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启丰
“健康中国”背景下青年健康现况与改革施策*
仲启丰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宿迁 223800)
以“健康中国”背景下青年健康现况为研究目标,对青年的健康现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发现青年健康存在相关政策法规数量少、缺乏多领域共同参与、社会健康文化约束力不够,青年参与度小、缺乏系统性、健康知识理念水平低,生活方式与行为不规律、缺乏公共资源、健康投入不足;危险行为意识水平低、缺乏警示性、干预性措施不力等诸多问题阻滞青年健康发展。建议充分考虑青年健康实际情况,结合“健康中国”背景下相关政策发展趋势,提出进一步发展具有高健康素养青年群体的改革思路与对策,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健康中国”;青年健康现况;实施路径
“青年强、中国强”,青年健康的姿态是国家进步、民族旺盛的根本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自“健康中国”提出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系列文件,如《健康中国2030》、《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提出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健康入万策”,标志着国家将青年健康作为当前治国理政的思想和国家战略体系之一,从治国理政层面提出青年健康治理的中长期规划,上升为国家的基础、战略性工程。
“健康中国”实施以来,围绕青年健康存在健康问题,国家相关主管部门颁布了多个政策文件,分别从健康政策引导、环境治理、医疗保健等方面对青年健康进行了全面具体的规划,以指导青年健康提升。“健康中国”的实施既是对当前中国健康问题的治理,也是对未来中国健康的可持续治理,青年群体是健康中国未来建设的重要中坚力量,中国有着庞大的青年群体,《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所指的青年,年龄范围是14-35周岁,而根据WTO确定新的年龄分段,青年人的年龄上限已经提高到44岁。目前青年健康现况令人堪忧,无论从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实施,还是青年健康存在问题来看,青年健康策略改革提升势在必行。然而,如何从青年健康的政策、行为、信念、功能等维度来促进?对这些方面实施途径又存在哪些现实困难?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就必须从青年健康现状及存在问题予以详解,这也是从根本上促进青年健康提升的首要前提。
据2018年最新《中国人健康大数据》报道,据相关研究报告,中国人高血压约有2.7亿人,血脂异常约有1.6亿多人,糖尿病患者近1亿人,脂肪肝患者约1.2亿人,中国人腰围增长速度成为世界之最,未来20年将会增长一倍,肥胖人口达到3.25亿人[1],慢性病、癌症已呈现年轻化发展趋向,开始侵袭中青年人,让青年在生活中不得不需提高警惕。据《中国青年健康大数据》报告一系列健康指标更是触目惊心:青年肥胖在逐年增加,部分城市肥胖率近为20%,其中10%出现脂肪肝,近视率高达70-80%[1]。此外,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调查:目前青春期贫血发病率达38%;近2.7亿蛋白摄入量,仅为标准的65%;铁、钙、锌严重不足,维生素A的摄入量仅为标准的15%。19岁-35岁之间的胃癌患者比20年前增加一倍[1];70%的中青年人有过劳死的危险,22%的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中青年白领亚健康比例甚至高达76%;处于过劳状态接近60%,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不足3%,女性易得妇科、心脑血管疾病;男性则面临猝死、过劳和癌症等问题[1]。中国社科院《人才发展报告》中说明如果中国青年人不注意调整亚健康状态,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中的2/3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中国科协会同中国心理学会相关研究显示:青年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较高,其中17.5%的存在心理问题,超过三成的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在13-15岁之间,青少年的抑郁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青年相关健康指标持续下降,肥胖比例明显增加,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部分青年营养状况不容乐观,亚健康状态导致相关疾病,心理疾病持续增加,这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切实加以解决,必将严重影响青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究其原因虽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相关因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外在环境因素:环境污染、病毒感染、药物滥用、遗传因素等。二是内在个体自身因素:生活方式、缺乏运动、饮食不当、心理因素等。
目前关于青年健康方面立法性、全国性法规偏少,地方性、部门性规章较多,缺乏权威性约束力,据统计国家层面行政法规仅4个,地方性和部门法规119个,占全部现行有效的全民健身相关政策法规文件的12%;地方性文件占全部政策法规文件的86.57%[2]。青年不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再是纯粹的生物性问题,单一的政策干预、财政补贴等方式将很难改变目前青年健康的态势,而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社会结构调整的结果,需要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综合领域,需要得到政府部门、学术机构、企业公司、医疗保健和社会组织等共同关注,需要用翻天覆地的社会治理理论和方法来摆脱社会转型中的困境,更需要政府政策法规、社会组织管理、评价测试手段、行为教育介入、科学研究等综合干预。此外,在实际生活中一些青年的健康仍存在着不足,导致了健康氛围未能充分实现,通过调查可知,有一半以上的的青年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一般,虽然目前青年对健康的价值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健康文化及约束力不够,仍需营造一个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健康的浓厚氛围,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共同促进青年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慢性疾病已成为全世界人口死亡的高危因素,大部分慢性疾病都可以归因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而这些又都是可以干预的。据最新《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青年参与体育锻炼人群比例不到15%,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体育人口比例一般能达到50%至60%,更多的还能达到70%,青年最主要的因素是他们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水平较低;没有人组织指导、害怕受伤及没有同伴等一些客观因素成为主要影响因素,这说明我国健康相关组织体系不健全,参与健身活动还处于随意性、松散化状态;这种组织化程度低既不利于群体自身利益诉求完整、准确的表达,更难吸引青年积极参与健康政策执行,并加强政府对此的监管。此外,社会各种健康理念方法,层出不群,真假难辨。很多青年健康知识理念缺乏,没有形成一种健康行为,导致慢性病呈现“井喷”态势,“三高”人群渐多,很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带病生存、生活质量不高,“重医轻防”的思想依然存在。青年较低的健康知识理念谈何对健康的关注?当然对一些健康相关组织的接受和执行更视若无睹。
