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

2019-11-25 14:03:49宋成刚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3期
关键词:素质运动体育

宋成刚

(城阳区流亭街道空港小学,山东 青岛 266108)

1 研究目的

素质拓展训练自1995年引入我国,随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逐渐开展起来,随着拓展训练影响力的扩大,各中小城市也纷纷引入拓展训练,素质拓展训练逐渐在全国各个城市兴起。不同行业都通过拓展训练得到了一定的益处,无论是在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部门抑或是学校,素质拓展训练的作用都非常显著,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可以有效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促进单位的进一步发展。由于拓展训练能够拓展人的思维、提升沟通能力和技巧、提高身体素质,因此拓展训练也被引入到体育教学之中。通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素质拓展训练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本文通过对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寻找通过素质拓展训练有效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探索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和融入。

3 结果与分析

3.1 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学习与训练。在这种教学环境之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被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难以被进一步开发和提升,教师的教案长久不变,教学氛围逐渐变差,甚至部分体育课的内容就是学生自由活动,教师不组织学生进行体育学习与训练。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之下,通过体育课堂能够掌握的知识有限,体育课堂的育人仅仅体现在运动能力的提升方面,综合素质的涉及相对较少。小学体育教学的氛围越来越差,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不高,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

3.2 素质拓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素质拓展是一项综合性的项目,强调通过体验达到知行合一的学习模式。学生在自己动手与合作中运用智慧解决问题,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反思,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学生的运动热情,有效提升学生的多种能力。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可以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参与合作、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的提升。

素质拓展训练的项目较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素质拓展训练进行授课时需要筛选适合小学生的项目进行,如密码破译、穿越电网、急速120秒、无敌风火轮、孤岛求生、盲人方阵等项目。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原有的项目不断进行开发,保证项目的更新速度。小学阶段的学生兴趣停留的时间相对较短,如何通过对一个项目的不同演变来维持学生的兴趣热度至关重要。

3.2.1 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在素质拓展训练的开始阶段将学生按照一定要求分成若干小组,小组之间进行比拼,这种形式可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为了各自小组能够取得好的成绩而努力。学生在进行素质拓展训练过程中调动身体机能参与运动,小学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运动的强度和量度。例如,进行“急速120秒”素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规定学生跳跃一定数量的障碍物到达指定位置,针对年龄较小的学生可以将障碍设置得相对简单一点,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将障碍设置的难度加大一点。同时,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根据授课内容的要求灵活设置不同的障碍以及跨越障碍的不同要求。

3.2.2 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遇到问题的过程中不同个体的思维方式不同,有的个体在遇到问题之后更多的是抱怨,而有些人在遇到问题之后更多的是通过思考来获得信息进而解决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后天的训练及环境的熏陶。素质拓展中就需要个体不断解决出现的问题。例如,在进行“盲人方阵”项目的过程中,队员们的眼睛看不见,只能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进而解决问题,在这种条件下学生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解决存在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不断解决存在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之后也能够从容应对。

3.2.3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个体在社会中生存的重要手段,沟通能力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可以通过训练有效提升。在素质拓展训练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相互沟通合作,遇到问题时队员之间需要通过交流沟通解决出现的问题,为获得好的成绩而共同努力。比赛结束之后,小组的学生进行总结,将参与这一项活动的收获与反思与队友进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进而也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达到综合育人的目的。

3.3 素质拓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素质拓展具有一系列的优势,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学校实施,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小学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需要重点解决好项目、学生及教师3方面的因素。项目方面,主要是教师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项目;学生方面,主要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与训练;教师方面,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开拓项目,调动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兴趣。

3.3.1 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与实践是不断结合的,理论素养的提升能够促进实践的进一步发展,而实践又可以反过来提升理论水平,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共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引入拓展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学生在每个项目结束后进行团队分享,帮助学生对项目进一步理解,促进学生理论素养的提升。实践方面主要是通过提升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将实践转化成理论并验证理论,丰富理论素养。这种效果的实现需要学生不断地学习,通过查阅资料或者观摩进行反思,提升自我。其次,在实践方面需要教师准备充分,保证课程所需器械的完备,在上课过程中多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完善。

3.3.2 提升教师素质拓展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水平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模仿与训练,这种训练方法当前已经难以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升。教师素质拓展能力的提升主要是通过学校层面和教师自身2方面的努力来进行。学校层面主要是通过聘请高水平的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养;教师层面主要是通过教师自己查阅拓展训练的相关书籍、文献或通过互联网观看素质拓展的相关视频以增强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对之前上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准。

3.3.3 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主要是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促进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素质拓展引入小学体育教学中需要关注安全、运动量与运动强度、形式3方面的注意事项。(1)小学阶段学生年龄段小,在运动过程中对于危险的预见性相对较低,拓展训练器械较多,训练过程中大多需要学生自发地组织与解决问题。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在上课的开始阶段就需要对上课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2)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心肺功能相对较差,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教师提前控制好运动的强度与量度,在保证充分、合适的运动强度与运动量度的前提下,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与提升。运动强度与量度过小,难以激发学生深层次的运动能力;运动强度与量度过大,学生在运动中发生受伤的概率就会增加,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控制训练的运动强度与运动量度。(3)形式主要是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的组织方式和方法。随着国家对中小学阶段体育参与重视程度的增加,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数量增加,如果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懂变通,单纯运用素质拓展训练进行授课,项目终有用尽之时。因此,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素质拓展的形式进行变通,相同的项目在每节课中运用的形式各异,丰富上课形式,提升学生的兴趣。

4 结论与建议

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形势不容乐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素质拓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建议教师在引入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安全、运动量与运动强度、形式3方面的事项。通过素质拓展训练丰富学生的理论素养,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调动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授课质量。

猜你喜欢
素质运动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不正经运动范
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 20:39:29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师友(2010年6期)2010-03-20 15:29:07