级,面对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体育服务业的强力竞争,江苏要想在国际体育服务产业竞争中有一席之地,打造体育服务质量的高品质已是形势所趋。所以江苏在注重传统体育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上更加需要注重体育服务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互联网+体育发展,打造“平台+模块”网络化协同发展体育服务产业体系。鼓励体育服务业内部深度融合,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大湖湿地等旅游资源促进“体育+旅游”发展,以养老产业为支柱,促进“体育+健康养老”发展,从而带动相关体育服务业跨界融合发展,依据省内各区域服务业发展基础和特色,打造“体医结合”康复运动,构建国际体育休闲度假旅游基地等。在江苏体育服务产业创新发展中还要注重打造体育服务产业文化品牌,提升江苏体育服务产品的内涵和附加值,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让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形态。

综上阐述,江苏体育服务业的发展要和全省的发展定位和各区域经济、文化、社会、产业相契合,协同五大发展理念做到具有全国发展水平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体现区域优势、特色鲜明、高品质的体育服务产业。

3 江苏体育服务业未来发展方式

3.1 拓展外延发展兼顾内涵提升

从美国、法国、瑞士、澳大利亚、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体育服务业的发展进程来看,该产业的发展是逐步实现外延向内涵的发展。首先,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领先于世界行列,那么江苏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大环境下需要注重外延和内涵两条腿共同走路,实现体育服务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对于“哈罗德——多马”模型经济增长理论我们需要重视,但在发展江苏体育服务产业时我们更加应该注重资本积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体育服务产业数量型和质量型同步发展。其次,产业演进历程显示,体育产业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产业演进客观规律显示出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趋势。所以未来江苏体育服务业发展需要从粗放型发展方式逐渐转变到以资本、技术和知识为中心的集约型体育服务产业发展方式上来。再次,根据生产函数模型,实现体育服务业增长不仅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还有消耗自然资源的代价。如大型赛的举办带来的大功率噪音、强污染排泄等;体育旅游项目和服务产品的开发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造成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宝贵体育旅游资源人为的破坏与浪费。所以早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就提出“发展绿色和低碳经济”,倡导“低碳体育旅游”,那么在江苏未来发展体育服务业需要做到窥一点见全貌,坚持从非持续型向可持续、长远稳定型方向发展。

3.2 从全局发展调整产业结构

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所以未来发展江苏体育服务产业需要做到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等三大结构的调整,推动江苏体育服务产业结构优化。首先,现代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在开放的经济发展中,决定国民收入的共同体是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者也被经济学家称之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英国、瑞士等发到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践证明: “三驾马车”中对于需求结构起到决定作用的是消费,所以江苏发展体育服务业拉动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是需要确保消费回归主导地位,优化消费结构,保持体育服务业可持续发展。其次,经济服务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征,经济服务化理论认为产业结构中软化度指数( 服务业占产业比重) 越高,服务业发展程度越高。江苏2016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达38152亿元,占GDP产总值比重为50.1%,其中2015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比53.0%,达到了低软化阶段,而美国2010年体育服务业占比体育产业就达到90.58%,韩国2007年体育服务业占比体育产业就达到81.87%,日本2003年体育服务业占比体育产业就达到78.18%,相比这些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的发展,江苏应该从全局战略出发,调整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升级,注重体育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从京东发布的《2016中国体育消费生态报告》和《2017互联网体育消费报告》看,消费升级已经成为了体育行业最主流的趋势之一,随着各类运动的普及,运动与时尚的融合已经成为了不可更改的趋势,人们对体育物质消费品需求的增势逐步减弱,社交化运动成为新时尚,体育服务消费品的需求迅速上升,用户群体也正朝着更理性、更专业的方向演进,与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高密切相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逐渐形成,体育服务行业细分正在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无独有偶,中国现在正在经历着国外发达国家曾经的历程,早在1990年德国体育服务消费占到体育用品的62%,1993年法国占到62%,1994年日本占到83.03%,1995年美国占到51%,1996年加拿大占到58.25%。不管是从国外发展的经历还是从当前国内发展的动态来看,江苏的发展正在延续发达国家曾经对于体育服务业的发展追求,体育服务消费的支出已经有了一定能力,更多的追求在于体育消费去物化态势。