在中国,死亡率居前十位的疾病中,有44%以上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所致。影响青年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种类非常多、范围非常广,一般的改革不可能产生明显效果,必须进行一场内涵深刻、涉及面广,甚至是脱胎换骨的行为革命,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同时我国在健康公共资源上有效供给存在明显不足,场地严重不足(人均1.63m㎡)、健身器材缺乏、社会指导率不高、师资数量质量不高、智慧化软硬件产品等诸多方面都不能满足健康消费需求。此外,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增加值仅占GDP比重5%-6%,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4],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健康相关产业投入不足、监管不力,导致一定程度的医疗信任危机、食品安全、保健品过度宣传、安全管理制度认识不足等现象,也导致社会道德滑坡、心理失衡、极端功利主义等负效应。
目前影响青年健康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存在范围非常广、种类非常多,但究其主要原因还是缺乏统一的健康相关衡量标准及风险预警标准,无法根据自身实际健康状况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份长期的健康计划。对于很多青年人来说,缺乏动机和动力,没有危机感,喜欢独处,沉迷于虚拟网络,不爱参与社会生活,承受着升学、工作巨大的压力,越来越多人无法排解自身压力而走向了抑郁,相当一部分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只有提高健康数据警示性,促使青年远离健康危险行为,注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减少不良生活方式。此外,当前青年面临如吸烟、酗酒、吸毒、暴力伤害、网络成瘾等诸多行为健康危险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危险健康行为所引发系列问题,所带来的疾病不仅对青年个人身心健康有较大危害,还会产生很大的公共健康问题和社会经济负担,必须引起青年自身及社会的共同关注。
“健康中国”从立法、监督、功能等多方面审视完善青年健康体系。通过立法从整体对青年健康政策运行、监督、管理、评估进行系统性规范,增加强制性效应,完善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内部监督评价与责任追究制度,将职责常态化监督评价纳入各级政府部门绩效考核,采用“第三方”或者新闻媒体、社会组织、网络等多种形式监督与评价,真正形成监督与评价多方参与。此外,通过营造健康的文化生态,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权威的健康知识体系,注重健康环境建设的引导、控制作用以及激励、凝聚作用,通过爱国卫生运动营造健康环境所形成的约束力培养青年自制、自律的精神,自觉地接受物质环境、文化环境的熏陶,接受健康所包含的真、善、美内容的感染提升自身的健康。
“健康中国”以“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决策,确立共同认可遵循的健康理念。通过立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等综合手段去合力解决,各级政府与公共健康、医疗保健、教育管理等多方社会领域组织协同运作,形成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确立共同认可遵循的法规体系,构建平等合作、及时高效的运行保障机制,规范职权范围,推行责任追责机制,建立多方权力监督体系。此外,加大公益性社会组织宣传力度,充分挖掘和发挥其作用,简政放权,优化环境,包括增加资金投入,扶持相关产业,落实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因地因时合理投资健康基础设施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新风尚等,通过转变“重医轻防”的思路,加强社会宣传动员,编写通俗易懂的健康科普读物,寓健康预防于日常生活之中,让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从“被动医疗”模式向“主动健康”模式转变。
“健康中国”以“体育强、中国强”的目标引领青年健康问题。通过体育俱乐部建设,可以吸引更多青年参与,据调查国外体育俱乐部非常普及,青年参与人数均在50%以上,而我国参与度仅为12.5%,且种类偏少,严重制约青年参与体育锻炼,应充分发挥体育俱乐部在青年健康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此外,通过健康相关产业逐渐融合到社会各行各业之中,以青年健康消费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丰富健康相关产业的内容及现代元素,深度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健康实体经济产业链,以新兴技术为支撑,推进现代科技成果向健康服务领域的转换与应用,激发青年健康投资导向。
“健康中国”对青年健康提出明确使命,为青年健康提供科学支撑。通过建立全面、科学、精准、可信的健康风险预警评价标准体系,加大数据分析的警示性,通过“疾病谱”危害等级预警,加大健康危害信息数据分析的关联性,实现分类数据的聚焦性、规律性,让青年都能知道自身健康动态及存在问题,引起警觉,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此外,针对青年群体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实施不同多样化激励措施,建立高效快捷的健康数据分析服务平台,建立内容丰富、精准实效的健康干预内容资源库,建立责任明确、多方共管的网络体系,建立权威的健康监管发布平台,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构建青年健康智慧平台,有效激活健康相关资源,最大限度激发青年活力。
[1] 2018年《中国人健康大数据概况》[EB/OL]. https://www.toutiao.com/a6597241468220342798/2018-09-04.
[2] 钟亚平.“新时代”背景下全民健身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4):5 -11.
[3] 韩慧,郑家鲲.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危险行为干预的国外研究述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37(10):3 -12.
[4] 张杰.浅议我国健康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6(5):31-33.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Youth’’s Health and the Reform Strategies to I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
ZHONG Qifeng
(Suqian Higher Normal School, Suqian 223800, Jiangsu, China)
江苏省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SQ2015GH189)。
仲启丰(1978—),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