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校企融合发展研究*

2019-11-25 16:43温元秀程丽芬
体育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体育类校企传统

温元秀 程丽芬

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校企融合发展研究*

温元秀1程丽芬2

(1.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江西 南昌 330013;2.南昌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2)

对校企融合发展的现状、优势分析、实践探索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旅游产业为切入点探讨校企合作促进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开发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传统体育旅游景点和体育体验活动,充分融入新的文化创意,深挖项目的精神内涵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运用大众媒介等现代科技扩大传统体育文化影响力,为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发展寻求突破口。

企业;高校;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

随着社会不断的变革与更新,国家在教学的引导方面是大力支持鼓励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开展相互合作共赢活动,利用学校与企业多种不同的供需关系,将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与社会接触的平台,也是高校学子理论转化为成果的切实可行的途径。

旅游业的发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追求以及美好生活需求的方式,已从曾经的小众市场逐步转变成大众娱乐健身的生活常态,江西的旅游产业日趋发展,挖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内涵式的旅游资源是为本省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前景,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拓展业态促进体育与旅游、传媒、会展、影视等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等。可见,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体育类非遗)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更能促进地方文化建设,如能通过高校资源与企业结合培养人才,不仅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推动作用,而且对地方体育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有着积极的推广价值。

1 体育类非遗校企融合现状

1.1 体育类非遗的发展

体育类非遗在社会和学校重要性以及开展从曾经的落寞逐渐恢复了以往的热衷,但在体育全球化推动下,也受到受到了外来的冲击和挑战。主要体现在我国体育类非遗与西方的竞技体育之间的碰撞,人们对体育文化的了解程度的局限导致大多数锻炼者认识不足,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是普遍存在的状态,很少把民族体育作为自己的传统文化来对待和认识,因此给域外体育有了可趁之机,他们的时尚性、简单性、观赏性优势占据了我国大部分市场和空间,比如篮球、健美操、瑜伽等项目。众多外来的体育活动各自都有每年或每几年一届比较成熟的大型体育运动会,而我国大部分民族传统竞技体育项目都没有发展较为完善或常态化的体育运动会,各大、中、小学校也很少有举行体育类非遗项目或者宣传,这大大的降低对人们的了解和认识,严重影响着体育类非遗的发展。

1.2 校企合作的价值

校企合作主要是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的根本需求,同时也是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企业能有大量的人力资源储备,而学生在学校就读期间也可以加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做好铺垫实现共赢。

1.3 企业对体育类非遗项目的认识状况

体育类非遗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背景,其观赏性、表演性等优势远远超过外来体育,但两者相比企业更加欢迎学校培养的现代体育人才,所带的经济效益会将更多,投入的资金以及培养的难度相对更小。目前,社会创办的外来体育的俱乐部数不胜数,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体育类非遗项目并不被广大人们群体接受和喜爱,何谈对体育类非遗的传播。

2 体育类非遗在旅游产业中的优势分析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与各行各业有机融合越来越密集,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旅游产业的内容与文化也形成多元素发展态势,使旅游不仅具有各种健身娱乐功效,更能以此传达民族心理以及民族情感,是西方体育所不能达到的家国情怀教育方式,体育类非遗元素的融入是一种强体验型的文化旅游,高参与度的趣味旅游,将会很大程度的推进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也是旅游产业开发的新动力。

江西地处中国东南部,坐拥好山好水好生态的自然环境,全境列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拥有国家旅游资源标准分类八大类155种基本景观中的153种,同时,有着丰富多彩的体育类非遗文化资源,据不完全统计,种类接近50余种,其中竞赛表演类有高竿秋千、字门拳、岳家拳、连拳、四门拳、跳竹竿、骑竹马、踩高跷、赛龙舟等;节庆习俗类有舞龙、划旱船、舞狮、放风筝、传统舞、传统戏等;游戏娱乐类有打陀螺、跳方格、老鹰抓小鸡、跳绳、踢毽球、滚铁环、抖空竹等,具有区域地理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在旅游强省指导思想的进一步推进下,传统文化、传统体育与旅游开发关联互动,推动地域特色的产品,积极打造具有体验作用的体育健康示范基地势在必行。