3.3 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转变动力

曾在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颁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九大报告又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2017年10月人民日报做了十九大专题报道,论述了《创新驱动,让中国智造领跑世界》,江苏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美籍著名当代经济学家熊彼特说: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并非劳动力和资本,而是创新。那么江苏在未来发展体育服务业首先要做到产业资本创新发展,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摆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者刘易斯提出的“刘易斯拐点”,实现劳动力向人力资本创新转变,实现体育产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二是创造体育服务业实现优化发展的引擎,从同质化向技术资本创新转变;三是从政府到社会,形成多元化投资渠道,推动体育服务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其次要注重体育服务业经营创新发展,从江苏区域发展规划品牌化、集群化、全球化运营模式,实现服务品牌的长盛不衰,逐步实现功能和产品升级,促进全球化发展。再次需要依据协同学理论实现体育服务业生存环境创新发展,从制度、文化、市场角度出发,营造提供良好的创新支持环境,推动了体育服务产业发展方式的改变。

4 江苏体育服务业创新发展机制

4.1 深入推进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政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一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创新举措,当前江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逐渐呈现出与市场发展不匹配的状况,体育服务业发展供给力不足表现逐渐明显。从当前江苏的发展态势看,体育服务业发展已经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推动体育服务业经济转型与升级已经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趋势;从前文关于十二五以来的江苏体育服务产业来看,各业态分布并不均衡,地域分布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随着“互联网+”兴起,消费观念的升级,满足大众需求多元化体育服务成为了必然选择。根据现代经济发展理论,体育服务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制度管理改革。做到体育服务产业制度创新发展,做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简而言之即是:推进简政放权,构建多元主体参与体育服务治理体系;强化宏观管理,出台相关配套制度;加强自身监督管理,优化体育服务市场环境;加快推进相关体育服务业法律法规建设。二是场馆设施改革。《国发[2014]46号文》要求全国各地把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江苏发展各地方政府需要完善配套政策,推进场馆运营的供给侧改革,确保人均体育场馆设施面积不低于国家标准,优化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服务功能,改革健身休闲税收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探索多元场馆管理模式。三是人力资源改革。发展体育服务业离不开人力资源,做到在政策上培养、扶持、引进多重支持,推进产教融合,密切政、行、企、校合作,构建人才奖励体系,实施人才倍增计划,促进江苏体育服务产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实施人力资源战略发展。四是实施资本供给改革。促进江苏体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跨界联姻,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商业性赛事,不断完善投融资机制,继续扩大体育服务产业引导资金投入,不断优化体育服务产业内部发展短板,探索“互联网+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体育与教育、文化、健康、医疗、旅游、传媒等产业进行联姻,融合发展。五是注重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注重人才发展、“互联网+体育”、参与主体协同发展,以创新引领体育服务业发展,实现江苏体育服务产业的高速增长。

4.2 推进创新发展培育市场主体

打造江苏体育服务产业的龙头,做强骨干体育企业,推进体育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在省体育产业集团带领下组建市级体育产业集团,培育知名健身休闲服务品牌。加快发展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业,加强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居民体育健身休闲消费,“聚力创新、聚焦富民”,发展健身休闲主题旅游,打造如贾汪时尚运动小镇等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立足区域发展定位,推动高端健身休闲业发展,如高尔夫、马术、滑雪、帆船、游艇、低空运动、汽摩运动等;重点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继续举办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等国际高水平赛事,优化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本土自主品牌体育赛事,扩展洪泽湖水上运动会等群众性体育赛事,健全竞赛表演市场化运作机制,打造与江苏形象和地位相匹配、具有地域特色的赛事体系,打造自主赛事IP,增强赛事自我发展的能力;培育体育中介服务组织,激活体育中介服务市场,加快建设体育经纪人队伍,积极发展体育中介服务业,整合体育产品、服务和资源,推动体育商业服务业的发展;整合资源,增加育场馆服务业有效供给,创新运动场馆运营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机制,提高运营能力,逐步实现规模化、专业化运营。对接“互联网+”行动计划,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 “智慧体育”服务网络和平台,拓展互联网+体育新领域。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利用网上平台、移动客户端等新载体、新技术,促进线上线下、体验分享等多种体育消费业态兴起和发展。建立体育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信息查询、数据共享、服务指导等集成服务。推动智慧体育场馆建设,将“互联网+”理念引入体育场馆管理,依托信息化,提高场馆运营管理能力和使用效率。

