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以马来西亚为例

2019-11-25 07:59潘佳双江苏大学212000
大众文艺 2019年22期
关键词:姓名跨文化马来西亚

潘佳双 (江苏大学 212000)

一、引言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目的语文化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具备能进行有效而得体交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能力是汉语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祖晓梅2015)。在这种跨文化交际行为中,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交际双方的称呼问题。白朝霞(2006)、王瑞华(2011)讨论过姓名文化在对外汉语中的运用。常丽莹(2019)、朱俊华(2017)等学者也讨论过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但对于国别化(马来西亚)和专题性(姓名文化)的研究极少。因此,本文调查总结中马姓名的结构和来源,以中马姓名文化对比为基础,探索姓名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方式和作用,进而为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二、中马姓名文化对比

马来西亚有三大民族:马来族、印度族、华族,由于华族姓名文化和中国汉民族姓名文化的相似性,对这个民族的研究从略,本文以马来族、印度族为主要研究对象。

(一)姓名结构对比

1.中国的姓名结构

中国的姓名结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单姓+单名:张佳、高媛;

(2)单姓+双名:杨欣荣、吕晓晨;

(3)复姓+单名:司马林、欧阳森;

(4)复姓+双名:纳兰文博、上官冰心;

(5)单姓+三名:孙宝航行、杨柳依依。

随着当代中国人口的不断增多,为了避免重名的现象,家长在给孩子取名时越来越多的“单姓+三名”结构出现。

(6)父姓+母姓+名:陶李、孟徐彤。

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孩子随父姓还是随母姓令家长很难抉择,很多家庭为了体现了女性地位提高和性别公平,就出现了“父姓+母姓+名”的这种结构。

2.马来西亚的姓名结构

由于马来西亚语言文化和民族信仰的特殊性,其男女姓名结构是不同的。

男姓姓名结构:

(1)MOHAMMED+自己的名字+BIN+父亲的名字:

例如:“MOHAMMED HIDHIR BIN ABDUL AZIZ”,其中HIDHIR为学生自己的名字,BIN代表他是ABDUL AZIZ的儿子。另外,MOHAMMED在马来语中是阳性词语,MOHAMMED和BIN只出现在马来族男性的名字中。

(2)自己的名字+BIN+父亲的名字:

例如:“CZARUL AMRI BIN ZAINAN”,“CZARUL”和“AMRI”都是其名字。

(3)自己的名字+A/L+父亲的名字:

例如:“VENKETARAMANA A/L BALACHANDRAN”其中VENKETARAMANA为学生自己的名字,A/L代表他是BALACHANDRAN的儿子。A/L只出现在印度族男性的名字中。

女性姓名结构:

(1)NURUL+自己的名字+BINTI+父亲的名字:

例如:“NURUL ALLYSA BINTI ZAHURIN”其中ALLYSA为学生自己的名字,BINTI代表她是ZAHURIN的女儿。另外,NURUL在马来语中是阴性词语,NURUL和BINTI只出现在马来族女性的名字中。

(2)自己的名字+BINTI+父亲的名字:

例如:“AINA KHAIRUNNISA BINTI MARZUKI”,“AINA”和“KHAIRUNNISA”都是其名字。

(3)自己的名字+A/P+父亲的名字:

例如:“TARSHWINI A/P POTHORAJOO” 其中TARSHWINI为学生自己的名字,A/P代表她是POTHORAJOO的女儿。A/P只出现在印度族女性的名字中。

(二)姓名来源对比

姓名对比 姓氏来源 命名方式中国 国邑、官位、职业等 信、义、象、假、类马来西亚 以“性”取“姓” 信仰、经文

中国人的姓氏来源主要有以国邑为姓,如周、鲁、魏等;以官职为姓,如史、钱、里、理等;以职业或技能为姓,如屠、陶、巫等;而提起马来西亚的“姓”,我们不妨把其换成“性”。因为在马来西亚的名字中,人们并没有固定的姓氏,却根据男女性别的不同,有固定的代表阴阳的词语出现在名字中。

中国人注重姓氏,认为姓氏是传承与归属。但是中国人也很注重自己的名字,如《左传》所说:“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当代社会人们命名也基本遵从这五种方式,例如:韩冬生(信),郝正义(义),李直(象),王百灵(假),何勇(类)。而马来西亚则与中国不同,命名多从信仰和经文中选取。例如:“MOHAMAD Aziz BIN ABD RAHAMAN” 中“Aziz”取自古兰经中真主的尊名。“TARSHWINI DEVI A/P POTHORAJOO TARSHWINI DEVI A/P POTHORAJOO”其中“DEVI”就取自于恒河女神的名字。

三、中马姓名文化异同

(一)中马姓名文化的相同之处

1.中马姓名文化都具有性别意识。中国人在取名时,男性多为气势豪迈的词语,女性多为文雅秀气的词语。马来西亚用固定词区分性别。均体现了姓名文化中包含了性别意识。

2.中马姓名文化都具有家族观念。中国人的姓氏就是家族的标记与传承。马来西亚每个人的姓名当中都包含了其父亲的名字,甚至还包括了祖父的名字,这体现了其极强的家族观念。

3.中马姓名文化都具有追求美好的意愿。中国人取名时往往在名字中寄予很多期望。马来西亚的名字中,代表性别的固定词MOHAMMED和NURUL本身就带有感谢、称赞和阳光的意义,将美好传递给每一个人。