3 体育类非遗在校企合作模式中的实践探索

我国改革开放40年给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带来了巨大变化,高校教育从原来的埋头一心只读圣贤书到现在抬头纵观社会与市场发展需求的转变,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创新创业作为经济增长新要点,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体育创新创业人才已然成为我国现阶段体育院系发展的核心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修订培养目标与体系,扎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校企合作模式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的产物,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有订单式培养、承包制培养、共建教育集团等不同方式开展着校企合作模式,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无疑是个机遇,能够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调研各类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中表明,企业中融入民族传统文化是有效提升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以及企业形象的途径,亦可成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是建立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经营之道;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不仅能够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与市场无缝对接,而且还能延续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生命力,为更好的发展寻求突破口。高校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依恋的纵深作用,积极推进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

4 校企合作促进非遗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1 校企合作开发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传统体育旅游景点和体育体验活动

在高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需充分挖掘双方的优势进行互补,高校根据社会以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多规格、多层次的培养。对于体育类非遗专业的人才培养相对较为复杂,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企业亦可作为学生的创业实践平台,通过市场化运营,使学生有施展所学的空间与平台,打造成培养体育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孵化基地。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设施以及专家团队,面向旅游市场需求,广泛开展体育类非遗项目的挖掘,开发市场,注重青少年游学、竞赛、培训、夏(冬)令营、赛事承办、对外交流等活动,让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充分融入到旅游产业的运行与营销过程中,成为真正的组织者与实践者,拓展体育相关业务,锻炼了能力,充分拓宽旅游产业的体育体验活动。

4.2 校企合作突破非遗体育文化功能的局限性融入新的文化创意

体育类非遗源自于人们对生活需求与向往,是我国各族民众特色迥异的体育文化事项。随着现代西方体育运动的冲击,我们将反思传统体育文化,探求本土文化的本质,以期突破一定的局限性,创造出适宜其生长的最佳环境与土壤,用易于接纳、欣赏、阐述和传播的方式,扩大体育类非遗的外延,提升传统体育文化美好的、和谐的、自然的和永恒的精神意义,在民众中深植人文之根。高校是传授精神文化内涵的殿堂,通过与旅游公司或景点策划的合作,充分发挥团队优势,以多样化与参与度为目标,不断激发灵感,创新非遗中传统体育项目的运动方式、规则,更重要的是将文化内涵融入到其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4.3 校企合作深挖体育类非遗项目的精神内涵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旅游产业在创新科技与研发创意等方面的开发可大大增强渗透性,将技术、商业、创意、文化的内容有机融合,极大程度上提升产业经济效益。校企合作视域下,高校在为旅游相关企业设定的目标市场进行服务与保障、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因素做全方位的策划,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享用价值与精神追求。体育类非遗是一种丰富的生活写照,充分体现艺术、传统、文化与健身的完美结合,通过肢体的语言表现不断诉说各个地域的体魄与审美格调。旅游恰是不同地域人群相互交往、了解、传播、融合、传承的最佳途径,旅游产品的附加价值确是不可小觑。各类企业用其敏锐的洞察力已认识到参与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基础离不开旅游产品,这也是高校科研创新开发的重要核心,产品设计以消费者诉求为导向,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传统心理、地域特色以及附加功能,通过体育类非遗旅游的广告、促销、推广等营销手段激发民众的购买热情。

4.4 校企合作运用大众媒介等现代科技扩大传统体育文化影响力

随着数码时代的疾速流动,体育类非遗已是各种新旧运动方式、享用人群以及传播途径等内容混合在一起的新文化现象,大众媒介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语境,大大提升传统体育的传播,诠释其中的传统文化、民间信仰、传说故事、表演精髓、健身价值,产生并创造出更多的独特的健身素材以及传统体育产品。高校在明确企业需求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的服务社会、服务企业,以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为宗旨,提高技能培训的实效性,达到学习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体育类非遗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1] 周道平.西部民族地区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9).

[2] 李蕾,曾玉华.陕西高校非遗体育文化进校园的思考与启示——以红拳和安塞腰鼓为例 [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6).

[3] 马增强,朱莉.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

[4]高成强,李平.高校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3).

Research on of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WEN Yuanxiu, etal.

(Jiangxi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Vocational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13, Jiangxi, China)

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7YB267)。

程丽芬(1974—),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猜你喜欢
体育类校企传统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2020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2018年部分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晋招录信息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体育类非物质化遗产的角色定位
中职学校开展体育类体验式德育主题活动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