4.3 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协调发展

2015年江苏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65.2%,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体育服务业伴随城市辐射圈的布局逐步形成,成为引领体育服务产业发展的新动力。目前江苏主要城市圈发展主要为扬子江城市群、江淮生态经济区城市群、淮海经济区城市群和沿海经济区城市群,伴随这些都市圈形成了“三纵三横”的城市经济地理分布带状网络结构,呈现出沿宁杭线经济带、沿沪宁线经济带、北沿江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东陇海线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六大经济带,实现江苏城市化进程中体育服务产业驱动发展、联动发展、引领发展。一是做到优化空间布局,实现体育服务产业转型发展。沿沪宁线经济带推动苏南五市走集约发展,北沿江经济带打造沿江体育产业带,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创新培育连云港海滨运动休闲、盐城湿地生态运动休闲、南通海洋运动休闲等产业,淮河生态经济带根据大运河、淮河、太湖、洪泽湖、骆马湖、高邮湖等区域、连接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带,打造体育与旅游、文化、生态、休闲相结合的多层次体育圈项目综合体。沿宁杭线经济带、沿东陇海线经济带丘陵资源、山地资源发展高空、山地、水上、户外运动休闲,凸显生态绿色体育旅游产业。同时推进三大都市圈、一条城市带、六大经济带项目、人才、投资互动合作,促进江苏各地体育服务产业协同、错位、联动发展,提升参与全球化体育服务产业竞争层次。二是打造特色产业,提升江苏体育服务产业的质量。根据三大都市圈主城及周边城市发展定位和城市文化,各区域体育服务产业应该充分依托于城市发展布局产业特色。支持南京建设成为世界体育名城,打造徐州市武术文化名城,构建苏州体育文化名城等,其他城市建成各具特点的体育产业特色城市,同时辐射周边县(区)、乡镇、社区打造各种新兴体育消费服务的时尚运动项目特色产业集群,提升江苏体育服务产业的质量。

5 结语

纵观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在健康中国和健康江苏建设的引领下,江苏体育服务产业发展面临着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既面临着产业升级发展的挑战,也面临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存在着发展的不确定性。为此江苏围绕着江苏地处长江三角洲、“一带一路”交汇点、城市圈和经济带的资源条件和优势,把握体育服务产业前沿发展方向,全面深化体育服务产业改革,因地制宜形成协同推动发展态势,构建体育服务产业生态圈,为推动江苏整体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目标做出贡献。

[1]江苏省政府门户网站.江苏概况[EB/OL].[2018-04-27].http://www.jiangsu. gov.cn/col/col31359/index.html

[2]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EB/OL].[2018-6-17].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resume/n/201507/20150701035047.shtml

[3]《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发布实施[N].人民日报,2015-10-11(1) .

[4]徐光辉,王丽丽,陈艳.江苏体育产业发展报告[EB/OL].http://www.pishu.com.cn/skwx_ps/initDatabaseDetail?contentId=9165826&siteId=14&contentType=literature

[5]江苏省政府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8-02-13].http://www.jiangsu. gov.cn/art/2018/2/13/art_33720_7489314.html

[6]2016中国体育消费生态报告[EB/OL].[2016-08-03].http://www. csjrw.cn/ 2016/0804/4205.shtml

[7]曹可强,王才兴.上海体育服务产业的定位、发展方式及实现机制[J].体育科研,2011,32(3):9-12.

[8]姜同仁,刘玉.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方式演进与转变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30(5):513-519.

[9]谢琦.论数量型经济增长向质量型经济增长的转型[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5(5):24-29.

[10]廖春海.我国低碳体育旅游发展的走向[J].体育学刊,2011,18(4):53-56.

[11]严先溥.新形势下更要注重三驾马车驱动的协调性[J].金融与经济,2009 (1):11-14.

[12]姜同仁,刘玉.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方式演进与转变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30(5):513-519.

[13]文化观光部体育局.体育白皮书[M].首尔:文化观光部,2009:325-534.

[14]日本SSF笹川体育财团.スポーツ白書[M].东京:株式会社かいせい,2006: 128.

[15]鲍明晓.体育市场:新的投资热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16]李具恒.创意经济理论“信念硬核”孵化[J].科学经济社会,2008,26(1):45-49.

[17]沈克印,吕万刚.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现实诉求与实施策略——基于资源要素的视角[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6):641-646.

[18]江苏省“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EB/OL].[2016-08-18].http://www. jssports.gov.cn/art/ 2016/8/18/art_5288_112349.html

[19]吕艳玲,宋述雄.城市化进程中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1):1-8.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Jiangsu Sports Service Industry

WEN Nianfu

(Xuzhou Kindergarten Teachers College, Xuzhou 221004, Jiangsu, China)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十二五”时期江苏体育服务产业发展研究(2016SJD890020)。

闻年富(1987—),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产业、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服务业江苏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数读江苏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体育产业之篮球
江苏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