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佳木斯大学 鲍荣娟 仲国凤 周明珠 王志娟 刘利峰
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不仅关乎个人健康成长和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而且关系到中国精神文化的传承和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探索提升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品质的路径选择,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更是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的现实需求。
随着互联网影响的扩大,21世纪的中国将进入“网络社会”。高等院校是“网络化”的发展前沿,善于运用互联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新要求。在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建设过程中,要打造理论新阵地和网络新阵地相统一的新平台,形成网上网下相互呼应的建设氛围。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进行网上图文式展示,线上线下的联合解说,实现信息交流的良性互动。同时,加强网络社会的管理势在必行,通过开展抵制各种低俗现象和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来净化网络环境。在大学生中普及科学知识,不断加强法制教育,依法规范其网络行为。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也为德育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与资源。高校要通过学校的内部网络、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等形式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一些时事政治宣传给大学生,并及时地宣传社会榜样、英雄人物等事迹,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逐步在高校中形成崇尚科学、伸张正义、争当先进的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营造出了严谨求实、团结进取的良好校园氛围。
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服务体系,既包括教育教学的管理服务、后勤保障服务,也包括精神产品的消费服务。高校应努力提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质量,完善精神文化生活的设施建设,增加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搭建精神产品的消费服务平台,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中得到心灵的慰藉,感受生活的美好,实现愉悦的生活。
伴随着当今国内外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变革以及大调整,我们已经进入新时期的思想文化领域,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通过有效途径协助现在的大学生们在21世纪新时期、新风尚的时代,拥有独立的思维方式、正确的思想,以便促进大学生精神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形成。大学时代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最重要的时期,每个公民都是在自己的大学时期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念,可见大学阶段是对每个大学生进行精神文化生活培养的重要阶段。应该重视大学生精神文化的建设,更要全力配合各高校进行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设。大学校园不仅是一个普通的校园,其在提供了学习环境的同时,还创造出诸多与社会接轨的机会。校园精神文化生活是大学中隐含的更深层次的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涵,其体现出大学的行为准则、精神信念、文化传统、校风校纪等方面,因此校园精神文化生活建设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积极推进大学生进入社区,增强其社会交往和实践探索的能力,形成群体凝聚的效应。
实施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意义在于:第一,树立社会主义道德精神,抵制腐朽落后的道德观念影响,培育新的道德观念、行为。第二,推动大学生重视和追求自身行为的道德价值,积极自觉地参与道德建设,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文明程度。第三,引导大学生遵守正确的道德规范和社会法制要求,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第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在道德建设的过程中,要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积极开展道德人物的评选和表彰活动,营造良好的道德舆论氛围,使大学生从切身感人的事迹和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中受到鼓舞并获得强大的力量,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道德实践,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塑造自己的理想道德人格。
调动大学生的潜能、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大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则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取得成效指日可待。积极面对社会需求,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每个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基础,这对提升大学生价值观有关键性作用。这是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重要条件。
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应以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己任,拓宽渠道,建立起系统化、系列化的大学生精神文化服务的体系。使大学生能够科学地生活、有意义地生活和情感愉悦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