(二)中马姓名文化的不同之处

1.信仰的不同。中国始终受着儒家思想的影响,姓名中多体现“仁义礼智信”的精神。而马来西亚信仰具有多样性,在马来西亚姓名中占很大一部分的先知的名字就展现了信仰对马来西亚姓名文化的深刻影响。

2.性别观念的不同。中国人取名用词时没有固定的性别界限,不能从姓名上直接判断性别。而马来西亚在姓名中有明确的性别之分,姓名中还会包含父亲的名字,这也体现了马来西亚性别观念中男女地位差异的特点。

3.取名忌讳的不同。马来西亚认为大自然有其自身的精神,在取名时忌讳用到山水花鸟等词汇;中性词语也不可以出现在姓名中。中国人取名时则希望名字中可以沾些大自然的灵气,并不会有此类忌讳。

四、姓名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一)提前备课,避免文化冲突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汉语教师在接受一门课程时,除了分析教材和确定教学方法外,分析教学对象也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马来西亚姓名文化的特点,在得到学生名单的第一时间,可以根据学生的名字得出其性别、民族、信仰等信息,对对外汉语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其信仰中“男女有别”的思想,可以提前给学生进行座位分组,同时也更方便课堂活动的进行和开展。不同民族的学生学习态度与课堂表现也不同,马来族的学生比较沉稳安静,印度族的学生比较积极活泼,在分组时可以结合不同民族学生,使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汉语教师可以根据姓名体现的学生民族的不同,提前了解不同民族学生在文化、饮食、交际等方面的忌讳,例如在马来西亚握手和接递东西时一定要用右手、不要用食指指人、不吃猪肉、不喝酒等禁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从学生姓名中提前了解到的诸多信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也可以及时避免一些冲突、敏感问题。

(二)全面考虑,为学生取名字

1.给学生取名的原则

(1)尊重学生的信仰习俗。马来西亚马来族与印度族的学生均忌食猪肉和酒,所以在不要选择拼音为“zhu”和“jiu”的姓氏,在选取名字是也要避开相近含义的词语。

(2)了解文化差异。由于中马两国有着不同的风俗和信仰。所以在给学生取名时,要充分了解文化差异和取名禁忌,尽量避免文化冲突的发生。

(3)突出特点和性格。中国人取名往往追求达到“人如其名”,在学生起名字时,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选取突出其自我和个性的名字,避免取大众化的名字。

(4)注意性别差异。从马来西亚的姓名中我们可以看出,马来族和印度族对于男女性别差异十分重视。所以我们在为学生取名字时,应格外注意这一点。

2.给学生取名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语音

由于学生母语负迁移等原因的影响,根据《初级阶段马来西亚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中数据显示,声母ch[tʂ]的偏误最高,其次为r[ʐ];韵母iou[iou]的偏误最高,其次是üe[yɛ]。例如姓氏中陈、晁、任和名字中酒、悠、悦等,在取名时应尽量避开,选取学生较容易发音的词语。

选择舌位低的元音做韵母。因为舌位低开口度大,发音响度大,清晰响亮、朗朗上口,学生更容易发音。例如李娜、马力等姓名都较容易发音和接受。

不要选择多音字。教师往往是在学生汉语学习初期给学生起名字,多音字对于初级汉语学习者来说是很难接受并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2)注意字形

要选择线条流畅、笔画匀称的字,如张巧丽、王安明等。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书写示范,用不同字体展示其名字;中国汉字还具有书画同源的特点,可以根据为学生取的姓名作画,全方位多角度地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3)注意字义

汉字是表意型文字,在为学生取名时,要选择具有美好期望的词语。例如汪安宁、李志高等都有很好的寓意。

同时,也可以利用成语、古籍和典故取名,一方面名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更加了解中国文化。例如刘浩然,取自《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宋质彬,取自成语文质彬彬。

五、姓名文化教学

(一)教学内容

中国的姓名文化博大精深、纷繁复杂,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取其精华,选择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内容。

汉语学习者最初接触到姓名是在其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接受能力有限。所以教学内容应以解决学生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问题和提高学生对汉语和中华文化兴趣为目的。可以从姓名的结构、来源、禁忌与文化内涵等方面切入,对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讲解。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对文化的接收能力也随之提高,汉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国别的学生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二)教学方法

1.展示。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姓名的结构,例子应选取历史上知名的中国人姓名。使学生对姓名有直观的感受。

2.讲解。根据不同年级和国别,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注意产生避免文化冲突。使学生对姓名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3.对比。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国家的姓名文化与中国的姓名文化的异同点。学生主动搜集、整理资料,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使教学内容记忆更深刻,也更容易接受。

4.取名。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与特点,给每位学生取合适的名字,并讲解此姓名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5.扩展。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决定是否进行扩展,可以进行姓名文化方面的讲解扩展,如中国名人名字趣析;也可以进行课堂活动,如为自己家人取汉语名字等。

六、结语

姓名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同时也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蕴含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中马两个国家的姓名着手,对其来源和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进一步从中马姓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异同比较,从而展现中马姓名所包含的不同文化特质,并对姓名文化教学提供具体的教学策略。希望以姓名文化教学促进对外汉语教学,进而增进国家间语言和文化交流。

猜你喜欢
姓名跨文化马来西亚
看你一眼就会笑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有你在可真好呀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闺蜜之旅 游走马来西亚
北京赢了
小记者档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第一单元综合模拟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